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和印度人政治参与比较研究--以近两次联邦大选为例

来源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梳理了加拿大华人和印度人政治地位的变迁历程,以2015年和2019年两次联邦大选为观察对象,比较分析了加拿大的华人和印度人在选举参与和政治融入方面的状况。研究发现,加拿大的华人和印度人的参政状况都有明显改善,在最近两次大选中取得可喜成果,这与移民教育程度和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密切相关。比较而言,华人的政治代表水平、政治融入程度和政治影响力与印度人存在较大差距。族群的政治社会化水平是导致两者参政效果差异的核心变量。华人缺乏熟谙选举规则和竞选话语策略的政治精英、高效动员力和宗教凝聚力的族裔组织、较强政治效能
其他文献
宽敞而具创意的绿色学校香港法国国际学校(将军澳校园)面积达19,600平方米,分南、北两幢教学楼,为1,100名学生提供由幼儿园至中学的法语和国际课程,成为这个高楼临立的城市的智慧绿洲。学校采取绿色设计,包括42棵树、被植物覆盖的围栏、每层设置了悬空花园、以及一个550平方米、种植了中国南方植物的植物园,令学校成为一个郁郁葱葱的花园。外墙的体量、方向和设计采自然通风优化,以减少热增益并同时确保阳光可照射到室内各处。设计物料尽可能使用环保材料。
文化“走出去”是中国软实力提升的内在需要,也是中国向全球化、国际化发展的有力支撑。电影兼具了经济与文化的双重属性,具有较强的跨文化辐射力及传播力,在中国文化传播、中国形象塑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效。因此,应重视中国电影的跨文化路径传播,推助中国的电影向国际化发展进程。基于此,本文立足于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的模式,分析了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依据,提出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的实践路径具有实验性的探索意义。
在资本固有的增殖性、高新技术的助推,以及对文化作品的强需求等多重因素的强力推动下,泛娱乐主义快速发展。它以逾越传统价值判断底线的娱乐作品为载体,向社会尤其是尚未形成完整价值观的青少年传输浮夸甚至错误的价值观念,并由此引发了青少年信仰缺失、审美庸俗、追名逐利、浮躁轻佻等一系列问题。对此,在加大文化市场监督管理力度的同时,应注重对文化产品生产创作的正确引导,避免文艺作品成为资本的工具,使优秀的文化产品真正发挥对当代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