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解决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对于学生学好高职数学课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对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高职数学 高中数学 教学衔接 探索与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和结构的不断完善以及省级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各高职院校日益深刻地认识到高职数学、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重要性。使高职院校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是高职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但是高职数学中抽象的理论,枯燥的计算,繁多的符号,逐渐使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究其原因,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教学脱节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数学教师如何解决好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
本文在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对高职数学、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根据我院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研究需要,我们连续对近几年学生入学时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这几届学生计算能力较强,但基础知识理论有所欠缺,应用能力一般,尤其在完整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迁移能力两个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1、完整的数学思维较差
如:利用函数的有界性对函数进行分类,学生们往往只分成两类,即:有界函数、无界函数。理论上应分成四类,即:无界函数、有上界函数、有下界函数、有界函数(既有上界、又有下界的函数),只是这种分类对于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没有意义罢了。如:函数图象的描绘方法,学生们往往只知道一到两种,实际上共有四到五种。这种数学思维的不完整所遗漏的“分类”或“方法”往往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案。
2、数学迁移能力较差
我们知道,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达到一定的理解和掌握水平,迁移是不会发生的,也就是说能力也就无法形成。这样,只好用强行记忆来弥补,强行记忆弱迁移和负迁移就再所难免。这种现象的结果是被迫机械的学习,能力无法提高也就是必然的了。能力是以知识为载体的,一旦能力形成了,再学习知识时就会轻而易举,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和数学能力养成进入良性循环。
一、 高职数学、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知识内容的脱节
高中数学虽然广泛渗透了近代数学知识,如函数、极限、导数等,但相对于高职数学而言, 其广度、深度都不够。高中数学虽然也重视抽象思维,但其概念的内涵揭示得不够,符号使用不多,数学语言的运用没达到应有的高度。与中学数学相比,高职数学的理论性更强,内容更抽象。大量新的抽象的数学符号的出现,逻辑语言的应用 ,使学生在短期内很难适应 ,对高职数学产生一种既熟悉又陌生,既想获得又觉得棘手的矛盾心理 。
同时高职数学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对知识内容进行了删减,这就增加了高职数学教学的难度。
2、教学方法的脱节
因为高中数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为高考服务的,以培养学生解题的技能和技巧为主。教学进度较慢,对抽象的概念和一些难以理解的推理论证,老师有时间进行反复的讲解和演练。对学生而言 ,一时搞不懂没有关系,只要记下前提和结论用于解题就行,这就造成对概念的理解似懂非懂,解决问题时“照抄照搬”,中学教学中经常忙于归纳习题类型和解题方法,使不少学生养成不注重对概念的学习和理解。而高职数学的教学更注重对概念的理解和抽象理论的论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且高职数学教学进度明显加快,每课时讲授的知识容量增大,前后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学生感到不适应,前面的学不好,后面的学不会,形成恶性循环,自然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
3、学生学习方法的脱节
虽然高中生大多数形成了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但为了应付高考,相当多的时间内还是被老师牵着走,经常陷入题海中不能自拔,平时不注意阅读教材、理解概念,把教材当成习题集或查找定理公式的工具书,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自学能力不强。这实际上还是在被动地学习。而学习高等数学,学生必须主动做到课前预习,课堂上勤于思考,课后认真复习。初学者由于不会阅读逻辑上比较严谨的书籍,往往匆匆而过,泛泛一读,结果似懂非懂,甚至不知所云,仅仅靠在课堂上听一听,对知识的理解不可能达到通、透、化的程度,势必形成学而不精、理解不透,停留在知识的表层这一初级阶段。
二、 教学方式衔接的对策
首先学生刚开始学习高职数学,由于存在不能很好衔接的原因,在教学中要注意放慢速度,帮助学生熟悉高职数学的学习方法,搞好接轨。为此,应注意处理好以下两种关系:首先要正确处理新与旧的关系。上课时教师要经常注意联旧导新,运用类比,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识。其次,要正确处理深与浅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的原则,备课时一定要深得进去,更要浅得出来,做到既放得开,又收得拢。这样就能使学生较快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并产生极大的兴趣与求知欲。
其次高中数学教学主要是为学生参加高考服务的,其教学方式基本上采用“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教师讲授——课堂练习——完成作业”这一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形成数学能力。知识与能力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这就要求高职数学教学方式必须适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通过实践,“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这一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一个个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供平台。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具有发散性和持续深入探究空间的例题和习题中的宝贵资源,在课堂教学时为学生们提供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将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在体验成功的的快乐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学好高职数学奠定基础。 三、 学习方式衔接的对策
通过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们大都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探索与实践的能力。因此,如何保持并提升学生们的这些良好的学习方式对于高职数学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近几年来,各高职院校相继压缩数学教学课时,相应地也就压缩了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这就造成了独立个体的学习效率、能力的提高也是有限的。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是非常有利的。
(1)课前要适度预习。每次上课前应对教师要讲的内容进行预习,预习的重点是阅读教师要讲的概念、定理和主要公式。预习的主要目的是:第一,听课时心中有底,不至于被动地跟着教师走;第二,知道哪些内容是自己的难点、疑点,从而在听课时能提高效率。
(2)要努力听好每一节课。听教师讲课是高职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因此,应带着充沛的精力、带着获取新知识的浓厚兴趣、带着预习中的难点和疑点,专心致志地聆听教师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
(3)课堂要适当记笔记。教师讲课并非照本宣科,教师主要讲重点、讲难点、讲思路、讲方法,还会提出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补充一些教材上没有的内容和例题。因此,课堂上适当记一些笔记是学好高职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
