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10日 星期六 第一天
[全天行程:245公里;晴朗少云,气温:25℃~35℃,东偏南风:3~4级;一号营地座标:N40°26′29″,E92°20′66″;营地海拔高度:804米]
从今儿个起,从未安分守己过的“老鬼”,第4次踏上了探索罗布泊的旅途。此次走的是一条最长的穿越路线,从东到西,横穿2万多平方公里的罗布荒原的无人地带,约745公里。
我敢说,很难再有像本老鬼这样年纪的“疯癫之徒”了!
早8时38分,我们的车队从敦煌出发。所谓车队,其实就是两辆越野车加一部“东风三桥”大卡,成员13位。
离开敦煌170余公里后,就进入了荒原地带,柏油路面到此为止,“雅丹”是最常见的地貌。
以后的6天里,我们将在戈壁、沙漠、盐壳地面上,寻向辨路,摸索前行。路过黑山口、龟背山,领队王晓航告诉我们,由此向北行:200余公里,就是几年前设立的“罗布镇”钾盐矿所在地。而现在,越野车折而南下,就可以进入“国家级野骆驼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了。
这次,能见到野骆驼吗?众人们拍够了照,七嘴八舌便又扯到了这个惹起热望的话题。问老鬼,问葆华,问谁也没法拿出肯定答案来……只能靠撞大运喽。
大片大片不毛之地,零星稀拉的植物,时有时无。18点18分,我们顺利到达今天的宿营地——八一泉。
开饭喽!大盘鸡、萝卜烧牛肉、鸡蛋炒韭菜、蒜薹炒肉、豆角炒肉、素炒芹菜……这等豪华路餐!众人欢呼,举杯相庆,白酒、啤酒、葡萄酒……
扎西卓玛、格桑梅朵,是一对藏族姐妹。一路上,她俩活泼、开朗。你瞧,素来酒量惊人的葆华,在姐妹俩的甜言蜜语中,稀里糊涂地就被“整”下去一大杯,没一会儿,就呈晕状喽……
夜来了。格桑主持,声称她先开唱,撩起了“篝火晚会”的序幕。气温还在30℃以上,火是不能点了。两姐妹的藏语歌曲,众人风格各异的表演,给空旷的罗布荒原,增添了多少热情和喧闹!轮到老鬼了,望着天空顶部偏西方的那片新月,老鬼放声唱起了《半个月亮爬上来》……
广东著名作家,秃顶的姚亨贤,悄悄离开人群,支起三角架,把那半个月亮衬着营地“雅丹”的画面,装入镜头——哇,美轮美奂1
5月11日 星期天 第二天
[全天行程:135公里;晴,气温:25℃~40℃,东南风3~4级:二号营地座标:N40°01′449″E91°20′296″:营地海拔高度:808米]
6点45分,太阳从地平线上羞羞答答地露出脸蛋儿了。姚亨贤、扎西卓玛,当然还有老鬼,操起家伙儿,一同奔向造型怪异的“雅丹”群,沉浸在了创作之乐中。
自称“老妖”的老姚,已经几次来到新疆,情况相当熟悉。他对大家有个严格的规定:进入任何地方,都不能随意走动。否则,虚沙地面上留下清晰的脚印,拍出的照片就不自然。
一路上,营地周围,绝不是纯粹的“不毛之地”,罗布麻、琵琶柴、芦苇、骆驼刺、红柳……虽只是星星点点、片片断断,倒也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不屈。
有植物,就会有动物。昨夜,大家就已经不情愿地喂饱了蚊子、小咬,但最可怕而又恼人的,却是一种叫做“草鳖子”的小虫,它们只有小黄豆般大小,往往会趁你不备,悄悄爬到你身上,不痛不痒地钻进你的皮肤,饱食血液。你发现了,只有用烟头薰它,或在它的上方用力拍打你自己的身体,才会把它不情愿地“请”走,如果你情急中想用力拔它出来,那就糟了:能拔得下来的只有它的身子,它的头,却还牢牢钻在你的皮肤里,照旧不依不饶地吸,让你不停地鲜血淋漓!所以,在荒原上设营地,必须远离植被。但,尽管如此,今晨还是有几位,在营帐里,在衣服上,发现了这种小东西!
早餐后,趁着卡车装车之际,除了陈聪之外,大家聚在一起,开始了徒步之旅——这是一个好项目。顺着前方清晰可见的车辙印迹,悠悠闲闲、溜溜达达,拍摄着动植物,寻觅些怪石头,谈天说地……
老鬼头一次见到,罗布荒原上,还有几棵翠生生的榆树,而在这些稀罕到家了的绿树下面,甘草、罗布麻、芦苇……青葱鲜嫩!泉水呢,大约是长时间未降雨,已快干涸。但地下水位应该依然较高,否则这片绝无仅有的小生态、小湿地,就没法解释了。这就是有名的八一泉。
一小时后,车子进入了鼎鼎大名的库木塔格沙漠——横跨甘、新二省区的中国第九大沙漠。气温急速升高,水箱温度也在急速上升。晓航不得不关掉了空调,然后告诉我们,窗户,也不能打开,因为大股大股的尘土,就跟在后面呢,开窗,无疑是想把自己呛个半死!
没一会儿,车厢内的温度就飙升到了40%以上!幸亏,晓航得时不时地找片硬地,掉头停车,迎着4级左右的东风把水箱温度降下来。那时,窗户打开,热呼呼的风吹进,浑身有了哪怕一丝丝一缕缕的凉意,可也就成了我们“天堂”般的享受……
终于卡车“趴窝”在后面了。
老鬼下车,见几位女同胞正埋头苦寻——原来,她们是在搜寻奇石。阿馨,还有扎西卓玛,捡到的几块风凌石、卵石,可真叫漂亮!
