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多糖的分离纯化、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来源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xiao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离纯化得到带电性不同的茯苓多糖组分,分析其化学组成性质,比较多糖粗提物和其不同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茯苓多糖粗提物(Poria cocos Polysaccha-ride,PCP),利用二乙氨基乙基(diehlaminowthy,DEAE)-纤维素阴离子交换色谱柱法对多糖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不同带电性的多糖组分PCP-1(水洗糖)和PCP-2(盐洗糖).结合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测定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衍生化法、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法等方法对多糖粗提物和2种不同组分的化学组成性质进行研究.以多糖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作为评估体外抗氧化活性指标.结果 PCP、PCP-1和PCP-2的多糖含量分别为78.16%、93.53%、90.84%,红外光谱出现相似吸收峰,均有多糖的典型吸收.3种多糖均为主要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和岩藻糖按照不同比例组成的杂多糖,分别由不同分子量的多糖片段构成,微观形态没有显著差异.体外抗氧化实验提示PCP-2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最高.结论 经过分离纯化后的不同茯苓多糖组分的化学结构性质不同,相较于茯苓多糖粗提物体外抗氧化活性更强,其中PCP-2的活性最强.
其他文献
元朝是中国古代文化交流和对外交往的重要时期 瓷器作为重要的物质文化载体,不仅反映了元人的生活习惯,更是蒙元时期历史、文化、艺术的直接反映.本文以考古资料为基础,结合文献和图像资料,探究元代瓷器中蕴含的历史价值和多元文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