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新课改对教育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出新的要求,基础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空前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具有专业化水准的教师已成为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向,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改革已成为各国的共识。而我国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专业发展滞后,已制约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成了新课程顺利实施、推进的瓶颈。因此,如何推进农村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素养
新课改从教学理念的树立、知识结构的改善、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方面,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这对于教师而言,既是一个机遇,同时又是一个挑战。可以说,教师的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成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小学人数占全国中小学人数的75%左右,中国目前有普通中小学教师1043万人,其中81.7%的教师在县镇以下的农村地区任教。农村教师担负着中国最庞大、最重要的基础教育部分,因此,农村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发展的主力军,农村教师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的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这是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时代主题。
而目前我国农村教师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专业精神不强,很多教师没有把教师当作一种促进社会和个体发展的神圣职业,而是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敬业和奉献精神不强;学历合格率较低,在农村中小学特别是边远地区拔高使用教师的现象十分严重,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下降,严重影响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知识结构不合理,学科课程知识过专,基础学科方面的知识过窄、过陈,尤其缺乏现代教育理念;教育实践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强,科研能力较差;自我发展意识较弱。这些问题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的日益广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因此,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成燃眉之急。因此,在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要强调教师质量的重要性,特别是改善农村教师的质量问题。对此,一方面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农村教师在农村学校课程改革中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村教师专业素养,调动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将不利因素转变为有效条件,这不仅对推动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农村教育的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对于农村教师也要相应的提高自我发展意识,自觉的不断的学习积累,总结反思,开拓进取,形成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把教学当作自己的事业,提高自己专业素养。下面我就从农村教师自身发展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农村教师,思想观念必须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而走进校园和师生的头脑,这一切已经引起广大教育者本身的思考,从而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头脑风暴。农村教师也不能例外,否则将被这个时代远远抛在后头,最终将面临着被时代变相淘汰的尴尬局面。因此农村教师必须不断学习,通过阅读、参加培训、出外考察等各种途径,积极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思考自己的教育生涯,看到自身专业发展的前景,对自己的职业有所规划,明确自己努力的目标,把握前进的正确方向。这其中,网络和远程教育培训将为广大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打开一扇新的窗户,为他们的专业成长带来新鲜的风、空气与阳光,为他们将来的“展翅飞翔”提供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
二、学会剖析自己的教育行为
农村教师,由于所处环境和自身素质、眼界的限制,在接受了各种培训、学习后,往往出现各种专业发展的误区:比如有的邯郸学步,机械移植,刻板模仿,生搬硬套;有的无所适从,茫然无措,不知从何入手;有的认为各种培训学习都是虚幻的形式,过后还是老样子……产生这种误区的主要根源在于:部分农村教师不懂得自我分析与自我审视,对于接受的各种理论上的知识和教育思想,没办法真正在实践中实施和运用,出现学习培训与自我认识、运用的脱节,学习培训与教育现实的脱节。所以,农村教师要学会时时剖析自己的教育行为,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措施进行重新的观察和审视。通过这种经常性的形成习惯性的自我审视与剖析,把学习到的知识、理论与教育现实挂起钩来,建立它们连接的桥梁。
三、开创自己的教育特色
农村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要开辟新的道路。相比城市学校,农村教师工作的环境条件往往比较简陋,因此他们的专业发展的渠道和途径有时候就得另辟蹊径。比如开发校本课程、实施实践活动课程等问题,很多农村教师一开始都在抱怨,农村学校哪有力量来开发资源实施课程呢?其实换个角度看问题,我们会发现:农村学校尽管在资金、设备、师资等方面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但实际上,农村学校拥有城市学校所无法比拟的一个优势——农村天地的自然、民俗风土资源。像一些农村学校利用农村常见的稻草开发稻草编织手工的校本课程,资源随处可见顺手可得,学生对该活动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搞的有声有色。所以另辟蹊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将赢得一片新天地!