老鬼自知没有奇石之缘,便跟格桑梅朵、黄明几人在沙坡上闲待着。远远望去,在那片稀疏的植被前,陈聪已被英萍、蔡蔡“忽悠”得脱光了膀子,在那儿傻照。
而这里,沙子的颜色是五彩斑斓的,且都磨得非常光匀,大体上和小米的形状、个头儿差不多。我们便每人找来一个瓶子,装上一瓶留作纪念。
14点32分,离出发地已有100公里以上,我们到达了彭加木失踪之地。
一片肃穆、不毛的空旷之地,一座墓碑静静地竖立在那里。似乎,有人刚刚来过,供在灵位前的苹果上,水珠还未干。
哦,彭加木,一个永远的罗布泊之谜……大家陪着这位可敬的科学家,默默地吃了午餐。
继续顺风行驶,继续没有空调、不能开窗,高温难挡。眼前掠过的景物,也似乎越来越怪异。瞧,那边“雅丹”下,是不是蹲着一个人?不是,那就是一个小小“雅丹”的影子。哎,那儿,可是还悠闲地站着一位?咳,也不是,那还是一个影子。山坡下那一群羊,是从哪里来的呀?噢,那是崩塌下来了的零散“雅丹”土堆儿。 这一切,可都不是我们热糊涂了而生成的幻觉、幻象,而确乎是逼真的“雅丹”形影奇观!
“快看,前面是不是有活动的东西?”晓航眼尖,望着正前方,高叫了一声。
啊,野骆驼!真真切切的一排野——骆——驼!
时间是15点25分,野骆驼群,距离我们,500米开外。
老鬼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把300毫米镜头,换到相机上,先对着挡风玻璃,后对着晓航一侧开着的窗户,按着快门,就是一通狂拍,因为晓航说,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下来,软沙子上停车,后果,可不怎么好想象……
坐在七上八下的车子里,片子肯定是拍虚的,但那也是野骆驼!
终于能停车了,可野驼队,也有些走远喽!老鬼先靠在车窗上,稳稳拍下两张,再跳出车外,尽可能地定下激动不已的心,多拍几张。唉,镜头还是太短喽,无论怎么调,这群野骆驼在取景框里,还是只有米粒儿大小!
怎么说呢?我们太幸运啦!有很多人来了不知多少趟,却只可能见过野骆驼白骨和粪便!在对讲机里,老鬼兴奋地向大家说,这里哪怕来过100支团队,都不一定有一支能见到野骆驼——这种世界级的珍稀野生动。
意外之喜,进入荒原才两天,就进入了一个高潮!
18点32分,还是在雅丹的拱卫下,我们在距离一个叫土崖的地方不远之处,安下了我们的第二号营地。
5月12日 星期一 第三天
[全天行程:150公里,早晨晴而四周多云,中午起阴转多云,东北风5~6级,扬沙,气温:25℃~38℃:三号营地座标:N39°37′051庙E90°18′959″]
凌晨2点34分,老鬼被阵阵热乎乎儿的风吹醒了过来。嗯,风还不算很大,有个4级左右,这算不了什么问题。迷迷糊糊的,便又昏睡了过去……一整夜,老鬼身上的汗,几乎未咋干过。到起床后,7点12分时,风,已经升到了5级以上了!
赶紧拆帐篷,慢一点儿,就可能被吹到天外去啦!
昨晚和今早起,格桑多次告知大家,今天是“佛诞节”。大家都很开心,老鬼也心中暗喜,有佛祖保佑,今天一定一帆风顺……
还没到12点钟,沙尘飞扬而起,风力估计已在6级以上了,天色也变得昏暗了起来。众人却很兴奋,急切地问老鬼,能不能见到更大的、什么也看不到了的沙尘暴?老鬼要说,最好什么都别见着!停车休息,大家都拿出相机在沙尘中“创作”,老鬼大声疾呼,快收起来,你们不想要你们的“家伙儿”了吗!
12点13分,远远望见了红柳井这个地方的大“雅丹”上,由地质部门竖起的钢铁标志塔。晓航告诉我,离出发地已有48公里了。风,还在肆虐。我们,还在库木塔格沙漠中苦苦挣扎。一块块大卵石,凌乱分布,有的成群,有的孤单。它们是从哪里,被什么力量,给运送来的呢?
5月13日 星期二 第四天
[全天行程:150余公里;早晨四周多云,全天晴,气温:25℃~44℃,东南风力2~3级;四号营地座标:N40°38′788″,E90°14′132″]
今天睡了个懒觉,7点18分起床。懒洋洋地往东面一望,哦,太阳已升起了一会儿,估计是7点10分左右升起的。有高大“雅丹”在眼前的遮挡,太阳不会像在地平线上升起得那么早。
葆华又玩起了新名堂,他把已经风干了的馕,放到油锅里一炸,嘿,酥香松脆!
