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混凝土裂缝是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的主要病害之一,混凝土墙间必须连接紧密是保证防渗的关键。本文主要对水工建筑物产生渗漏的原因及几种常用加固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工建筑物 渗漏的原因 加固技术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中普遍存在着屋面漏雨、墙面以及卫生间渗漏水的问题。这也是工程施工中尤为重要的环节,当基础土质较差,渗透性较强时,在水流的作用下对基础的危害很大,因此防渗加固工程便成了水工建筑施工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一、水工建筑物产生渗漏的原因
(一)混凝土质量不佳产生的渗漏。如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拌合不均匀,振捣不密实,从而出现蜂窝、麻面、架空等引起的大面积渗漏。
(二)基础处理缺陷产生的渗漏。如由于勘探工作不够深入,造成地基处理后仍存在缺陷,或由于帷幕灌浆不到位引起的坝基渗漏。
(三)因各种原因产生的裂缝渗漏。混凝土裂缝是水工建筑物中最常见的缺陷,也是导致渗漏的主要原因,产生渗漏的裂缝包括混凝土开裂、施工缝、结构缝等,产生裂缝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设计施工方面的,也有材料及环境方面的,许多情况下则是综合因素造成的。
(四)建筑材料原因。水泥品种质量标号、钢筋质量、骨料粒径及含泥量均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裂性能及耐久性。选择不当和控制不严就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抗裂性能、抗冻性能,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或渗漏。
二、水工建筑物加固对策分析
(一)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在堤坝防渗工程中,高压喷射灌浆技术与常规混凝土防渗墙相比,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工程造价,具有开挖量小,施工方便,占地少,对临近建筑物影响小等特点。此项技术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江、河、湖、库、渠的堤坝防渗抗灾能力,减轻防洪压力,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其社会效益是十分明显的。
1.钻孔。泥浆固壁回转(或冲击)钻进。造孔过程中做好充填堵漏,使孔内泥浆保持正常循环,返出孔外,直至终孔;跟管钻进。边钻进边跟入套管,直至终孔。钻进时应注意保证钻机垂直,偏斜率宜≤1%;下入喷射杆泥浆固壁的钻孔可以将喷射杆直接下入孔内,直至孔底。
2.高压喷射灌浆施工工艺。施工中所用技术参数因使用高喷的方法不同而不同。所用的灌浆压力不同,提升速度也有差异。对各类地层而言,若使用同一种施工方法则水压、气压,浆压的变化不大,唯有提升速度变化较大,是影响高喷质量的主要因素。一般情况下,确定提升速度应注重下列几个问题:因地层而异,在砂层中提升速度可稍快,砂卵石层中应放慢些,含有大粒径块石或块石比较集中的地层应更慢;因分序而异,先序孔提升速度可稍慢,后序孔相对来讲可稍快;高喷施工中发现孔内返浆量减少时宜放慢提升速度。
(二)截渗墙技术。截渗墙为临河截渗其作用是加固堤防,降低大堤浸润线出逸点,确保大堤安全。截渗墙技术分为两种:一种是水泥土截渗墙其造价最低;一种是混凝土截渗墙,其造价较水泥土截渗墙略高。混凝土截渗墙是在地面上进行开槽(造孔)施工,在地基中以泥浆固壁,开凿成槽形孔或连锁桩柱孔,回填防渗材料,筑成具有防渗性能的地下连续墙。水泥土搅拌桩截渗技术是利用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机具把水泥浆喷入土体并搅拌形成水泥土,以水泥为固化剂,固化剂和土体之间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使土体固结成具有良好整体性、稳定性、不透水性,并具有一定强度的水泥土截渗墙,以达到截渗的目的。
(三)一般灌浆技术。一般灌浆加固技术是目前比较普遍使用的防渗加固技术。其主要采用的方法就是根据堤坝不同的部位,进行的防渗加固施工。坝体、坝基帷幕灌浆主要充填漏洞和缝隙的部位,灌浆加固,形成防渗体。这种方法适用于浆砌石重力坝,其具体方法可以描述为“前堵、中截、后追踪”三部来实现灌浆防漏加固。
1.灌浆治漏加固技术布孔和造孔应遵循的原则。帷幕灌浆布孔,在漏水坝段沿坝顶中心线,以孔距3m,孔径5mm或75mm为宜,或根据试验确定孔距。孔深钻至漏水部位以下lm-2m,如接触带或基岩漏水,钻孔可钻至不透水基岩以下1m-2m。造孔可一次性造孔,也可分序造孔。破碎地带上下分段造孔.分段海浆,同时在浆体凝固5-7d后,再继续向下钻孔,以防止卡钻、埋钻事故发生。坝体与基岩接触部位和坝基灌浆,也可采取在上游坝脚打斜孔或垂直孔灌浆堵漏,但造孔前应先清基,在坝脚浇筑0.3m-0.5m厚混凝土,待凝固后再打孔,垂直或倾角小于5度的帷幕灌浆孔,其孔向的偏差值不得大干规定值。
2.施工要求
防漏加固的施工步骤在此不加详述,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在施工还没开始前,要确认坝体上游的谁位在需要的灌浆部位以下。再灌浆施工。且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做好灌浆记录。
(2)在灌浆开始前应对孔洞的孔壁、孔底及裂缝采用风水联合冲洗方法用进行冲洗,冲洗的时问以孔的深浅而定。要保证孔洞已经干净。
(3)灌浆的压力要严格按设计标准控制。
(4)在灌浆时应该严格遵循由稀到浓的原则,根据压水试验逐级由稀改浓。且在灌浆的过程中,浆液要每隔一段时间测试其比重。
参考文献:
[1]宋为群.水工混凝土渗漏处理.人民长江,2007,38(2).