四、善于发现自己不足,吸收他人长处
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中,农村教师要能看到自己的周围环境,包括身边的各种人、事和物。把它作为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所折射出来的,恰恰是我们平常最容易忽视的。因为它所映照出来的一切,离我们是如此之近,如此常见,我们往往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因此,要善于运用这面镜子,从它的映照中,看出我们自身的一些问题。如与领导、同事关系是否和谐,与学生关系是否融洽,与学生距离是否适当,其他人身上有没有值得学习的优点长处,或者有没有需要我们借鉴的教训经验。农村教师要获得有效发展,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向身边的人学习,向周围的优秀学者、骨干教师学习,善于吸收他人的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改善自身生存状态,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五、立足自身的教育实践
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以满足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以学校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把追求专业发展同教育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以发展促教学,以教学促发展的良性循环。但现实中,有不少农村教师认为,要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就必须离职到高校进修学习,这种观点失之偏颇。他们没有看到教学实践在自身发展上的重大意义。要知道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教学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它不断地对教师提出新要求、新挑战。这种要求和挑战本身对教师就是一种鞭策和激励。教师在通过教学创新、教研创新满足这种要求的同时,既促进了教学的发展,也促进了自身的提高。同时,农村教师由于自身素质和工作环境的限制,所进行的工作都宜小不宜大,从“小事”开始做起,才能不断获得成功,避免贪大而无从下手难以实施的局面。
以上是我对农村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总而言之,农村教师应该抓住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踏实学习,努力进取,从而让教学工作成为一件很有意义与成就感的职业甚至是事业,努力实现专业发展的目标。农村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应该寻找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提高途径,使自身的知识不断更新,专业水平不断提升,教学素养不断增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真正为农村教育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
(作者单位:安徽省肥东县撮镇中学)
【关键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素养
新课改从教学理念的树立、知识结构的改善、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方面,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这对于教师而言,既是一个机遇,同时又是一个挑战。可以说,教师的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成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小学人数占全国中小学人数的75%左右,中国目前有普通中小学教师1043万人,其中81.7%的教师在县镇以下的农村地区任教。农村教师担负着中国最庞大、最重要的基础教育部分,因此,农村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发展的主力军,农村教师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的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这是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时代主题。
而目前我国农村教师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专业精神不强,很多教师没有把教师当作一种促进社会和个体发展的神圣职业,而是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敬业和奉献精神不强;学历合格率较低,在农村中小学特别是边远地区拔高使用教师的现象十分严重,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下降,严重影响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知识结构不合理,学科课程知识过专,基础学科方面的知识过窄、过陈,尤其缺乏现代教育理念;教育实践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强,科研能力较差;自我发展意识较弱。这些问题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的日益广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因此,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成燃眉之急。因此,在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要强调教师质量的重要性,特别是改善农村教师的质量问题。对此,一方面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农村教师在农村学校课程改革中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村教师专业素养,调动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将不利因素转变为有效条件,这不仅对推动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农村教育的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对于农村教师也要相应的提高自我发展意识,自觉的不断的学习积累,总结反思,开拓进取,形成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把教学当作自己的事业,提高自己专业素养。下面我就从农村教师自身发展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农村教师,思想观念必须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而走进校园和师生的头脑,这一切已经引起广大教育者本身的思考,从而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头脑风暴。农村教师也不能例外,否则将被这个时代远远抛在后头,最终将面临着被时代变相淘汰的尴尬局面。因此农村教师必须不断学习,通过阅读、参加培训、出外考察等各种途径,积极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思考自己的教育生涯,看到自身专业发展的前景,对自己的职业有所规划,明确自己努力的目标,把握前进的正确方向。这其中,网络和远程教育培训将为广大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打开一扇新的窗户,为他们的专业成长带来新鲜的风、空气与阳光,为他们将来的“展翅飞翔”提供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
二、学会剖析自己的教育行为
农村教师,由于所处环境和自身素质、眼界的限制,在接受了各种培训、学习后,往往出现各种专业发展的误区:比如有的邯郸学步,机械移植,刻板模仿,生搬硬套;有的无所适从,茫然无措,不知从何入手;有的认为各种培训学习都是虚幻的形式,过后还是老样子……产生这种误区的主要根源在于:部分农村教师不懂得自我分析与自我审视,对于接受的各种理论上的知识和教育思想,没办法真正在实践中实施和运用,出现学习培训与自我认识、运用的脱节,学习培训与教育现实的脱节。所以,农村教师要学会时时剖析自己的教育行为,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措施进行重新的观察和审视。通过这种经常性的形成习惯性的自我审视与剖析,把学习到的知识、理论与教育现实挂起钩来,建立它们连接的桥梁。
三、开创自己的教育特色
农村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要开辟新的道路。相比城市学校,农村教师工作的环境条件往往比较简陋,因此他们的专业发展的渠道和途径有时候就得另辟蹊径。比如开发校本课程、实施实践活动课程等问题,很多农村教师一开始都在抱怨,农村学校哪有力量来开发资源实施课程呢?其实换个角度看问题,我们会发现:农村学校尽管在资金、设备、师资等方面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但实际上,农村学校拥有城市学校所无法比拟的一个优势——农村天地的自然、民俗风土资源。像一些农村学校利用农村常见的稻草开发稻草编织手工的校本课程,资源随处可见顺手可得,学生对该活动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搞的有声有色。所以另辟蹊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将赢得一片新天地!
四、善于发现自己不足,吸收他人长处
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中,农村教师要能看到自己的周围环境,包括身边的各种人、事和物。把它作为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所折射出来的,恰恰是我们平常最容易忽视的。因为它所映照出来的一切,离我们是如此之近,如此常见,我们往往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因此,要善于运用这面镜子,从它的映照中,看出我们自身的一些问题。如与领导、同事关系是否和谐,与学生关系是否融洽,与学生距离是否适当,其他人身上有没有值得学习的优点长处,或者有没有需要我们借鉴的教训经验。农村教师要获得有效发展,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向身边的人学习,向周围的优秀学者、骨干教师学习,善于吸收他人的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改善自身生存状态,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五、立足自身的教育实践
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以满足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以学校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把追求专业发展同教育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以发展促教学,以教学促发展的良性循环。但现实中,有不少农村教师认为,要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就必须离职到高校进修学习,这种观点失之偏颇。他们没有看到教学实践在自身发展上的重大意义。要知道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教学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它不断地对教师提出新要求、新挑战。这种要求和挑战本身对教师就是一种鞭策和激励。教师在通过教学创新、教研创新满足这种要求的同时,既促进了教学的发展,也促进了自身的提高。同时,农村教师由于自身素质和工作环境的限制,所进行的工作都宜小不宜大,从“小事”开始做起,才能不断获得成功,避免贪大而无从下手难以实施的局面。
以上是我对农村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总而言之,农村教师应该抓住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踏实学习,努力进取,从而让教学工作成为一件很有意义与成就感的职业甚至是事业,努力实现专业发展的目标。农村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应该寻找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提高途径,使自身的知识不断更新,专业水平不断提升,教学素养不断增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真正为农村教育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
(作者单位:安徽省肥东县撮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