9点24分,徒步开始。老鬼留了神,没让“另类”陈聪给逃脱。说起陈聪这个主儿,一开始就让人啼笑皆非。陈聪对“罗布泊”、对“大西北”,几乎一点概念也没有,从深圳出来,他不伦不类地带了个规规整整的大箱子,装满了每天要换洗的正装,甚至礼服。而从敦煌一出发,他就一脸茫然地在戈壁荒滩到处寻找风景。还未等出了玉门关,他就颇有些自嘲地放了这么一句话出来:“如果玉门关有出租,我马上‘搭的’回去”,成为大家一路的笑谈。
几天来,陈聪一直不肯改变他的固有思维,执着地一直在打听“前面有风景没有?”如果还就是黄沙灰地,他就一点儿兴致也没有啦……
10点44分,罗布泊湖盆,出现在了我们面前。人们又是一番激动:几十年前,这座古今闻名的大湖,还有着3008平方公里的面积。而当1972年,美国的尼克松总统首次访华一下飞机,跟周恩来总理寒暄过后,悄悄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的罗布泊,干了。”
唉,罗布地区,曾是一片生态多么优越的好地方!《汉书·西域传》记载,这里“多蒹葭(芦苇——老鬼注,下同)、红柳、胡桐(胡杨)、白草(芨芨草之类)”。而早在7000年前,人类就开始在这里生存繁衍,从那时起,这里的人类盖房用胡杨、造船用胡杨、烧柴用胡杨……
16点14分,进入一天当中最热的时间段,我们到达了罗布泊湖心。老鬼悄悄看看挂在大腰包上又用厚衣服挡住的电子表——44℃!脚下牛津底的户外鞋,也越发烧脚啦……可是,卓玛、格桑、老妖她们几个,聚精会神、低头弯腰地在那边拍什么呢——哟,沙地蜥蜴!太难得啦,太珍贵喽!你看这只可怜的小东西,始终用三只脚着地,倒换着,总有一只脚悬空纳凉。这一带的地表温度,绝对在60℃以上了!
15点20分,老鬼又一次站在余纯顺遇难地的碑前。这里离湖心已是18公里了。
离开湖盆,爬上了湖西岸,这从沿途稀稀疏疏的枯死红柳、胡杨和大面积的芦苇丛。18点20分,我们的第四号宿营地,顺利到达了。
兴犹未尽的英萍笑眯眯提出,毕老师,我们俩到那片大“雅丹”上去玩玩吧!好啊,目测到那里至少还有2公里远。
大片倒伏在地朽败的芦苇,干枯但依然昂然向上的胡杨、红柳墩都在告诉我们,这里,曾有过美丽的过去!
我俩轮流着摆出各种姿势造型,拍照、玩耍。英萍一开心,冒出来了这么一句话:“咱俩像不像‘疯子’?”“当然!”老鬼笑答,心中却又在暗暗嘀咕、发笑:要不了多一会儿,还得来一个“疯子”……
没一会儿回头一看,“疯子”来也!谁?黄明!还能有谁?
陈聪,肯定悄悄溜回去啦。在她的忽悠下,老鬼和黄明,居然也都脱光了膀子——既然“疯癫”,那就索性疯癫到家。 天黑了,卓玛、老妖几人闹闹哄哄的要去大“雅丹”上寻找干尸,老鬼可不想去了:黑灯瞎火的,瞎折腾个什么劲儿呀。一路上少言寡语的谭慧馨——阿馨,和老鬼坐在一方土台上,聊罗布泊,聊楼兰,聊完历史又聊生态……
5月14日 星期三 第四天
[全天行程:50余公里;晴,3~5级东风(楼兰城内3级),气温:25℃~42.4℃;楼兰城座标:N40°30′55″E89°55′22″第五号营地位置:楼兰城外8公里]
6点44分,老鬼一睁开眼睛,便哼起了《亲爱的父亲》,这是小女儿——小叶子,送给她老鬼爸爸的碟片中第一首歌曲,芮妮·弗莱明演唱。不知为什么,老鬼特别喜欢这首悲愤情调的世界名曲。
早餐后,老鬼放下碗,第一件事儿就是点起一支哈瓦那雪茄,这是大女儿冬冬,送给老爸的礼物。冬冬说过,你一定得在一个重要时间,到一个重要场合,去享受它,还得让我知道。
8点25分,徒步开始。走出老远才发现,陈聪那厮,又躲到车子里去了。
今天到楼兰故城的里程只有40余公里,所以徒步的里程也就只有1.5公里左右了。散散漫漫,悠哉游哉,走在曲曲折折的土路上,真叫舒坦。但在距离楼兰还有18公里的地方,车队面临坦克兵都要望而生畏的、隐现在“雅丹”群中的、七上八下、七拐八折的“路”啦!
空调,肯定不起作用了,车窗,依然不能打开。车厢内的温度,又悄悄窜升到40℃以上了。两旁土墩上,时不时闪现枯死而仍旧高高耸立的胡杨、红柳,顽强地展现着生命的不屈。引人遐思。
在距离楼兰还有约5公里的地方,终于,晓航的右前轮——瘪了。
12点38分,楼兰城的标志之一——佛塔,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啦!10分钟后,我们昂首挺胸,进入了多少人梦魂萦绕的——故国楼兰。
烈日高悬。脚下灼烫。城内几乎无风。城门口41℃。
大家似乎丝毫未被吓住,欢声笑语洋溢在一路上,恐怕连城内土中深埋着的古人们,都会被打动得要张张眼皮、伸伸懒腰了吧!
不觉间,14点06分了,对讲机里传来坏消息:我们的给养卡车在离城还有8公里的地方,前横拉杆扭断,车辆瘫痪,寸步难行了!
