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等先进科技的发展,以手机、电脑、平板等为载体的新媒体以迅猛的势头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当中,并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交往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机遇的同时,也使其暴露出了新的问题。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与优化势在必行。本文以新媒体环境为研究起点,在对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作出了深入的研究。最后就高校思政教育的优化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新媒体;问题;对策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在信息传播方面表现的独特优势有目共睹。相比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以信息化技术、数字化技术为依托,具有虚拟性、便捷性、开放性等特点,在提高思政教育质量和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从辩证的角度去面对这一新鲜事物,客观地承认其优势与劣势,认真分析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产生的影响,采用有效措施消除消极影响部分,从而将新媒体的优势和价值发挥到极致。
1 新媒体概述
与电影、报纸、电视、广播、等其他传统媒体形式相比,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更具交互性、实时性和数字化,它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新媒体的这些特性使得其成为当今信息传播最便捷也最丰富的媒介传播形式之一,在各个方面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形成了深远的影响。从当前我国新媒体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数字电视、数字读物、即时通讯、微信、博客、网络论坛、社交软件等是当前在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几种主要的新媒体形式。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受众之间不仅能够随时取得联系,在接收信息的同时还能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信息进行自由的发布。可以说,新媒体的发展与应用,在使信息受众的个性化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还将信息的接收者变为了信息的发布者,在为信息受众提供自由、平等选择机会的同时,也使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变得更加多样化。就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看,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在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等方面促进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变革。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灌输式的思政教学方式就不再能够满足新媒体环境对教育的要求。因此,如何将新媒体有效运用到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当中,使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是当前摆在广大思政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2 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影响
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得以拓宽。学生不仅能够从传统的纸质资料中获取思政教学资源,还能够从网络上获取到大量、即时的信息。此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思政学习需要,在网络中对所需信息进行定向搜索,这就使得其信息的获取更具针对性。其次,使学生之间的交往方式更具多样化。借助于新媒体技术,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等现代网络沟通软件进行交流,在使学生的交际范围得到扩展的同时,网络的匿名性能够在充分保护学生隐私的同时,促进学生情感的表达和宣泄。但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和沉溺,容易使学生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弱化。为此,我们要对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行科学的引导。最后,新媒体的应用能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学生在课下能够借助于网络与名师、同学,针对课堂上的难点、重点内容进行交互式的交流与学习。如,远程教学、网络公开课等网络资源的使用,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3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技术如同一把双刃剑,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同时产生了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其工作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两种问题:
3.1 教育引导力不足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及设备,为学生创设虚拟的学习情境,这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良好兴趣的培养。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大量不真实环境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渗入,使得学生接受教师的专门引导较之传统课堂教学有所弱化,容易接触到不良信息。大学生尚处在身心发育阶段,他们稳固的“三观”还没有形成,对媒体传播信息的甄别能力不强,假如没有专业的良性引导,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染,造成了学生思想上一定的混乱,最终影响了高校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不利于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另外,缘于互联网的虚拟特性,导致在以新媒体为载体的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师很难准确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变化,加上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不足,降低了教师对学生思政方面的引导力,导致学生在接触不良信息时不知如何处理,思想意识可能出现偏差,与预期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3.2 过度依赖新媒体
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改革了传统教育模式,为师生搭建了新型互动平台,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思政课堂教育质量与效率提升,因而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然而,新媒体只是单纯地作为思政教育辅助手段被应用,难以替代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某些师生在新媒体技术提供的便利中迷失了自我,过多地依赖新媒体技术,而一度忽视了彼此间的互动交流,人与人之间逐渐变得冷漠,也不注重思想理论实践,综合素质出现了下滑。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沉迷于虚拟网络世界里,将很多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游戏中,不分时间、地点的上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正常学习生活。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文化在时间和地域上的界限,形成了我国多元文化生态体系。在海量文化信息的冲击下,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发生了极大变化,干扰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4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优化对策
