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关系学生生存和发展及其家庭利益的重要工作,也是关乎学校声誉、形象和长远发展的关键工作。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涉及许多方面,而有效、有力的就业市场建设工作是关键中的关键。要明确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不断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
当前,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致使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各高校争夺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此外,近年来就业市场本身也在变化和调整,在招聘院校范围、招聘采用方式、招聘具体要求等方面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征,需要就业工作者仔细研究,认真应对。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慢进也退,我们要以对学生和学校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加倍的努力做好就业市场建设工作。下面主要从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两个方面对就业市场建设工作作一说明:
一、工作思路
确立“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即:实现一个目标:招聘单位和招聘数量充足、稳定、有增加,为毕业生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把握两个角度:对外要加大走访用人单位工作力度,与地方政府人事人才工作机构、知名招聘网站建立和保持合作关系,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校企合作洽谈会和人才招聘交流会。对内要认真做好校园各类招聘会的组织和管理,为用人单位在校招聘活动提供便利和服务;关注三种类型:分别是在学校录用毕业生数量较多且基本每年都录的重点单位、在学校录用过毕业生但目前招聘有所限制的重点单位和在学校录用毕业生数量少但基本每年都录的普通单位,三个类型的用人单位要区别对待;依托四支力量:学校层面、就业职能部门层面、学院层面、专职就业工作人员(辅导员)层面;采用五种方式:供需定向对接、人才联合培养、企业业务培训、学生实习实训和科技项目合作,通过五位一体的就业基地建设和运作来带动学生就业。按照上述思路,通过持续不断的就业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就业基地的就业带动作用,有效扩大学校的影响面,发挥好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完成多做贡献。
二、工作举措
(1)加大走访用人单位力度,形成常态机制。第一,从时间上加大走访力度。就业市场建设要常年进行,而且要给予重点走访单位以更多的时间。通过走访,深入了解用人单位的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情况,为制定供需对接措施提供准确信息。第二,从资金上加大走访力度。给予就业市场建设更多的资金支持,而且要將资金用到“刀刃上”,确保走访调研过程顺利进行,取得实效。第三,从人员上加大走访力度。一是在走访重点大型单位特别是洽谈就业基地建设时争取由校领导带队,方便沟通,提升合作层次。二是在日常走访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各学院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市场建设。第四,从范围上加大走访力度。应逐步扩大走访用人单位范围,重点走访在学校录用毕业生数量较多且基本每年都录的重点单位、在学校录用过毕业生但目前招聘有所限制的重点单位和在学校录用毕业生数量少但基本每年都录的普通单位这三类用人单位。第一类单位主要是和学校联系较多的央企、国企和大型民企,要重点联系,确保建成就业基地。第二类单位主要是和学校有联系但不多的一些央企、国企和大中型民企,这类单位近年来普遍将招聘目标框定在“985”和“211”院校,以及在招聘过程中对生源地有所限制等,导致学校毕业生减少或失去了竞争优势,对此类单位要重点走访,力争解决门槛问题,促使其放开招聘限制,极力争取设立就业基地。第三类单位主要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要加强联系,促使其在学校投放更多需求计划,争取在其中的一部分单位建成就业基地。第五,从内容上加大走访力度。强化走访用人单位的内容和责任,具体应该包括了解单位发展情况及校友工作情况、建立就业基地、收集需求信息等。第六,从机制上加大走访力度。应该探索建立就业市场建设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各学院工作的积极性。(2)建成一批优质就业基地,发挥平台作用。首先从第一类用人单位入手,通过走访调研,就校企双方在供需定向对接、人才联合培养、企业业务培训、学生实习实训和科技项目合作等方面进行洽谈,形成初步合作意向,经双方领导审定后签订合作意向书,将用人单位设成学校毕业生就业基地,实现这些就业基地每年固定接收学校毕业生实习、实训和就业。在第一类用人单位建设就业基地过程中,要广泛积累经验,逐步扩大在第二类和第三类用人单位中建立就业基地的数量。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学校毕业生就业基地达到一定规模,并且通过就业基地这个平台,为促进毕业生就业提供保障,确保学校“十二五”规划中就业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3)建立校地互惠合作关系,借助政府优势。