我们必须到卡车旁,王晓航必须带着断开的横拉杆,驾车到罗布镇去焊接。而我们的营地,也必须转移到那个地方……
怎么办?正午当头,一张照片未拍,这可不大好交代!当机立断。老鬼劈头问黄明:“你还能再进一次吗?”黄明多少有些莫名其妙地望着老鬼回了一句:“可以嘛”。
14点27分,老鬼背上宝贝行军壶,又揣上了一瓶矿泉水,关上车门,一抬头,嚯嚯,英萍,跟在黄明一起——哈哈,仨“疯子”,又凑到一起喽!
那俩疯子,先爬到一座大土墩上,摆起了“造型”,后来,就跟着老鬼把城中又转了个遍。老鬼再次掏出装在玻璃管中的“哈瓦那”,坐在废墟上,享受了一会儿,沉思了片刻。调皮的英萍,还有黄明,也凑热闹把老鬼的宝贝雪茄要去扮“酷”了。
气温更高了,户外表上显示的温度是42.4%,一点儿荫凉地儿也找不着。15点24分,仨疯子疯够了出了城。哼哼,高温又能奈我何!老鬼喜气洋洋地唱起了歌儿。
和大车会合,晓航马上出发。蔡蔡不放心,跟着一起去了。当然,还得有开卡车的刘师傅同行。
5月15日 星期四 第五天
[全天行程:80余公里;晴,气温:25℃~43.2℃,风力:3~7级:第六号营地座标:N40°41′994″E89°25′441″]
心中有事,睡不安稳,一夜间醒来多次。早上5点多钟的时候,听到葆华冲着对讲机喊叫,便知道是晓航快到了!各帐篷似乎都有了反应,陆续钻出了“屋门”。
老妖、格桑、卓玛等几人,都在往东方张望。昨夜没谁睡得踏实,晓航一去,往返330余公里,万一有个闪失——后来葆华才说:假如途中他的车子再爆一个胎,那麻烦可就大了!
“看见了,看见了,看见了!”老妖喜极,突然亮开嗓门唱起了儿童歌曲,身体激动得变了形儿。东方,一对车灯时隐时现在“雅丹”群中,那俩大灯,真的是比昨晚的灿烂星光,还要漂亮!
继续。车队沿着一条无名河道,左拐右转,鼎鼎大名的“龙城”,就出现在我们视野中了。
南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里,就明确记载着,龙城,为“姜赖之墟”,早上进了东城门,你得黄昏才能走到西门……
这里的“姜赖”,是一个传说中疆域辽阔的国家,而“居卢”,与“姜赖”发音十分接近,所以有专家认为,“居庐訾仓”名字之源,其实就是“姜赖”——一个似乎子虚乌有的国家名字之音的转化。
老鬼在路上时,并没有把故事讲这么复杂,因为我知道,到地方大家一看,谁都会精神大振的。果不其然,陈聪首先大喊大叫地宣称,他一路跑到这里,总算见到“真正”的“风景”啦!
老鬼带头,率先爬上就近最高大的一座“宫室”。四面八方,齐聚高大“建筑”,横平竖直的“城墙”“壁垒”,隐现交错的“街巷里闾”……
炎炎赤日,这会儿倒一点也不抠门儿了。43.2℃的高温,明明白白显示在表盘上。居心不良的风,依然不知躲在哪里。“大街小巷”“楼上楼下”,似乎到处都是忘乎所以的人们——这会儿,根本就甭想找到行为规范、神经健全的正常“人”!
5月16日 星期五 第七天
[全天行程:420余公里(其中戈壁路:220余公里);晴空淡云,有时多云,最高气温:39.1℃~35℃:太阳墓座标:N40°40′727″E88°56′131″:住宿地:库尔勒市楼兰宾馆]
昨晚睡得太早,早上5点28分老鬼就睁开了眼睛,一直赖在帐篷里不舍得马上起床。今天将回到“人间”,要和野外、帐篷,暂时道一声拜拜喽!
10点15分,天空多云,我们的汽车启动了。
糟糕透顶!老鬼的嗓子,彻底失声,终于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啦!
格桑拿起对讲机,脸色“严峻”、声音“沉重”地向大家宣布:“大家好!我们敬爱的毕老师,他‘失身’了……”
嘿,这个淘气包儿!
茫茫戈壁路,似乎又无尽头。老鬼不能说话,但还能思考。
“太阳墓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啦!这片赫赫有名的墓地,坐落在孔雀河故道和一条无名河故道的冲积扇上。此刻,它正默默地向我们陈述着。南望过去,片片葱绿胡杨,越来越清晰茂密。老鬼按捺不住激动,嘶哑着嗓子,费力地给大家又讲起了胡杨。
胡杨,是地球上唯一能在沙漠中成林的乔木,它有着许多令人惊叹生存本领。一棵成年的胡杨树,平均每次可以孕育出7800万粒树种,种子随风向四处飘散,如果适宜,便扎根生长,如不适,再随风飞去……
胡杨在条件极为缺水的情况下,会顾全大局,主动关闭侧枝而枯黄,等待机会,一旦有了足够水分,就又是青绿一片,但也可能为了整体,作出了永远的牺牲……
新疆人,把胡杨看成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新疆精神的象征……
讲着讲着,老鬼的鼻子有些发酸,不由自主地把头扭向了窗外。
老姚在下车后告诉我,听着老鬼的讲述,他,流下了眼泪……
16点39分,终于看到了一座房子!大家有些激动了起来。这是沙漠森林管理站。我们将在这里,接受检查、登记。一位胖胖的维吾尔族女同胞,过来给我们登记。让人又是一场激动,几天了,终于看到13个人以外的人了!