[2]张彤.浅谈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渗漏处理措施.四川建材,2006,32(6).
关键词:水工建筑物 渗漏的原因 加固技术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中普遍存在着屋面漏雨、墙面以及卫生间渗漏水的问题。这也是工程施工中尤为重要的环节,当基础土质较差,渗透性较强时,在水流的作用下对基础的危害很大,因此防渗加固工程便成了水工建筑施工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一、水工建筑物产生渗漏的原因
(一)混凝土质量不佳产生的渗漏。如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拌合不均匀,振捣不密实,从而出现蜂窝、麻面、架空等引起的大面积渗漏。
(二)基础处理缺陷产生的渗漏。如由于勘探工作不够深入,造成地基处理后仍存在缺陷,或由于帷幕灌浆不到位引起的坝基渗漏。
(三)因各种原因产生的裂缝渗漏。混凝土裂缝是水工建筑物中最常见的缺陷,也是导致渗漏的主要原因,产生渗漏的裂缝包括混凝土开裂、施工缝、结构缝等,产生裂缝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设计施工方面的,也有材料及环境方面的,许多情况下则是综合因素造成的。
(四)建筑材料原因。水泥品种质量标号、钢筋质量、骨料粒径及含泥量均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裂性能及耐久性。选择不当和控制不严就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抗裂性能、抗冻性能,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或渗漏。
二、水工建筑物加固对策分析
(一)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在堤坝防渗工程中,高压喷射灌浆技术与常规混凝土防渗墙相比,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工程造价,具有开挖量小,施工方便,占地少,对临近建筑物影响小等特点。此项技术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江、河、湖、库、渠的堤坝防渗抗灾能力,减轻防洪压力,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其社会效益是十分明显的。
1.钻孔。泥浆固壁回转(或冲击)钻进。造孔过程中做好充填堵漏,使孔内泥浆保持正常循环,返出孔外,直至终孔;跟管钻进。边钻进边跟入套管,直至终孔。钻进时应注意保证钻机垂直,偏斜率宜≤1%;下入喷射杆泥浆固壁的钻孔可以将喷射杆直接下入孔内,直至孔底。
2.高压喷射灌浆施工工艺。施工中所用技术参数因使用高喷的方法不同而不同。所用的灌浆压力不同,提升速度也有差异。对各类地层而言,若使用同一种施工方法则水压、气压,浆压的变化不大,唯有提升速度变化较大,是影响高喷质量的主要因素。一般情况下,确定提升速度应注重下列几个问题:因地层而异,在砂层中提升速度可稍快,砂卵石层中应放慢些,含有大粒径块石或块石比较集中的地层应更慢;因分序而异,先序孔提升速度可稍慢,后序孔相对来讲可稍快;高喷施工中发现孔内返浆量减少时宜放慢提升速度。
(二)截渗墙技术。截渗墙为临河截渗其作用是加固堤防,降低大堤浸润线出逸点,确保大堤安全。截渗墙技术分为两种:一种是水泥土截渗墙其造价最低;一种是混凝土截渗墙,其造价较水泥土截渗墙略高。混凝土截渗墙是在地面上进行开槽(造孔)施工,在地基中以泥浆固壁,开凿成槽形孔或连锁桩柱孔,回填防渗材料,筑成具有防渗性能的地下连续墙。水泥土搅拌桩截渗技术是利用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机具把水泥浆喷入土体并搅拌形成水泥土,以水泥为固化剂,固化剂和土体之间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使土体固结成具有良好整体性、稳定性、不透水性,并具有一定强度的水泥土截渗墙,以达到截渗的目的。
(三)一般灌浆技术。一般灌浆加固技术是目前比较普遍使用的防渗加固技术。其主要采用的方法就是根据堤坝不同的部位,进行的防渗加固施工。坝体、坝基帷幕灌浆主要充填漏洞和缝隙的部位,灌浆加固,形成防渗体。这种方法适用于浆砌石重力坝,其具体方法可以描述为“前堵、中截、后追踪”三部来实现灌浆防漏加固。
1.灌浆治漏加固技术布孔和造孔应遵循的原则。帷幕灌浆布孔,在漏水坝段沿坝顶中心线,以孔距3m,孔径5mm或75mm为宜,或根据试验确定孔距。孔深钻至漏水部位以下lm-2m,如接触带或基岩漏水,钻孔可钻至不透水基岩以下1m-2m。造孔可一次性造孔,也可分序造孔。破碎地带上下分段造孔.分段海浆,同时在浆体凝固5-7d后,再继续向下钻孔,以防止卡钻、埋钻事故发生。坝体与基岩接触部位和坝基灌浆,也可采取在上游坝脚打斜孔或垂直孔灌浆堵漏,但造孔前应先清基,在坝脚浇筑0.3m-0.5m厚混凝土,待凝固后再打孔,垂直或倾角小于5度的帷幕灌浆孔,其孔向的偏差值不得大干规定值。
2.施工要求
防漏加固的施工步骤在此不加详述,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在施工还没开始前,要确认坝体上游的谁位在需要的灌浆部位以下。再灌浆施工。且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做好灌浆记录。
(2)在灌浆开始前应对孔洞的孔壁、孔底及裂缝采用风水联合冲洗方法用进行冲洗,冲洗的时问以孔的深浅而定。要保证孔洞已经干净。
(3)灌浆的压力要严格按设计标准控制。
(4)在灌浆时应该严格遵循由稀到浓的原则,根据压水试验逐级由稀改浓。且在灌浆的过程中,浆液要每隔一段时间测试其比重。
参考文献:
[1]宋为群.水工混凝土渗漏处理.人民长江,2007,38(2).
[2]张彤.浅谈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渗漏处理措施.四川建材,2006,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