地方各级人社局(有些是教育局)和人才工作部门是地方毕业生就业派遣的主管部门,也是地方用人单位招聘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他们与地方各类用人单位有着普遍的联系,并享有一定的话语权。在就业市场建设过程中,应该重视与他们的沟通和联系,通过他们加大对学校及毕业生情况的宣传介绍。对于经济条件好、地理位置优越、学校招生生源较多的地区,要争取当地政府人事人才机构组织辖内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对于录用学校毕业生较多的地区,要争取和当地政府人事人才机构建立稳定合作关系。(4)保持与招聘网站的合作,发挥桥梁作用。知名招聘网站在为供需双方提供便利条件方面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而且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为了提高招聘效率也纷纷委托这些知名招聘网站负责招聘的许多工作。要及时适应这种形势,在保持好与具体用人单位的沟通和联系的同时,也要积极保持与这些知名招聘网站的合作,发挥他们的桥梁作用。(5)积极参加校企合作洽谈,扩大学校影响。各地政府或人才机构组织举办的校企合作洽谈会或人才交流会是方便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广大用人单位之间交流和洽谈的有利机会,参加这类会议,一方面可以促进各高校就业工作业务学习和交流,另一方面也为学校和企业相互了解提供了平台,对于开阔就业工作人员视野、扩大学校的影响、挖掘就业岗位和促进毕业生就业具有重要作用。(6)认真做好校园招聘活动,赢得单位信任。认真做好校园各类招聘活动的组织、管理和服务,是做好就业市场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对校园招聘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准确、及时发布招聘信息,热情接待来校招聘的单位代表。
要科学、严格、高效地审核招聘单位的资质和招聘计划,为毕业生安全就业提供保障。通过网络、电话、校讯通平台、宣传栏等多种形式,使所有毕业生都能及时掌握到招聘需求信息。做好校园专场招聘会、大型就业洽谈会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加强与来校用人单位代表的沟通和交流,尽力为招聘活动提供便利条件,积极推荐毕业生就业。支持各学院及教职员工联系和组织校园专场招聘活动,加强对这些招聘活动的审核、备案和指导。制定并实施就业预警机制,合情合理妥善处理好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坚决做到审核发布招聘信息不拖延,接待用人单位不懈怠,确保单位招聘过程和学生就业过程的安全和稳定。向用人单位展示学校良好的形象,赢得他们的信任,积累起稳定的市场资源。
参 考 文 献
[1]陈树冬.论开拓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J].经济研究导刊.2011(19):301~302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3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RSHZ-2013-01014。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
当前,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致使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各高校争夺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此外,近年来就业市场本身也在变化和调整,在招聘院校范围、招聘采用方式、招聘具体要求等方面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征,需要就业工作者仔细研究,认真应对。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慢进也退,我们要以对学生和学校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加倍的努力做好就业市场建设工作。下面主要从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两个方面对就业市场建设工作作一说明:
一、工作思路
确立“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即:实现一个目标:招聘单位和招聘数量充足、稳定、有增加,为毕业生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把握两个角度:对外要加大走访用人单位工作力度,与地方政府人事人才工作机构、知名招聘网站建立和保持合作关系,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校企合作洽谈会和人才招聘交流会。对内要认真做好校园各类招聘会的组织和管理,为用人单位在校招聘活动提供便利和服务;关注三种类型:分别是在学校录用毕业生数量较多且基本每年都录的重点单位、在学校录用过毕业生但目前招聘有所限制的重点单位和在学校录用毕业生数量少但基本每年都录的普通单位,三个类型的用人单位要区别对待;依托四支力量:学校层面、就业职能部门层面、学院层面、专职就业工作人员(辅导员)层面;采用五种方式:供需定向对接、人才联合培养、企业业务培训、学生实习实训和科技项目合作,通过五位一体的就业基地建设和运作来带动学生就业。按照上述思路,通过持续不断的就业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就业基地的就业带动作用,有效扩大学校的影响面,发挥好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完成多做贡献。
二、工作举措