[全天行程:245公里;晴朗少云,气温:25℃~35℃,东偏南风:3~4级;一号营地座标:N40°26′29″,E92°20′66″;营地海拔高度:804米]
从今儿个起,从未安分守己过的“老鬼”,第4次踏上了探索罗布泊的旅途。此次走的是一条最长的穿越路线,从东到西,横穿2万多平方公里的罗布荒原的无人地带,约745公里。
我敢说,很难再有像本老鬼这样年纪的“疯癫之徒”了!
早8时38分,我们的车队从敦煌出发。所谓车队,其实就是两辆越野车加一部“东风三桥”大卡,成员13位。
离开敦煌170余公里后,就进入了荒原地带,柏油路面到此为止,“雅丹”是最常见的地貌。
以后的6天里,我们将在戈壁、沙漠、盐壳地面上,寻向辨路,摸索前行。路过黑山口、龟背山,领队王晓航告诉我们,由此向北行:200余公里,就是几年前设立的“罗布镇”钾盐矿所在地。而现在,越野车折而南下,就可以进入“国家级野骆驼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了。
这次,能见到野骆驼吗?众人们拍够了照,七嘴八舌便又扯到了这个惹起热望的话题。问老鬼,问葆华,问谁也没法拿出肯定答案来……只能靠撞大运喽。
大片大片不毛之地,零星稀拉的植物,时有时无。18点18分,我们顺利到达今天的宿营地——八一泉。
开饭喽!大盘鸡、萝卜烧牛肉、鸡蛋炒韭菜、蒜薹炒肉、豆角炒肉、素炒芹菜……这等豪华路餐!众人欢呼,举杯相庆,白酒、啤酒、葡萄酒……
扎西卓玛、格桑梅朵,是一对藏族姐妹。一路上,她俩活泼、开朗。你瞧,素来酒量惊人的葆华,在姐妹俩的甜言蜜语中,稀里糊涂地就被“整”下去一大杯,没一会儿,就呈晕状喽……
夜来了。格桑主持,声称她先开唱,撩起了“篝火晚会”的序幕。气温还在30℃以上,火是不能点了。两姐妹的藏语歌曲,众人风格各异的表演,给空旷的罗布荒原,增添了多少热情和喧闹!轮到老鬼了,望着天空顶部偏西方的那片新月,老鬼放声唱起了《半个月亮爬上来》……
广东著名作家,秃顶的姚亨贤,悄悄离开人群,支起三角架,把那半个月亮衬着营地“雅丹”的画面,装入镜头——哇,美轮美奂1
5月11日 星期天 第二天
[全天行程:135公里;晴,气温:25℃~40℃,东南风3~4级:二号营地座标:N40°01′449″E91°20′296″:营地海拔高度:808米]
6点45分,太阳从地平线上羞羞答答地露出脸蛋儿了。姚亨贤、扎西卓玛,当然还有老鬼,操起家伙儿,一同奔向造型怪异的“雅丹”群,沉浸在了创作之乐中。
自称“老妖”的老姚,已经几次来到新疆,情况相当熟悉。他对大家有个严格的规定:进入任何地方,都不能随意走动。否则,虚沙地面上留下清晰的脚印,拍出的照片就不自然。
一路上,营地周围,绝不是纯粹的“不毛之地”,罗布麻、琵琶柴、芦苇、骆驼刺、红柳……虽只是星星点点、片片断断,倒也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不屈。
有植物,就会有动物。昨夜,大家就已经不情愿地喂饱了蚊子、小咬,但最可怕而又恼人的,却是一种叫做“草鳖子”的小虫,它们只有小黄豆般大小,往往会趁你不备,悄悄爬到你身上,不痛不痒地钻进你的皮肤,饱食血液。你发现了,只有用烟头薰它,或在它的上方用力拍打你自己的身体,才会把它不情愿地“请”走,如果你情急中想用力拔它出来,那就糟了:能拔得下来的只有它的身子,它的头,却还牢牢钻在你的皮肤里,照旧不依不饶地吸,让你不停地鲜血淋漓!所以,在荒原上设营地,必须远离植被。但,尽管如此,今晨还是有几位,在营帐里,在衣服上,发现了这种小东西!
早餐后,趁着卡车装车之际,除了陈聪之外,大家聚在一起,开始了徒步之旅——这是一个好项目。顺着前方清晰可见的车辙印迹,悠悠闲闲、溜溜达达,拍摄着动植物,寻觅些怪石头,谈天说地……
老鬼头一次见到,罗布荒原上,还有几棵翠生生的榆树,而在这些稀罕到家了的绿树下面,甘草、罗布麻、芦苇……青葱鲜嫩!泉水呢,大约是长时间未降雨,已快干涸。但地下水位应该依然较高,否则这片绝无仅有的小生态、小湿地,就没法解释了。这就是有名的八一泉。
一小时后,车子进入了鼎鼎大名的库木塔格沙漠——横跨甘、新二省区的中国第九大沙漠。气温急速升高,水箱温度也在急速上升。晓航不得不关掉了空调,然后告诉我们,窗户,也不能打开,因为大股大股的尘土,就跟在后面呢,开窗,无疑是想把自己呛个半死!
没一会儿,车厢内的温度就飙升到了40%以上!幸亏,晓航得时不时地找片硬地,掉头停车,迎着4级左右的东风把水箱温度降下来。那时,窗户打开,热呼呼的风吹进,浑身有了哪怕一丝丝一缕缕的凉意,可也就成了我们“天堂”般的享受……
终于卡车“趴窝”在后面了。
老鬼下车,见几位女同胞正埋头苦寻——原来,她们是在搜寻奇石。阿馨,还有扎西卓玛,捡到的几块风凌石、卵石,可真叫漂亮!
