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在精准肝切除术中的应用现状

来源 :国际外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un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影像设备的更新,医学理念与模式也在发生深刻的转变,现代医学理念逐步由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转变,而现代外科模式也逐步由传统外科模式向精准外科模式转变.肝脏外科学在此背景下也将跨入精准肝脏外科学的时代,在此理念的指导下,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与应用,也将带来肝脏外科学的变革[1].近年来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Indocyanine green fluorescence imaging,ICG-FI)在肝脏外科学中的应用和发展,正是体现了精准肝脏外科的理念.现笔者结合相关文献及个人在临床工作中的体会,简述ICG-FI在精准肝切除术中的应用和现状.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MBL、MASP和C3b在不同感染程度的乙肝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乙肝患者共140例,依据血清中HBeAg和ALT的水平分为6组:A组(HBeAg阳性,ALT正常)、B组(HBeAg阴性,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一种后天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基因突变引起的溶血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血管内溶血、全血细胞减少和血栓形成.其中,血栓形成为PNH最常见的严重
表皮葡萄球菌在医用生物材料表面形成的生物膜可有效抵御抗生素的治疗,导致感染迁延不愈,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影响生物膜形成的众多基因构成了复杂的调控网络,在生物膜形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是一组髓系前体细胞出现的克隆性增殖和分化异常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黏连蛋白复合体的主要作用是在有丝分裂期维持姐妹染色单体的黏连,并且在基因表达
肝切除术是肝脏良恶性疾病常用甚至唯一的治疗方法.在精准肝外科时代,一些新的理念与技术已经作为标准手段运用于肝脏外科临床,如术前乃至术中各肝段及肝内重要脉管与病灶解
期刊
肝硬化是临床中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目前治疗晚期肝硬化最有效的方法是肝脏移植,但肝源缺乏、费用昂贵、移植排斥反应及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引起并发症等成为限制其广泛应用
期刊
骨外浆细胞瘤为多发性骨髓瘤(MM)的少见并发症.与局限于骨髓的MM相比,伴骨外浆细胞瘤MM的预后较差,并且新药联合治疗不能克服其不良预后.笔者拟就伴骨外浆细胞瘤MM的发生率、
随着超声成像技术的发展,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日益提高,但病灶的良恶性鉴别在声像图上仍缺乏独有的特征性.以结节的常规超声征象为基础,应用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对结节进
伴髓外病变(EMD)的多发性骨髓瘤(MM)为MM患者存在骨髓外浆细胞的浸润.DC(Durie-Salmon)-PLUS分期系统新纳入EMD因素对MM患者进行预后评估.临床上推荐全身MRI与正电子发射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