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讲评是在作文批改后进行的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它比作文指导更有价值,更实效。
【关键词】讲评鼓励积极学生主体
作文教学是聋校语文教师一个难啃的骨头,它存在的两个难点,一是学生的作文过程,二是作文的讲评。作文讲评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总结出自己作文中的成绩,找出缺点,从而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它是作文指导、批改的继续和深入,又是帮助学生学习写作技巧,提高语言能力的必经之路。
一、作文讲评的普遍现象
教师课前精心备课,但过于依赖教案,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无动于衷,于是教师就变成了独角戏的角色,从而使讲评课变得机械沉闷,毫无生机。有的在作文练习后,教师通过批改,选出习作中的“优质品”与“低劣品”在班上念,有的讲解的知识陈旧、老套、形式单一、缺乏情趣,教师辛辛苦苦的又讲又评,学生听不出所以然,有的专挑学生的毛病,压制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作文课变成了“批判课”,把一群活生生的学生当成了只会接收信号的机器,久而久之,形成了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上作文课的怪圈。
二、有效的作文讲评策略
1.针对聋生心理特点,以鼓励为主调,改进讲评的内容。
聋生由于听力障碍,导致交流困难,常常感到自卑,意志薄弱,对作文的成功与失败往往容易自满或灰心丧气。而旧的作文讲评在确定讲评内容时却没有很好地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尤其是成绩中等或稍差学生,教师常常是抓两头,其结果是一个好上天,一个差到底,给作文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带给了学生一种“写作难”的印象。所以在筛选作文讲评内容时,应摒弃只抓“两头”的旧办法,从鼓励、表扬的角度出发,重点抓住中等习作,特别是那些在重点训练项目上有缺陷或带有普遍性问题并有值得同学们学习之处的作文进行讲评,一边鞭策写作能力较强的同学不断努力练笔,一边诱发写作差的同学的写作激情。
如:在学完《雨中》的课文后,我安排了一个以“一个夏天的晚上”为题的写一件事的作文。面对这些作文,考虑到大部分同学细节描写不细的普遍问题,我选择了一篇其他方面都较好但细节简单的中等习作作为讲评的重点内容,由于讲评立足于中等习作这一基础之上,使全班同学都能畅所欲言了,在讲评时只稍稍加以点拨,同学们便从这篇习作中总结出了:“能按顺序写清一件事,但多数细节描写不细致,方法单一”等主要的优点和缺点,对于这样一些难以说透的问题“尖子生”也有竞争作答。讲评中,除了充分调动“尖子生”对习作进行鉴赏之外,还注意让他们带头去说,引导学生总结出要写好细节不能光写动作,还应写表情及内心活动,而对于学困生则着重让他们学习同学们的优点,鼓励他们学着谈谈“应该怎么写”并及时予以肯定,让他们看到“自己只要跳一跳同样能摘到果子”,让所有学生都有收获,以鼓励他们解除“写作难”的包袱。
2.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改进讲评模式。
《聋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是人类的认识规律,我们的作文讲评可以说是又一次“再认识”的过程,必须通过“再实践”才能使学生把学到的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技能。因此,我们应该改变单一的讲评模式,把讲评与练习结合起来,做到有针对地讲评,有目的的训练,以训练为主线进行作文讲评。像上面谈到的《一个夏天的晚上》,同学们总结出了“细节描写方法单一,内容不细致”的普遍性问题,而这个问题又是一定要解决的本组读写训练的重点项目,当时我便指导学生谈修改的办法,并进行口头练习。讲评后,我又立即要求学生进行单项写作训练,根据黑板上讲评的习作内容,改写“小华补课”这个主要内容,注意细节的描写。写完后,马上又讲评二到三篇,看谁写得好,好在哪?帮助学生巩固讲评中所学到的知识。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当次作文的写作实际进行单项写作训练,如作文《记一次XXX比赛》较为普遍的缺陷是结尾不够有力,多半是以“……比赛结束了,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回到教室,排着队伍回家了”。讲评后,我就让学生根据讲评的意见改写讲评习作的结尾。
课外,我又结合课外辅导进行练习,鼓励大家改写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之处,组织后进生重新作文,重新批改记分。并以两次中较高的分数为最终成绩记入成绩册,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全体学生的写作水平。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努力,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了提高。优等生的语言表达更加流畅,学困生能写清一件事。
作为特教工作者,在课程改革的热潮中,在优化课堂教学中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让课堂变得生机勃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作文教学难的三剂良方[J]语文教学通讯,2008,(10).