老鬼自知没有奇石之缘,便跟格桑梅朵、黄明几人在沙坡上闲待着。远远望去,在那片稀疏的植被前,陈聪已被英萍、蔡蔡“忽悠”得脱光了膀子,在那儿傻照。
而这里,沙子的颜色是五彩斑斓的,且都磨得非常光匀,大体上和小米的形状、个头儿差不多。我们便每人找来一个瓶子,装上一瓶留作纪念。
14点32分,离出发地已有100公里以上,我们到达了彭加木失踪之地。
一片肃穆、不毛的空旷之地,一座墓碑静静地竖立在那里。似乎,有人刚刚来过,供在灵位前的苹果上,水珠还未干。
哦,彭加木,一个永远的罗布泊之谜……大家陪着这位可敬的科学家,默默地吃了午餐。
继续顺风行驶,继续没有空调、不能开窗,高温难挡。眼前掠过的景物,也似乎越来越怪异。瞧,那边“雅丹”下,是不是蹲着一个人?不是,那就是一个小小“雅丹”的影子。哎,那儿,可是还悠闲地站着一位?咳,也不是,那还是一个影子。山坡下那一群羊,是从哪里来的呀?噢,那是崩塌下来了的零散“雅丹”土堆儿。 这一切,可都不是我们热糊涂了而生成的幻觉、幻象,而确乎是逼真的“雅丹”形影奇观!
“快看,前面是不是有活动的东西?”晓航眼尖,望着正前方,高叫了一声。
啊,野骆驼!真真切切的一排野——骆——驼!
时间是15点25分,野骆驼群,距离我们,500米开外。
老鬼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把300毫米镜头,换到相机上,先对着挡风玻璃,后对着晓航一侧开着的窗户,按着快门,就是一通狂拍,因为晓航说,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下来,软沙子上停车,后果,可不怎么好想象……
坐在七上八下的车子里,片子肯定是拍虚的,但那也是野骆驼!
终于能停车了,可野驼队,也有些走远喽!老鬼先靠在车窗上,稳稳拍下两张,再跳出车外,尽可能地定下激动不已的心,多拍几张。唉,镜头还是太短喽,无论怎么调,这群野骆驼在取景框里,还是只有米粒儿大小!
怎么说呢?我们太幸运啦!有很多人来了不知多少趟,却只可能见过野骆驼白骨和粪便!在对讲机里,老鬼兴奋地向大家说,这里哪怕来过100支团队,都不一定有一支能见到野骆驼——这种世界级的珍稀野生动。
意外之喜,进入荒原才两天,就进入了一个高潮!
18点32分,还是在雅丹的拱卫下,我们在距离一个叫土崖的地方不远之处,安下了我们的第二号营地。
5月12日 星期一 第三天
[全天行程:150公里,早晨晴而四周多云,中午起阴转多云,东北风5~6级,扬沙,气温:25℃~38℃:三号营地座标:N39°37′051庙E90°18′959″]
凌晨2点34分,老鬼被阵阵热乎乎儿的风吹醒了过来。嗯,风还不算很大,有个4级左右,这算不了什么问题。迷迷糊糊的,便又昏睡了过去……一整夜,老鬼身上的汗,几乎未咋干过。到起床后,7点12分时,风,已经升到了5级以上了!
赶紧拆帐篷,慢一点儿,就可能被吹到天外去啦!
昨晚和今早起,格桑多次告知大家,今天是“佛诞节”。大家都很开心,老鬼也心中暗喜,有佛祖保佑,今天一定一帆风顺……
还没到12点钟,沙尘飞扬而起,风力估计已在6级以上了,天色也变得昏暗了起来。众人却很兴奋,急切地问老鬼,能不能见到更大的、什么也看不到了的沙尘暴?老鬼要说,最好什么都别见着!停车休息,大家都拿出相机在沙尘中“创作”,老鬼大声疾呼,快收起来,你们不想要你们的“家伙儿”了吗!
12点13分,远远望见了红柳井这个地方的大“雅丹”上,由地质部门竖起的钢铁标志塔。晓航告诉我,离出发地已有48公里了。风,还在肆虐。我们,还在库木塔格沙漠中苦苦挣扎。一块块大卵石,凌乱分布,有的成群,有的孤单。它们是从哪里,被什么力量,给运送来的呢?
5月13日 星期二 第四天
[全天行程:150余公里;早晨四周多云,全天晴,气温:25℃~44℃,东南风力2~3级;四号营地座标:N40°38′788″,E90°14′132″]
今天睡了个懒觉,7点18分起床。懒洋洋地往东面一望,哦,太阳已升起了一会儿,估计是7点10分左右升起的。有高大“雅丹”在眼前的遮挡,太阳不会像在地平线上升起得那么早。
葆华又玩起了新名堂,他把已经风干了的馕,放到油锅里一炸,嘿,酥香松脆!