新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创新中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这是建立在正确应用基础上的。作者结合上文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问题的认识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优化对策,以供参考和借鉴。 4.1 转变新媒体思想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新媒体作为重要的信息获取工具,俨然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素养,还需要熟练地运用新媒体技术,从而设计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这也是现代合格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评价标准。高校应该重视新媒体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引入,并认真分析其所带来的影响,通过培训、教研等手段,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树立他们正确的新媒体思维,及时更新他们的互联网知识与技能体系,努力打造一支符合现代化教育标准的思政教育师资队伍。与此同时,高校还应该创新与完善课程管理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并以此为依据,对思政教育教师的新媒体技术应用实际进行客观评价,分析其中存在的足与不足,即刻更正教师出现的错误,给予表现优异的人员适度奖励,激励广大教师为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多做贡献。
4.2 发挥新媒体优势
传统高校思政教育模式中,教师是主体,一味地以讲授为主,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枯燥感、单一感。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了思政教育改革,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引导功能的发挥。在此基础上,高校还应该积极引入先进新媒体技术设备,建立思政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转变师生互动交流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同时,高校还可以请专业人士开发思政教育服务软件,并加装到学生手机上,通过此平台收发动态信息,尽量过滤不良信息,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另外,为了解决师生过度依赖新媒体这一难题,高校需要建立干预制度,有效管制师生的新媒体应用行为。具体而言,在做好网络培训工作的基础上,高校还应该在思政教育中融入法律知识讲解部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媒介素质,树立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5 结语
总而言之,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具有非常实在的意义,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需要从不同的维度去审视新媒体,善于发现这一新鲜事物对教育产生的影响,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应用策略。未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其在高校思政教育优化中将会表现更大的优势和价值。因此,希望教育界的其他学者持续关注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事业发展,结合其工作实际,提出更多的新媒体运用建议。
参考文献
[1]杜晓辉,刘志红,严佳.浅谈高校思政教育在新媒体视域下的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4(08).
[2]徐海鑫,廖浩君.试析新媒体如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效发挥作用[J].学术论坛,2011(07).
[3]唐慧兴.浅论中学生网络德育[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08).
[4]郭德华,殷晓旺,周群,夏玲,秦园珠. 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与心理分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6(07).
作者单位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省吉首市 416000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新媒体;问题;对策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在信息传播方面表现的独特优势有目共睹。相比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以信息化技术、数字化技术为依托,具有虚拟性、便捷性、开放性等特点,在提高思政教育质量和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从辩证的角度去面对这一新鲜事物,客观地承认其优势与劣势,认真分析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产生的影响,采用有效措施消除消极影响部分,从而将新媒体的优势和价值发挥到极致。
1 新媒体概述
与电影、报纸、电视、广播、等其他传统媒体形式相比,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更具交互性、实时性和数字化,它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新媒体的这些特性使得其成为当今信息传播最便捷也最丰富的媒介传播形式之一,在各个方面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形成了深远的影响。从当前我国新媒体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数字电视、数字读物、即时通讯、微信、博客、网络论坛、社交软件等是当前在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几种主要的新媒体形式。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受众之间不仅能够随时取得联系,在接收信息的同时还能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信息进行自由的发布。可以说,新媒体的发展与应用,在使信息受众的个性化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还将信息的接收者变为了信息的发布者,在为信息受众提供自由、平等选择机会的同时,也使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变得更加多样化。就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看,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在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等方面促进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变革。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灌输式的思政教学方式就不再能够满足新媒体环境对教育的要求。因此,如何将新媒体有效运用到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当中,使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是当前摆在广大思政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2 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影响
