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人购买古书画时最重真伪,必欲辨明而后出手。以我接触到的材料来看,清代人似乎并不这样较真。他们的府库中偶有赝品,有时即使明知作口叩不真,也还是会试着讲讲价。遇到同一母本,甚至不同母本的“双胞胎”、“三胞胎”作品,今天的鉴定学者可能如临大敌,但清人往往能够同时接受它们,即使当时一流的鉴藏家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