(4)课后要及时复习。学习包括“学”与“习”两个方面。“学”是为了获取知识,“习”是为了消化、掌握、巩固知识。因此,每次课后都应及时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复习课上所学习的内容。同时,还应经常地、反复地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这样一方面是为了避免边学边忘,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以前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使数学能力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5)要独立完成作业。做作业不仅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同时也是培养、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以及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独立完成作业是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完成作业时要书写规范、条理清晰、论据充分,教师批改过的作业中的错误部分要分析原因,并纠正过来,防止重犯。
2、培养学生善于交流、与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有组织、有计划地邀请高年级数学学得好的学生为入校新生做报告,让他们谈学习高数的方法和经验、学习中常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由于都是学生,相互之间易产生共鸣,实践证明,这种办法对入校新生尽快适应高职数学学习大有裨益。指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定期开展活动让学生各抒己见,对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及学习方法开展广泛的讨论和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进行理解,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逐步养成与教师、同学相互交流的习惯,可以使很多问题在不断交流中得到解决。与他人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在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把握问题的本质,揭示解题的规律,优良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分析、探索的能力得到提高。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但要会工作,还要能积极的参与社会活动,遵守社会规则,自觉维护社会的纪律与秩序,承担在社会和家庭中的责任,以积极的心态、健康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善于交流、与人合作的学习习惯既有现实的学习意义,又有长远的社会意义。
四、 教材建设的对策
数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工具学科,其在高职院校学生的在校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教育属于应用型教育,而不是学科型教育,高职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高职数学教材应提供给他们最有价值的、对自身发展最有意义的知识。因此,高职数学教材建设应坚持(1)平衡性原则(2)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原则(3)承上启下原则⑷因材施教原则,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完善与构建全新的高职数学教材体系,处理好高职院校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与培养数学能力的关系,准确把握高职数学教材为专业课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的角色定位,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知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金志芳,兰云,曾毅.对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教学联系的思考[J].职教论坛, 2005(14).
[2]许玲.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4(1).
[3]周也芳.试论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J].科技致富导向,2011(30).
关键词 高职数学 高中数学 教学衔接 探索与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和结构的不断完善以及省级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各高职院校日益深刻地认识到高职数学、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重要性。使高职院校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是高职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但是高职数学中抽象的理论,枯燥的计算,繁多的符号,逐渐使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究其原因,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教学脱节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数学教师如何解决好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
本文在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对高职数学、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根据我院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研究需要,我们连续对近几年学生入学时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这几届学生计算能力较强,但基础知识理论有所欠缺,应用能力一般,尤其在完整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迁移能力两个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1、完整的数学思维较差
如:利用函数的有界性对函数进行分类,学生们往往只分成两类,即:有界函数、无界函数。理论上应分成四类,即:无界函数、有上界函数、有下界函数、有界函数(既有上界、又有下界的函数),只是这种分类对于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没有意义罢了。如:函数图象的描绘方法,学生们往往只知道一到两种,实际上共有四到五种。这种数学思维的不完整所遗漏的“分类”或“方法”往往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案。
2、数学迁移能力较差
我们知道,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达到一定的理解和掌握水平,迁移是不会发生的,也就是说能力也就无法形成。这样,只好用强行记忆来弥补,强行记忆弱迁移和负迁移就再所难免。这种现象的结果是被迫机械的学习,能力无法提高也就是必然的了。能力是以知识为载体的,一旦能力形成了,再学习知识时就会轻而易举,从而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和数学能力养成进入良性循环。
一、 高职数学、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知识内容的脱节
高中数学虽然广泛渗透了近代数学知识,如函数、极限、导数等,但相对于高职数学而言, 其广度、深度都不够。高中数学虽然也重视抽象思维,但其概念的内涵揭示得不够,符号使用不多,数学语言的运用没达到应有的高度。与中学数学相比,高职数学的理论性更强,内容更抽象。大量新的抽象的数学符号的出现,逻辑语言的应用 ,使学生在短期内很难适应 ,对高职数学产生一种既熟悉又陌生,既想获得又觉得棘手的矛盾心理 。
同时高职数学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对知识内容进行了删减,这就增加了高职数学教学的难度。
2、教学方法的脱节
因为高中数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为高考服务的,以培养学生解题的技能和技巧为主。教学进度较慢,对抽象的概念和一些难以理解的推理论证,老师有时间进行反复的讲解和演练。对学生而言 ,一时搞不懂没有关系,只要记下前提和结论用于解题就行,这就造成对概念的理解似懂非懂,解决问题时“照抄照搬”,中学教学中经常忙于归纳习题类型和解题方法,使不少学生养成不注重对概念的学习和理解。而高职数学的教学更注重对概念的理解和抽象理论的论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且高职数学教学进度明显加快,每课时讲授的知识容量增大,前后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学生感到不适应,前面的学不好,后面的学不会,形成恶性循环,自然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