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得以拓宽。学生不仅能够从传统的纸质资料中获取思政教学资源,还能够从网络上获取到大量、即时的信息。此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思政学习需要,在网络中对所需信息进行定向搜索,这就使得其信息的获取更具针对性。其次,使学生之间的交往方式更具多样化。借助于新媒体技术,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等现代网络沟通软件进行交流,在使学生的交际范围得到扩展的同时,网络的匿名性能够在充分保护学生隐私的同时,促进学生情感的表达和宣泄。但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和沉溺,容易使学生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弱化。为此,我们要对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行科学的引导。最后,新媒体的应用能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学生在课下能够借助于网络与名师、同学,针对课堂上的难点、重点内容进行交互式的交流与学习。如,远程教学、网络公开课等网络资源的使用,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3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技术如同一把双刃剑,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同时产生了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其工作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两种问题:
3.1 教育引导力不足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及设备,为学生创设虚拟的学习情境,这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良好兴趣的培养。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大量不真实环境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渗入,使得学生接受教师的专门引导较之传统课堂教学有所弱化,容易接触到不良信息。大学生尚处在身心发育阶段,他们稳固的“三观”还没有形成,对媒体传播信息的甄别能力不强,假如没有专业的良性引导,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染,造成了学生思想上一定的混乱,最终影响了高校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不利于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另外,缘于互联网的虚拟特性,导致在以新媒体为载体的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师很难准确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变化,加上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不足,降低了教师对学生思政方面的引导力,导致学生在接触不良信息时不知如何处理,思想意识可能出现偏差,与预期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3.2 过度依赖新媒体
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改革了传统教育模式,为师生搭建了新型互动平台,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思政课堂教育质量与效率提升,因而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然而,新媒体只是单纯地作为思政教育辅助手段被应用,难以替代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某些师生在新媒体技术提供的便利中迷失了自我,过多地依赖新媒体技术,而一度忽视了彼此间的互动交流,人与人之间逐渐变得冷漠,也不注重思想理论实践,综合素质出现了下滑。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沉迷于虚拟网络世界里,将很多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游戏中,不分时间、地点的上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正常学习生活。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文化在时间和地域上的界限,形成了我国多元文化生态体系。在海量文化信息的冲击下,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发生了极大变化,干扰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4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优化对策
新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创新中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这是建立在正确应用基础上的。作者结合上文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问题的认识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优化对策,以供参考和借鉴。 4.1 转变新媒体思想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新媒体作为重要的信息获取工具,俨然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素养,还需要熟练地运用新媒体技术,从而设计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这也是现代合格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评价标准。高校应该重视新媒体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引入,并认真分析其所带来的影响,通过培训、教研等手段,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树立他们正确的新媒体思维,及时更新他们的互联网知识与技能体系,努力打造一支符合现代化教育标准的思政教育师资队伍。与此同时,高校还应该创新与完善课程管理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并以此为依据,对思政教育教师的新媒体技术应用实际进行客观评价,分析其中存在的足与不足,即刻更正教师出现的错误,给予表现优异的人员适度奖励,激励广大教师为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多做贡献。
4.2 发挥新媒体优势
传统高校思政教育模式中,教师是主体,一味地以讲授为主,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枯燥感、单一感。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了思政教育改革,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引导功能的发挥。在此基础上,高校还应该积极引入先进新媒体技术设备,建立思政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转变师生互动交流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同时,高校还可以请专业人士开发思政教育服务软件,并加装到学生手机上,通过此平台收发动态信息,尽量过滤不良信息,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另外,为了解决师生过度依赖新媒体这一难题,高校需要建立干预制度,有效管制师生的新媒体应用行为。具体而言,在做好网络培训工作的基础上,高校还应该在思政教育中融入法律知识讲解部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媒介素质,树立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5 结语
总而言之,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具有非常实在的意义,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需要从不同的维度去审视新媒体,善于发现这一新鲜事物对教育产生的影响,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应用策略。未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其在高校思政教育优化中将会表现更大的优势和价值。因此,希望教育界的其他学者持续关注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事业发展,结合其工作实际,提出更多的新媒体运用建议。
参考文献
[1]杜晓辉,刘志红,严佳.浅谈高校思政教育在新媒体视域下的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4(08).
[2]徐海鑫,廖浩君.试析新媒体如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效发挥作用[J].学术论坛,2011(07).
[3]唐慧兴.浅论中学生网络德育[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08).
[4]郭德华,殷晓旺,周群,夏玲,秦园珠. 青少年网络行为调查与心理分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6(07).
作者单位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省吉首市 4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