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90后,但不是“非主流”;我喜新厌旧,但不是“拜金族”;我有崇拜的人物,但不是“追星族”……想到这里,即使用再多辞藻修饰自己也逃脱不了我只是世上芸芸众生里一颗渺小的沙子。
我不懂高谈阔论,只想用朴实的文字试着找到真实的自我。
娇娇女的时光
安徒生的童话让每个孩子的童年充满美好的希望,我的童年不但充满那些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更夹杂着哭声。我害怕上幼儿园,害怕陌生,害怕老师。每天早上都以泪洗面,在幼儿园门口徘徊挣扎。其他小朋友看见我,都纷纷投来奇怪的目光。但是在爸爸和老师的“半哄半骗”下我还是踏入了校门。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小学二年级。记得幼儿园时有兴趣班,我报了英文班,其实也就是老师教我们唱英文歌。第二节课我就待不住了。老师要我唱一首英文歌,我不懂,同学都笑我,老师也露出看似没有恶意的微笑,却让我好难过。我坚持转班,幼儿园的园长还劝慰了我好一会,我鼻涕眼泪一起来,无奈之下让我转去了画画班。后来画画也成了我唯一的兴趣,小学的时候还被老师视为美术高材生。现在已经不了了之。13岁以前我还过着高枕无忧、非常自我的生活。说起来,那时我还是个比较害羞怕事的女孩,喜欢独处,不善于与人交往。
顽固分子
过于强调自我,把自己身上那些无法改正的缺点看成是一种美德,总是强调“我就是这样一个人”——90后的共同恶习。谁都经历过那样“自我”的青春期。青春的叛逆几乎是每个孩子的必经阶段。贴纸相更风靡一时,我们用图片表达自己,奇怪的打扮更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潮流。那时,在父母和老师的眼中,我是一个顽固分子,专门唱反调,叫我向东我偏向西不可。“拉帮结派”更是被老师用来形容我们如胶似漆的友情。我曾经视纪律为无物,留奇怪的发型,和班主任玩“猫捉老鼠”的游戏,看见校领导绕路走,怕挨骂东藏西躲。这些坏事我基本上都做过。我不后悔有过这样那样的经历,我更讨厌的是长辈们试图剥夺我任性的权利。
看过一篇文章,里头有这样一段话:原来,青春的叛逆,是一个必需的过程。也许有疼痛,也许会摔跤,甚至伴着血泪。如果不曾走过这样的路,青春似乎就是不完整的。
乐观派的代表
我相信缘分,相信星座这些不科学的说法。热情、开朗、大方、对自己的能力和运气既自信又乐观。射手座的性格剖析逐渐改变了我的思想,让我不自觉地向这些说法靠拢。星座的魅力就是让你不自觉对号入座。我开始相信这样的性格是我接近成功的关键。在同学之间,我渐渐树立自己的威信,性格突出,与人交往也开始有自己的一套门路,对许多事情抱着平常心,对于失败不过分自责,发挥乐观的态度。学会揣摩社会百态和揣测人的心理,学会察言观色,学会适应环境。不敢说自己能屈能伸,只能说自己逐渐走向成熟。当选学生会主席是我不断努力的成果,也很好地见证了我的成长。当然,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成功也不是侥幸的,需要一步一步的努力。
知识分子
当今,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90后”,什么是“博客”,什么是“淘宝”,谁是“郭敬明”,谁是“张爱玲”……请你“百度一下”,因为你已经落后了。博客已经不是名人标志,淘宝已经不是生意人的专属场地,外拍已经不是职业模特的权利,新时代的“宅男宅女”已经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了。我也有博客,我也有淘宝店,偶尔也看小说,偶尔当一下“宅女”。
信息技术日益发达,我们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知道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见识。
17岁,最耀眼的花季,应该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期待。现实的生活告诉我,信心和期待都是有条件的,不应该还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不愿站在无硝烟的战场上任人鱼肉。我喜欢刘若英,我喜欢看小说,我喜欢买东西哄自己开心,我喜欢有时间写写博客。我喜欢我所喜欢的,我坚持我所坚持的。
