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198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强化对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研究,学生在有效掌握课程知识的同时,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将增强学生的发散和集合思维能力,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将思维导图教学模式运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也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思维导图;学生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8-0005
  因为思维导图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大脑的思维发展需求,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梳理和细节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变得更加清晰,从而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将抽象性的语文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因此,从运用思维导图的实际效果来看,与当前小学生的想象思维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不仅有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增强学生对学习方法的科学性,最终推动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来推动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方式
  1.将全面提升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发散思维的提升将会让学生以不同的角度来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这种方式来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对每个知识点的分散数量都会将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进行很好的锻炼,推动学生学习思维能力的增强。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将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因此,在日常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来训练学生的学习思维,这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将奠定良好的基础。
  2.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
  系统性思维是综合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将会增强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效果。小学时期,是学生建立系统化知识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在课程知识讲解过程中,要在备课阶段对不同的知识点要有所区分和侧重。通过文章中关键性语句的引导,让学生在构建思维导图阶段,对文章展开系统化地阅读和分析,对文章内容的形式进行认真思考,是否和学生的预期一致。通过点题性的关键词句地运用,所绘制出来的思维导图的价值将最大化。从这一点中就可以看出,要想提升学生对问题的全面分析和处理能力,就要在思维导图构建过程中强化对学生的系统化引导工作,确保学生能够理清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在基础知识学习阶段,获得更多的课本之外的知识。这样也能让学生将课堂知识的学习和课外知识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更多的课外知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享受到知识学习的乐趣。
  3.将推动学生聚合思维能力的提升
  聚合思维是将多种有效信息聚合在一体,通过对比和分析,将具体问题解决办法找出来。这种思维方式学生在语文问题解答中经常会用到。思维导图中不同的分支和其延伸长度,说明了学生的思维深度。聚合思维作为学生学习中需要掌握的一种重要能力,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聚合思维能力,才能将分散的各个知识点有机地结合在一体,让学生的知识储备变得更加丰富,这样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才能实现逐渐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具体方法
  其一,在识字教学时期。众所周知,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从识字开始的。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小学语文教师所采用识字教学方法通常都比较单一、模式化的问题比较突出。一般地,语文教师都是开始从生字的偏旁部首进行讲解,对生字进行拆解教学,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反复练习和抄写。这种模式下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增强学生的识字学习兴趣。因此,当前小学语文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应以具体化、形象化的知识讲解,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二,在语文阅读教学阶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阶段,学生对问题自主分析和处理的机会通常比较少。学生在对文章进行阅读之后,教师对知识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课程教学方法流程化的倾向比较严重,教学方法比较枯燥,学生的思维也容易受到限制。小学语文教师对阅读文章进行逐字逐句地解析,学生就容易出现连接不够紧密、对文章中的关键部分容易忘记,学生的阅读质量将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反复阅读,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初步实现对思维导图的绘制,及时对文章内容知识进行補充。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三,在作文写作指导阶段。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写作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将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提升学生的写作想象力,最终推动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提升。具体地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写作内容形成大致的规划,让学生更加清楚自己的写作思路,这样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对思维导图的合理化应用将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师主要注意通过课堂教学的指导,来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起强化对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增强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宝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研究[J].教师,2018(18):89-90.
  [2]陈萍.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8(2):56-57.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唐山镇实验小学256401)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国策的大背景下,想要构建法治社会、完善法治国家,必然要从学校教育着手,培养更多知法懂法、遵纪守法的优秀人才。因此,高中政治教学肩负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大职责,政治课堂也成为推动法治素养内化的主阵地。本文探讨了如何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政治;法治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
摘要:在音乐课堂中合理恰当地运用节奏律动教学是不可或缺的,节奏律动教学有利于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可以在非常轻松的环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作为音乐教师,学会巧妙运用节奏律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按照他们的心理特点设定节奏律动,进而让其感受到律动的快乐,带领他们畅游在音乐的海洋中。  关键词:音乐教学;节奏律动;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够显著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可以巩固学生的英语词句基础,弥补之前阅读教学中的疏漏,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记忆技巧,提升英语阅读教学质量,实现学生英语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教学理想。  关键词:初中英语;思维导图;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课程的教学方式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体验式教学方式開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得到盛行。在教学中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都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初中历史;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8-0011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引导学生在特定情景下体验教学内容的过程。对于中学生来说,
摘要: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环境下,全面发展理念也成为教育教学工作实施要点,可是因为学生个体差异也制约了全面发展理念的落实。而分层教学则能有效改善这一现状,因为其面向的是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为此,本文就全面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展开研究,希望借此来有效优化数学教学。  关键词:全面发展理念;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持续推进,初中语文教学也需要逐步改革。而阅读作为语言类学科一个重要的学习路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该意识到教学目的应该不是应试,而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解、审美、写作及语言能力。阅读教学也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寻求更加新颖有效的方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  中图分类号:G
摘要: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的难度明显加大,但是在任何考试中数学都是必考课程。学生如若想要深入掌握知识,就必须具备清晰思路,深刻理解数学概念,还需要具备举一反三的数学能力。素质教育的推广明确提出,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数学知识,还需要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要从知识教学逐渐衍变为技能教学。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往往被数学教师运用于数学各类重难点教学中,其可以将复杂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