3、学生学习方法的脱节
虽然高中生大多数形成了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但为了应付高考,相当多的时间内还是被老师牵着走,经常陷入题海中不能自拔,平时不注意阅读教材、理解概念,把教材当成习题集或查找定理公式的工具书,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自学能力不强。这实际上还是在被动地学习。而学习高等数学,学生必须主动做到课前预习,课堂上勤于思考,课后认真复习。初学者由于不会阅读逻辑上比较严谨的书籍,往往匆匆而过,泛泛一读,结果似懂非懂,甚至不知所云,仅仅靠在课堂上听一听,对知识的理解不可能达到通、透、化的程度,势必形成学而不精、理解不透,停留在知识的表层这一初级阶段。
二、 教学方式衔接的对策
首先学生刚开始学习高职数学,由于存在不能很好衔接的原因,在教学中要注意放慢速度,帮助学生熟悉高职数学的学习方法,搞好接轨。为此,应注意处理好以下两种关系:首先要正确处理新与旧的关系。上课时教师要经常注意联旧导新,运用类比,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识。其次,要正确处理深与浅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的原则,备课时一定要深得进去,更要浅得出来,做到既放得开,又收得拢。这样就能使学生较快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并产生极大的兴趣与求知欲。
其次高中数学教学主要是为学生参加高考服务的,其教学方式基本上采用“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教师讲授——课堂练习——完成作业”这一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形成数学能力。知识与能力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这就要求高职数学教学方式必须适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通过实践,“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这一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一个个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供平台。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具有发散性和持续深入探究空间的例题和习题中的宝贵资源,在课堂教学时为学生们提供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将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在体验成功的的快乐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学好高职数学奠定基础。 三、 学习方式衔接的对策
通过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们大都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探索与实践的能力。因此,如何保持并提升学生们的这些良好的学习方式对于高职数学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近几年来,各高职院校相继压缩数学教学课时,相应地也就压缩了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这就造成了独立个体的学习效率、能力的提高也是有限的。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是非常有利的。
(1)课前要适度预习。每次上课前应对教师要讲的内容进行预习,预习的重点是阅读教师要讲的概念、定理和主要公式。预习的主要目的是:第一,听课时心中有底,不至于被动地跟着教师走;第二,知道哪些内容是自己的难点、疑点,从而在听课时能提高效率。
(2)要努力听好每一节课。听教师讲课是高职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因此,应带着充沛的精力、带着获取新知识的浓厚兴趣、带着预习中的难点和疑点,专心致志地聆听教师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
(3)课堂要适当记笔记。教师讲课并非照本宣科,教师主要讲重点、讲难点、讲思路、讲方法,还会提出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补充一些教材上没有的内容和例题。因此,课堂上适当记一些笔记是学好高职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
(4)课后要及时复习。学习包括“学”与“习”两个方面。“学”是为了获取知识,“习”是为了消化、掌握、巩固知识。因此,每次课后都应及时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复习课上所学习的内容。同时,还应经常地、反复地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这样一方面是为了避免边学边忘,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以前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使数学能力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5)要独立完成作业。做作业不仅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同时也是培养、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以及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独立完成作业是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完成作业时要书写规范、条理清晰、论据充分,教师批改过的作业中的错误部分要分析原因,并纠正过来,防止重犯。
2、培养学生善于交流、与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有组织、有计划地邀请高年级数学学得好的学生为入校新生做报告,让他们谈学习高数的方法和经验、学习中常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由于都是学生,相互之间易产生共鸣,实践证明,这种办法对入校新生尽快适应高职数学学习大有裨益。指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定期开展活动让学生各抒己见,对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及学习方法开展广泛的讨论和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进行理解,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逐步养成与教师、同学相互交流的习惯,可以使很多问题在不断交流中得到解决。与他人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在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把握问题的本质,揭示解题的规律,优良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分析、探索的能力得到提高。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但要会工作,还要能积极的参与社会活动,遵守社会规则,自觉维护社会的纪律与秩序,承担在社会和家庭中的责任,以积极的心态、健康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善于交流、与人合作的学习习惯既有现实的学习意义,又有长远的社会意义。
四、 教材建设的对策
数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工具学科,其在高职院校学生的在校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教育属于应用型教育,而不是学科型教育,高职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高职数学教材应提供给他们最有价值的、对自身发展最有意义的知识。因此,高职数学教材建设应坚持(1)平衡性原则(2)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原则(3)承上启下原则⑷因材施教原则,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完善与构建全新的高职数学教材体系,处理好高职院校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与培养数学能力的关系,准确把握高职数学教材为专业课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的角色定位,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知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金志芳,兰云,曾毅.对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教学联系的思考[J].职教论坛, 2005(14).
[2]许玲.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4(1).
[3]周也芳.试论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J].科技致富导向,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