有一句话可以表达我的想法:先生存,再生活。可是我发现,当你忙完生存后,生活已经荡然无存了。
(指导老师邓宝珠)
责任编辑 张家瑜
我不懂高谈阔论,只想用朴实的文字试着找到真实的自我。
娇娇女的时光
安徒生的童话让每个孩子的童年充满美好的希望,我的童年不但充满那些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更夹杂着哭声。我害怕上幼儿园,害怕陌生,害怕老师。每天早上都以泪洗面,在幼儿园门口徘徊挣扎。其他小朋友看见我,都纷纷投来奇怪的目光。但是在爸爸和老师的“半哄半骗”下我还是踏入了校门。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小学二年级。记得幼儿园时有兴趣班,我报了英文班,其实也就是老师教我们唱英文歌。第二节课我就待不住了。老师要我唱一首英文歌,我不懂,同学都笑我,老师也露出看似没有恶意的微笑,却让我好难过。我坚持转班,幼儿园的园长还劝慰了我好一会,我鼻涕眼泪一起来,无奈之下让我转去了画画班。后来画画也成了我唯一的兴趣,小学的时候还被老师视为美术高材生。现在已经不了了之。13岁以前我还过着高枕无忧、非常自我的生活。说起来,那时我还是个比较害羞怕事的女孩,喜欢独处,不善于与人交往。
顽固分子
过于强调自我,把自己身上那些无法改正的缺点看成是一种美德,总是强调“我就是这样一个人”——90后的共同恶习。谁都经历过那样“自我”的青春期。青春的叛逆几乎是每个孩子的必经阶段。贴纸相更风靡一时,我们用图片表达自己,奇怪的打扮更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潮流。那时,在父母和老师的眼中,我是一个顽固分子,专门唱反调,叫我向东我偏向西不可。“拉帮结派”更是被老师用来形容我们如胶似漆的友情。我曾经视纪律为无物,留奇怪的发型,和班主任玩“猫捉老鼠”的游戏,看见校领导绕路走,怕挨骂东藏西躲。这些坏事我基本上都做过。我不后悔有过这样那样的经历,我更讨厌的是长辈们试图剥夺我任性的权利。
看过一篇文章,里头有这样一段话:原来,青春的叛逆,是一个必需的过程。也许有疼痛,也许会摔跤,甚至伴着血泪。如果不曾走过这样的路,青春似乎就是不完整的。
乐观派的代表
我相信缘分,相信星座这些不科学的说法。热情、开朗、大方、对自己的能力和运气既自信又乐观。射手座的性格剖析逐渐改变了我的思想,让我不自觉地向这些说法靠拢。星座的魅力就是让你不自觉对号入座。我开始相信这样的性格是我接近成功的关键。在同学之间,我渐渐树立自己的威信,性格突出,与人交往也开始有自己的一套门路,对许多事情抱着平常心,对于失败不过分自责,发挥乐观的态度。学会揣摩社会百态和揣测人的心理,学会察言观色,学会适应环境。不敢说自己能屈能伸,只能说自己逐渐走向成熟。当选学生会主席是我不断努力的成果,也很好地见证了我的成长。当然,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成功也不是侥幸的,需要一步一步的努力。
知识分子
当今,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90后”,什么是“博客”,什么是“淘宝”,谁是“郭敬明”,谁是“张爱玲”……请你“百度一下”,因为你已经落后了。博客已经不是名人标志,淘宝已经不是生意人的专属场地,外拍已经不是职业模特的权利,新时代的“宅男宅女”已经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了。我也有博客,我也有淘宝店,偶尔也看小说,偶尔当一下“宅女”。
信息技术日益发达,我们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知道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见识。
17岁,最耀眼的花季,应该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期待。现实的生活告诉我,信心和期待都是有条件的,不应该还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不愿站在无硝烟的战场上任人鱼肉。我喜欢刘若英,我喜欢看小说,我喜欢买东西哄自己开心,我喜欢有时间写写博客。我喜欢我所喜欢的,我坚持我所坚持的。
有一句话可以表达我的想法:先生存,再生活。可是我发现,当你忙完生存后,生活已经荡然无存了。
(指导老师邓宝珠)
责任编辑 张家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