(1)加大走访用人单位力度,形成常态机制。第一,从时间上加大走访力度。就业市场建设要常年进行,而且要给予重点走访单位以更多的时间。通过走访,深入了解用人单位的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情况,为制定供需对接措施提供准确信息。第二,从资金上加大走访力度。给予就业市场建设更多的资金支持,而且要將资金用到“刀刃上”,确保走访调研过程顺利进行,取得实效。第三,从人员上加大走访力度。一是在走访重点大型单位特别是洽谈就业基地建设时争取由校领导带队,方便沟通,提升合作层次。二是在日常走访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各学院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市场建设。第四,从范围上加大走访力度。应逐步扩大走访用人单位范围,重点走访在学校录用毕业生数量较多且基本每年都录的重点单位、在学校录用过毕业生但目前招聘有所限制的重点单位和在学校录用毕业生数量少但基本每年都录的普通单位这三类用人单位。第一类单位主要是和学校联系较多的央企、国企和大型民企,要重点联系,确保建成就业基地。第二类单位主要是和学校有联系但不多的一些央企、国企和大中型民企,这类单位近年来普遍将招聘目标框定在“985”和“211”院校,以及在招聘过程中对生源地有所限制等,导致学校毕业生减少或失去了竞争优势,对此类单位要重点走访,力争解决门槛问题,促使其放开招聘限制,极力争取设立就业基地。第三类单位主要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要加强联系,促使其在学校投放更多需求计划,争取在其中的一部分单位建成就业基地。第五,从内容上加大走访力度。强化走访用人单位的内容和责任,具体应该包括了解单位发展情况及校友工作情况、建立就业基地、收集需求信息等。第六,从机制上加大走访力度。应该探索建立就业市场建设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各学院工作的积极性。(2)建成一批优质就业基地,发挥平台作用。首先从第一类用人单位入手,通过走访调研,就校企双方在供需定向对接、人才联合培养、企业业务培训、学生实习实训和科技项目合作等方面进行洽谈,形成初步合作意向,经双方领导审定后签订合作意向书,将用人单位设成学校毕业生就业基地,实现这些就业基地每年固定接收学校毕业生实习、实训和就业。在第一类用人单位建设就业基地过程中,要广泛积累经验,逐步扩大在第二类和第三类用人单位中建立就业基地的数量。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学校毕业生就业基地达到一定规模,并且通过就业基地这个平台,为促进毕业生就业提供保障,确保学校“十二五”规划中就业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3)建立校地互惠合作关系,借助政府优势。地方各级人社局(有些是教育局)和人才工作部门是地方毕业生就业派遣的主管部门,也是地方用人单位招聘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他们与地方各类用人单位有着普遍的联系,并享有一定的话语权。在就业市场建设过程中,应该重视与他们的沟通和联系,通过他们加大对学校及毕业生情况的宣传介绍。对于经济条件好、地理位置优越、学校招生生源较多的地区,要争取当地政府人事人才机构组织辖内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对于录用学校毕业生较多的地区,要争取和当地政府人事人才机构建立稳定合作关系。(4)保持与招聘网站的合作,发挥桥梁作用。知名招聘网站在为供需双方提供便利条件方面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而且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为了提高招聘效率也纷纷委托这些知名招聘网站负责招聘的许多工作。要及时适应这种形势,在保持好与具体用人单位的沟通和联系的同时,也要积极保持与这些知名招聘网站的合作,发挥他们的桥梁作用。(5)积极参加校企合作洽谈,扩大学校影响。各地政府或人才机构组织举办的校企合作洽谈会或人才交流会是方便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广大用人单位之间交流和洽谈的有利机会,参加这类会议,一方面可以促进各高校就业工作业务学习和交流,另一方面也为学校和企业相互了解提供了平台,对于开阔就业工作人员视野、扩大学校的影响、挖掘就业岗位和促进毕业生就业具有重要作用。(6)认真做好校园招聘活动,赢得单位信任。认真做好校园各类招聘活动的组织、管理和服务,是做好就业市场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对校园招聘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准确、及时发布招聘信息,热情接待来校招聘的单位代表。
要科学、严格、高效地审核招聘单位的资质和招聘计划,为毕业生安全就业提供保障。通过网络、电话、校讯通平台、宣传栏等多种形式,使所有毕业生都能及时掌握到招聘需求信息。做好校园专场招聘会、大型就业洽谈会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加强与来校用人单位代表的沟通和交流,尽力为招聘活动提供便利条件,积极推荐毕业生就业。支持各学院及教职员工联系和组织校园专场招聘活动,加强对这些招聘活动的审核、备案和指导。制定并实施就业预警机制,合情合理妥善处理好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坚决做到审核发布招聘信息不拖延,接待用人单位不懈怠,确保单位招聘过程和学生就业过程的安全和稳定。向用人单位展示学校良好的形象,赢得他们的信任,积累起稳定的市场资源。
参 考 文 献
[1]陈树冬.论开拓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J].经济研究导刊.2011(19):301~302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3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RSHZ-2013-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