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教育技术与中学课程的最佳整合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phoen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意义深远。在实践探索中,我们要在借鉴外来精华的同时努力探索适合本国的整合方法,真正实现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
  关键词: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新型教学结构;信息素养
  当今的信息化社会要求学校培养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创新人才,将教育技术与课程相整合能够实现这一目标,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拟从实际中找到这些问题,并从理论和实际上对其所反映的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予以纠正,以期对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一、整合中出现的误区
  1.体制上的错误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未能在软、硬件上做到同样高度重视;其次,各级各类学校在一味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也未能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等昂贵设备的使用率低下;第三,教育主管部门对整合的大力提倡过于表面肤浅,缺乏健全的体制保障,使得学校将“是否运用教育技术”作为考核各学科教学的一项重要指标。
  2.实际操作中的错误
  做法的错误源于认识的片面,很多中小学教师认为整合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工具、手段或是更有效的学习教育技术的一种方式,即整合是学习教育技术的有效方式,这就把整合的落脚点放在了教育技术的展示和学习上,而非是将教育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以辅助学习。在具体操作时,教师就会想当然地把整合简单地等价于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认为只要是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或是使用了课件就是在进行整合,而即便是这种错误的整合观点,在实际运用多媒体或课件时同样存在着:超时超量“信息轰炸”、人机关系处理失当(“电灌”、“黑板搬家”)、成为技术手段的展示这三种主要的错误。
  3.观念上的错误──为了整合而整合
  把教育技术神化、把整合看作时尚,堂堂课、样样课都要与教育技术搭边, 没能从思想观念上意识到整合的客观必要,只是将整合形式化和表面化,纯粹是为了整合而整合,反映在教学上的不良后果就是,让课堂学习停留在了感官和直观学习水平上,弱化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内在质量,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针对如上观念、体制和实际操作中出现的整合错误,提出解决方法:
  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实现教育方式的变革。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是把教育技术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教育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 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这正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与学方式),从而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教学结构变革的主要标志是师生关系与师生地位作用的改变),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可见,整合的最终目的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创新人才),其实质与落脚点是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
  各门具体学科情况各异,在整合时决不能一概而论,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际整合中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再结合各门相应学科的特点建构出多种多样、实用有效、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以先进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一堂好课不是单纯地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教学就可以了,关键是要有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教育技术绝不是解决教育症结、攻破教学难关的万能工具,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的以学为主、学生通过自主建构获取知识意义,对我国的教育现状特别有针对性,能从根本上变革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与模式,而其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法)能为整合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二、在实际整合中,我们要尊重教育和教育技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开展整合
  (一)要整合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获取与该课程相关的大量信息的同时培养其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确立其终生学习的理念,提高信息素养(有效利用信息设备获取、处理、利用信息和创造新信息的能力);
  (二)转变教学过程,突破“班级授课制”局限,延伸课堂空间,让学生自己操作信息设备终端,相对自主地安排学习进程,使其在好奇心的支配下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以人为本对教师开展提高信息素养的培训,整合教师队伍,发挥团队精神、分工协作,以课题组的形式推进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处理好技术活动与其他学习活动之间、虚拟交流与真实的社会交往之间的关系。
  (四)认真权衡学生主动与教师主动、直接体验与间接知识、问题驱动与系统学习、教师与教育技术、多媒体与文字模型、情景学习与抽象思维、全球交流共享与个体思维训练、知识客观性与社会建构这些方面的平衡。
  (五)采取防范、教育加引导的措施以确保网络的安全。
  无论是从时代背景还是发展趋势来看,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势必成为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的主要模式。我国由于起步较晚,加之历来受以教为主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至今仍停留在CAI阶段,我们必须要加快步伐、迎头赶上。
  在实际的整合过程中,本文认为要想在中国真正实现深层次整合、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方式,首先要有观念上的转变,即思想上有所觉;其次是建立能确保观念顺利实现的教育体制,即行动上有所动,健全的体制是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只有这样才不会使行动流于形式;最后,在实际操作时要对教学结构作较大的调整,只有教学结构即教学四要素之间的地位和关系发生彻底改变,也就是教学要素相互作用组建的这个框架发生质的变化时,才能带来教育方式的彻底变革,这样的整合才是切实有效的,否则只是伤及皮毛而未动筋骨。
  作为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意义深远。在实践探索中,我们要在借鉴外来精华的同时努力探索适合本国的整合方法,真正实现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教育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中小学教育技术教育.
  [2] 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中国电化教育.
  [3] 上海市教科院智力开发研究所,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白皮书.
其他文献
时间犹如一间魔力无穷的神话里的作坊,人世间的一切都在那里酿成。有形的和无形的,物质的与精神的,还有种种光荣与梦想……总之,时间留下的杰作,铭刻着人们不倦的奋斗和追求
目的:探讨眼科门诊治疗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方法:收集眼科门诊治疗患者的相关资料,综合评估并分析眼科门诊治疗护理的风险,制订
摘 要:翻转课堂是教育信息化的产物,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实现个性化学习、因材施教、增加师生、生生、师师互动等特点。我校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境。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给出建议。  关键词:翻转课堂;优势与困境  翻转课堂又称“颠倒课堂”起源于美国,是将传统的“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课堂模式颠倒过来而形成的“在家学习新知识,来到课堂上消化巩固”的新教学模式,是近几年来全
《记念刘和珍君》追忆了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刘和珍,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她们的勇毅,流露出对反动政府、走狗文人的愤恨,也提出了对中国青年的希冀.
锡山有名的坑哥诗人--邵春生,是一名矿工,他是锡山的儿子,他采掘过矿石,还采掘如矿石般厚实的故事与诗篇.rn27年的坑下生活,使他真正成为矿工中的一员,他当过采矿工、探矿工
目的:探讨足部按摩干预对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糖尿病足进展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血透伴发早期糖尿病足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即分
我的同学,写了一篇有关孤独的随笔.rn其实,我们大都抱着玩笑的心态传阅它,毕竟那个同学是个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男生,我们都很好奇他究竟有多“细腻”的情感.老师的评语却令人
期刊
水电十四局广东分局历经10年艰苦奋战,终于建成了一座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化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并以项目法施工的成功实践声名远扬。当业内纷纷学习广蓄经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文献。它给广大的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将“中国的文艺运动”推进到了一个光辉的新阶段。新
本文尝试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探讨“仙女下凡”模式形成的深层原因,即匍匐在父权制脚下的操有话语权的男子为了补偿失去母亲的空缺塑造了美丽多情的仙女形象,因为空缺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