作者简介:刘小清,萍乡市芦溪特殊教育学校,邮编:337000
【关键词】讲评鼓励积极学生主体
作文教学是聋校语文教师一个难啃的骨头,它存在的两个难点,一是学生的作文过程,二是作文的讲评。作文讲评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总结出自己作文中的成绩,找出缺点,从而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它是作文指导、批改的继续和深入,又是帮助学生学习写作技巧,提高语言能力的必经之路。
一、作文讲评的普遍现象
教师课前精心备课,但过于依赖教案,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无动于衷,于是教师就变成了独角戏的角色,从而使讲评课变得机械沉闷,毫无生机。有的在作文练习后,教师通过批改,选出习作中的“优质品”与“低劣品”在班上念,有的讲解的知识陈旧、老套、形式单一、缺乏情趣,教师辛辛苦苦的又讲又评,学生听不出所以然,有的专挑学生的毛病,压制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作文课变成了“批判课”,把一群活生生的学生当成了只会接收信号的机器,久而久之,形成了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上作文课的怪圈。
二、有效的作文讲评策略
1.针对聋生心理特点,以鼓励为主调,改进讲评的内容。
聋生由于听力障碍,导致交流困难,常常感到自卑,意志薄弱,对作文的成功与失败往往容易自满或灰心丧气。而旧的作文讲评在确定讲评内容时却没有很好地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尤其是成绩中等或稍差学生,教师常常是抓两头,其结果是一个好上天,一个差到底,给作文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带给了学生一种“写作难”的印象。所以在筛选作文讲评内容时,应摒弃只抓“两头”的旧办法,从鼓励、表扬的角度出发,重点抓住中等习作,特别是那些在重点训练项目上有缺陷或带有普遍性问题并有值得同学们学习之处的作文进行讲评,一边鞭策写作能力较强的同学不断努力练笔,一边诱发写作差的同学的写作激情。
如:在学完《雨中》的课文后,我安排了一个以“一个夏天的晚上”为题的写一件事的作文。面对这些作文,考虑到大部分同学细节描写不细的普遍问题,我选择了一篇其他方面都较好但细节简单的中等习作作为讲评的重点内容,由于讲评立足于中等习作这一基础之上,使全班同学都能畅所欲言了,在讲评时只稍稍加以点拨,同学们便从这篇习作中总结出了:“能按顺序写清一件事,但多数细节描写不细致,方法单一”等主要的优点和缺点,对于这样一些难以说透的问题“尖子生”也有竞争作答。讲评中,除了充分调动“尖子生”对习作进行鉴赏之外,还注意让他们带头去说,引导学生总结出要写好细节不能光写动作,还应写表情及内心活动,而对于学困生则着重让他们学习同学们的优点,鼓励他们学着谈谈“应该怎么写”并及时予以肯定,让他们看到“自己只要跳一跳同样能摘到果子”,让所有学生都有收获,以鼓励他们解除“写作难”的包袱。
2.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改进讲评模式。
《聋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是人类的认识规律,我们的作文讲评可以说是又一次“再认识”的过程,必须通过“再实践”才能使学生把学到的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技能。因此,我们应该改变单一的讲评模式,把讲评与练习结合起来,做到有针对地讲评,有目的的训练,以训练为主线进行作文讲评。像上面谈到的《一个夏天的晚上》,同学们总结出了“细节描写方法单一,内容不细致”的普遍性问题,而这个问题又是一定要解决的本组读写训练的重点项目,当时我便指导学生谈修改的办法,并进行口头练习。讲评后,我又立即要求学生进行单项写作训练,根据黑板上讲评的习作内容,改写“小华补课”这个主要内容,注意细节的描写。写完后,马上又讲评二到三篇,看谁写得好,好在哪?帮助学生巩固讲评中所学到的知识。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当次作文的写作实际进行单项写作训练,如作文《记一次XXX比赛》较为普遍的缺陷是结尾不够有力,多半是以“……比赛结束了,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回到教室,排着队伍回家了”。讲评后,我就让学生根据讲评的意见改写讲评习作的结尾。
课外,我又结合课外辅导进行练习,鼓励大家改写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之处,组织后进生重新作文,重新批改记分。并以两次中较高的分数为最终成绩记入成绩册,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全体学生的写作水平。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努力,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了提高。优等生的语言表达更加流畅,学困生能写清一件事。
作为特教工作者,在课程改革的热潮中,在优化课堂教学中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让课堂变得生机勃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作文教学难的三剂良方[J]语文教学通讯,2008,(10).
作者简介:刘小清,萍乡市芦溪特殊教育学校,邮编:3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