9点24分,徒步开始。老鬼留了神,没让“另类”陈聪给逃脱。说起陈聪这个主儿,一开始就让人啼笑皆非。陈聪对“罗布泊”、对“大西北”,几乎一点概念也没有,从深圳出来,他不伦不类地带了个规规整整的大箱子,装满了每天要换洗的正装,甚至礼服。而从敦煌一出发,他就一脸茫然地在戈壁荒滩到处寻找风景。还未等出了玉门关,他就颇有些自嘲地放了这么一句话出来:“如果玉门关有出租,我马上‘搭的’回去”,成为大家一路的笑谈。
几天来,陈聪一直不肯改变他的固有思维,执着地一直在打听“前面有风景没有?”如果还就是黄沙灰地,他就一点儿兴致也没有啦……
10点44分,罗布泊湖盆,出现在了我们面前。人们又是一番激动:几十年前,这座古今闻名的大湖,还有着3008平方公里的面积。而当1972年,美国的尼克松总统首次访华一下飞机,跟周恩来总理寒暄过后,悄悄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的罗布泊,干了。”
唉,罗布地区,曾是一片生态多么优越的好地方!《汉书·西域传》记载,这里“多蒹葭(芦苇——老鬼注,下同)、红柳、胡桐(胡杨)、白草(芨芨草之类)”。而早在7000年前,人类就开始在这里生存繁衍,从那时起,这里的人类盖房用胡杨、造船用胡杨、烧柴用胡杨……
16点14分,进入一天当中最热的时间段,我们到达了罗布泊湖心。老鬼悄悄看看挂在大腰包上又用厚衣服挡住的电子表——44℃!脚下牛津底的户外鞋,也越发烧脚啦……可是,卓玛、格桑、老妖她们几个,聚精会神、低头弯腰地在那边拍什么呢——哟,沙地蜥蜴!太难得啦,太珍贵喽!你看这只可怜的小东西,始终用三只脚着地,倒换着,总有一只脚悬空纳凉。这一带的地表温度,绝对在60℃以上了!
15点20分,老鬼又一次站在余纯顺遇难地的碑前。这里离湖心已是18公里了。
离开湖盆,爬上了湖西岸,这从沿途稀稀疏疏的枯死红柳、胡杨和大面积的芦苇丛。18点20分,我们的第四号宿营地,顺利到达了。
兴犹未尽的英萍笑眯眯提出,毕老师,我们俩到那片大“雅丹”上去玩玩吧!好啊,目测到那里至少还有2公里远。
大片倒伏在地朽败的芦苇,干枯但依然昂然向上的胡杨、红柳墩都在告诉我们,这里,曾有过美丽的过去!
我俩轮流着摆出各种姿势造型,拍照、玩耍。英萍一开心,冒出来了这么一句话:“咱俩像不像‘疯子’?”“当然!”老鬼笑答,心中却又在暗暗嘀咕、发笑:要不了多一会儿,还得来一个“疯子”……
没一会儿回头一看,“疯子”来也!谁?黄明!还能有谁?
陈聪,肯定悄悄溜回去啦。在她的忽悠下,老鬼和黄明,居然也都脱光了膀子——既然“疯癫”,那就索性疯癫到家。 天黑了,卓玛、老妖几人闹闹哄哄的要去大“雅丹”上寻找干尸,老鬼可不想去了:黑灯瞎火的,瞎折腾个什么劲儿呀。一路上少言寡语的谭慧馨——阿馨,和老鬼坐在一方土台上,聊罗布泊,聊楼兰,聊完历史又聊生态……
5月14日 星期三 第四天
[全天行程:50余公里;晴,3~5级东风(楼兰城内3级),气温:25℃~42.4℃;楼兰城座标:N40°30′55″E89°55′22″第五号营地位置:楼兰城外8公里]
6点44分,老鬼一睁开眼睛,便哼起了《亲爱的父亲》,这是小女儿——小叶子,送给她老鬼爸爸的碟片中第一首歌曲,芮妮·弗莱明演唱。不知为什么,老鬼特别喜欢这首悲愤情调的世界名曲。
早餐后,老鬼放下碗,第一件事儿就是点起一支哈瓦那雪茄,这是大女儿冬冬,送给老爸的礼物。冬冬说过,你一定得在一个重要时间,到一个重要场合,去享受它,还得让我知道。
8点25分,徒步开始。走出老远才发现,陈聪那厮,又躲到车子里去了。
今天到楼兰故城的里程只有40余公里,所以徒步的里程也就只有1.5公里左右了。散散漫漫,悠哉游哉,走在曲曲折折的土路上,真叫舒坦。但在距离楼兰还有18公里的地方,车队面临坦克兵都要望而生畏的、隐现在“雅丹”群中的、七上八下、七拐八折的“路”啦!
空调,肯定不起作用了,车窗,依然不能打开。车厢内的温度,又悄悄窜升到40℃以上了。两旁土墩上,时不时闪现枯死而仍旧高高耸立的胡杨、红柳,顽强地展现着生命的不屈。引人遐思。
在距离楼兰还有约5公里的地方,终于,晓航的右前轮——瘪了。
12点38分,楼兰城的标志之一——佛塔,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啦!10分钟后,我们昂首挺胸,进入了多少人梦魂萦绕的——故国楼兰。
烈日高悬。脚下灼烫。城内几乎无风。城门口41℃。
大家似乎丝毫未被吓住,欢声笑语洋溢在一路上,恐怕连城内土中深埋着的古人们,都会被打动得要张张眼皮、伸伸懒腰了吧!
不觉间,14点06分了,对讲机里传来坏消息:我们的给养卡车在离城还有8公里的地方,前横拉杆扭断,车辆瘫痪,寸步难行了!
