黏液瘤相关性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11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脏黏液瘤是最常见的心脏原发性肿瘤,而黏液瘤相关性颅内动脉瘤相对少见。早在1894年,就首次出现了黏液瘤相关性颅内动脉瘤的描述和记录,至今临床上对其认识多通过病例报告与回顾性研究。动脉瘤可发生在心脏黏液瘤确诊之前或黏液瘤切除之后,最常发生于两侧的大脑中动脉末梢分支,以梭形动脉瘤多见。动脉瘤可保持大小、数量稳定不变,生长变大,破裂或者持续增多。治疗方案没有统一的标准,心脏黏液瘤切除手术可以减少早期的神经系统症状,但不能完全消除迟发性并发症。近年来,相关研究报道逐渐增多,我们对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与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于2014年4月正式发表了新的癫痫临床实用性定义[1],引起了国内外癫痫学界的广泛关注,也必将对癫痫临床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拟对该新实用性定义进行解读,以期引起同行的关注和讨论。
期刊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前共存病与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2010年8月至2012年11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4例,记录其年龄、性别、Charlson共存病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基线资料。在发病后第90天通过电话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其预后进行评价(
期刊
第六届泛亚多发性硬化治疗和研究学术会议(PACTRIMS)于2013年11月6—8日在日本京都召开,日本斎田孝彦教授和澳大利亚William Caraoll教授分别担任大会主席与副主席。日本吉良润一教授、山村武教授,中国许贤豪教授等参与主持了这次大会。本次会议有来自亚太地区的25个国家与地区500余名学者参会,同时还邀请了来自欧美的知名神经科专家。此次亚太会议重点涉及内容主要包括神经免疫性脱髓鞘疾
期刊
目的利用默念产词任务研究颞叶癫痫患者与健康对照语言网络的差异性,从而揭示颞叶癫痫患者涉及语言功能区域的核心节点。方法共纳入32例颞叶癫痫患者和32名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所有受试者在默念产词任务下扫描功能磁共振数据。利用MATLAB平台SPM8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条件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研究颞叶癫痫患者语言网络节点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颞叶癫痫患者产词任务时激活增强区
目的探讨复杂部分发作(CPS)期头偏转现象在颞叶内侧型癫痫(mTLE)致痫区定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确诊mTLE患者的术前发作录像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关注不同类型头偏转现象与致痫区侧别的关系。 结果在43例患者中,共有206次伴有或不伴有继发大发作的CPS,其中88次发作出现了头偏转现象。轻度头偏转和明显头偏转对致痫区定侧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33/40)和88%(22/25),分别提示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表观遗传调节机制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其中乙酰化组蛋白及非组蛋白在认知相关的基因表达与信号转导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大量针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 HDAC)进行干预的实验都证明其对AD动物模型的认知损害具有改善作用,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药物靶点。我们对HDA
期刊
患者男性,46岁,主因“呕吐19 d,头晕伴全身不自主抖动,走路不能16 d”于2011年12月28日收入我院。患者入院前19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呕吐为非喷射性,呕吐频率为3~4次/d,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不伴发热,无腹痛及腹泻。在家自测随机血糖8.0 mmol/L,无头痛、头晕。夜间症状明显,呕吐渐加重,未出现口渴、多尿症状。16 d前出现阵发性头晕,与体位无明显关系,伴畏光、视物不清
期刊
冻结步态是帕金森病患者临床表现中常见且最具有致残性的病理步态,多发生于疾病的中晚期,易导致跌倒、外伤、抑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1]。我们就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期刊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MPN),以外周血小板计数显著增高、骨髓中巨核细胞增殖旺盛为主要特点,临床主要表现为出血和血栓形成[1-2],是青年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治疗预后良好。现将1例以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症状为突出表现的ET报道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