我们必须到卡车旁,王晓航必须带着断开的横拉杆,驾车到罗布镇去焊接。而我们的营地,也必须转移到那个地方……
怎么办?正午当头,一张照片未拍,这可不大好交代!当机立断。老鬼劈头问黄明:“你还能再进一次吗?”黄明多少有些莫名其妙地望着老鬼回了一句:“可以嘛”。
14点27分,老鬼背上宝贝行军壶,又揣上了一瓶矿泉水,关上车门,一抬头,嚯嚯,英萍,跟在黄明一起——哈哈,仨“疯子”,又凑到一起喽!
那俩疯子,先爬到一座大土墩上,摆起了“造型”,后来,就跟着老鬼把城中又转了个遍。老鬼再次掏出装在玻璃管中的“哈瓦那”,坐在废墟上,享受了一会儿,沉思了片刻。调皮的英萍,还有黄明,也凑热闹把老鬼的宝贝雪茄要去扮“酷”了。
气温更高了,户外表上显示的温度是42.4%,一点儿荫凉地儿也找不着。15点24分,仨疯子疯够了出了城。哼哼,高温又能奈我何!老鬼喜气洋洋地唱起了歌儿。
和大车会合,晓航马上出发。蔡蔡不放心,跟着一起去了。当然,还得有开卡车的刘师傅同行。
5月15日 星期四 第五天
[全天行程:80余公里;晴,气温:25℃~43.2℃,风力:3~7级:第六号营地座标:N40°41′994″E89°25′441″]
心中有事,睡不安稳,一夜间醒来多次。早上5点多钟的时候,听到葆华冲着对讲机喊叫,便知道是晓航快到了!各帐篷似乎都有了反应,陆续钻出了“屋门”。
老妖、格桑、卓玛等几人,都在往东方张望。昨夜没谁睡得踏实,晓航一去,往返330余公里,万一有个闪失——后来葆华才说:假如途中他的车子再爆一个胎,那麻烦可就大了!
“看见了,看见了,看见了!”老妖喜极,突然亮开嗓门唱起了儿童歌曲,身体激动得变了形儿。东方,一对车灯时隐时现在“雅丹”群中,那俩大灯,真的是比昨晚的灿烂星光,还要漂亮!
继续。车队沿着一条无名河道,左拐右转,鼎鼎大名的“龙城”,就出现在我们视野中了。
南北朝郦道元的《水经注》里,就明确记载着,龙城,为“姜赖之墟”,早上进了东城门,你得黄昏才能走到西门……
这里的“姜赖”,是一个传说中疆域辽阔的国家,而“居卢”,与“姜赖”发音十分接近,所以有专家认为,“居庐訾仓”名字之源,其实就是“姜赖”——一个似乎子虚乌有的国家名字之音的转化。
老鬼在路上时,并没有把故事讲这么复杂,因为我知道,到地方大家一看,谁都会精神大振的。果不其然,陈聪首先大喊大叫地宣称,他一路跑到这里,总算见到“真正”的“风景”啦!
老鬼带头,率先爬上就近最高大的一座“宫室”。四面八方,齐聚高大“建筑”,横平竖直的“城墙”“壁垒”,隐现交错的“街巷里闾”……
炎炎赤日,这会儿倒一点也不抠门儿了。43.2℃的高温,明明白白显示在表盘上。居心不良的风,依然不知躲在哪里。“大街小巷”“楼上楼下”,似乎到处都是忘乎所以的人们——这会儿,根本就甭想找到行为规范、神经健全的正常“人”!
5月16日 星期五 第七天
[全天行程:420余公里(其中戈壁路:220余公里);晴空淡云,有时多云,最高气温:39.1℃~35℃:太阳墓座标:N40°40′727″E88°56′131″:住宿地:库尔勒市楼兰宾馆]
昨晚睡得太早,早上5点28分老鬼就睁开了眼睛,一直赖在帐篷里不舍得马上起床。今天将回到“人间”,要和野外、帐篷,暂时道一声拜拜喽!
10点15分,天空多云,我们的汽车启动了。
糟糕透顶!老鬼的嗓子,彻底失声,终于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啦!
格桑拿起对讲机,脸色“严峻”、声音“沉重”地向大家宣布:“大家好!我们敬爱的毕老师,他‘失身’了……”
嘿,这个淘气包儿!
茫茫戈壁路,似乎又无尽头。老鬼不能说话,但还能思考。
“太阳墓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啦!这片赫赫有名的墓地,坐落在孔雀河故道和一条无名河故道的冲积扇上。此刻,它正默默地向我们陈述着。南望过去,片片葱绿胡杨,越来越清晰茂密。老鬼按捺不住激动,嘶哑着嗓子,费力地给大家又讲起了胡杨。
胡杨,是地球上唯一能在沙漠中成林的乔木,它有着许多令人惊叹生存本领。一棵成年的胡杨树,平均每次可以孕育出7800万粒树种,种子随风向四处飘散,如果适宜,便扎根生长,如不适,再随风飞去……
胡杨在条件极为缺水的情况下,会顾全大局,主动关闭侧枝而枯黄,等待机会,一旦有了足够水分,就又是青绿一片,但也可能为了整体,作出了永远的牺牲……
新疆人,把胡杨看成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新疆精神的象征……
讲着讲着,老鬼的鼻子有些发酸,不由自主地把头扭向了窗外。
老姚在下车后告诉我,听着老鬼的讲述,他,流下了眼泪……
16点39分,终于看到了一座房子!大家有些激动了起来。这是沙漠森林管理站。我们将在这里,接受检查、登记。一位胖胖的维吾尔族女同胞,过来给我们登记。让人又是一场激动,几天了,终于看到13个人以外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