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高师古代文学教师职业素质初探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ue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语文师资。新世纪以来,基础教育的改革、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向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高师教学必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努力加强自身的改革和建设。新课程标准给语文教学规定了许多新指标,其中,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语文课,新课标都明显地更为强调对民族精神、传统文化的传承,加大了古代文学作品在课文中的比例。任何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要通过教师的实践才能得以实现,这就向中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新课标在古代文学素养方面对中学语文教师的新要求,很大程度上要依靠高师古代文学教学的培养来获得。对高师古代文学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爱国精神和民族信念
  
  要想充分发挥语文课的优势,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信念,才能将其自然渗透进授课过程,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而培养作为中学师资预备队的高师学生这方面精神品德素质的一个重要阵地,就是古代文学课。古代文学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代文学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领略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辉煌的文明,从而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培养其民族自豪感、孕育其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古代文学本身就蕴涵着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古代文学作品中艺术性地反映出的社会生活经验和智慧、塑造出的光辉艺术形象、包含着的深沉人文思索……处处凝结着我们的民族精神;此外,经过历史淘选所保留下来的古代文学作品,几乎都是历代作家人生信念、人文情怀艺术形式的外化,这些作家往往本身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化身,具有无穷的感染力量。在对古代文学知识和现象的传授中以及对作品的鉴赏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去扪触我们民族伟大的灵魂,使古代文学课堂同时成为学生德育的讲堂;另一方面,也让这些未来的语文教师充分认识到,古代文学作品的讲授在德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发挥这种作用。
  这就要求古代文学教师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自身的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去影响教育学生。要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树立坚定的民族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要有对民族、对祖国、对人民、对传统文化、对古典文学、对先贤仁士的强烈的爱,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知识性介绍,要将自己被教学内容激发起的欣喜错愕、激愤感慨等等情绪、情感传达出来,以此带动学生。所以,爱国精神和民族信念成为新时期古代文学教师务须格外强调的职业素质。
  
  二、人格魅力和创新精神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古代文学教学更注重文学知识的传授,忽略了情感性和美感性,而且教学方法相对单调枯燥,所以很多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要想使学生在古代文学课上受到良好的教育、增强他们这方面的素养,首先是要把他们吸引过来,激发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因此,人格魅力和创新精神就成为新时期古代文学教师要着力追求的职业素质。
  成功教育的奥妙之一就在于教师人格的魅力,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教师一刻也不能放松“对自己的教育和教养”,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及时了解学科研究新成果外,还要注意高尚的人格品质、卓越的识见水平和优良的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以及为人处事、言谈举止、着装气质等方面的提高,使自己具备独特而又足以吸引和感染别人的人格魅力,进而将这种独特的人格魅力融入教学之中,形成个性化的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古代文学课教学效果的另一有效方式是大胆创新。古代文学教师应具备足够的创新精神和明确的创新意识,在古代文学教学的课程定位、目标设定、内容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等方面,勇于探索,不断开拓出新思路,使古代文学这一因历史悠久而程式化甚至僵化了的传统学科焕发出熠熠生辉的新活力,使古代文学课程成为高师学生乐于沉浸其中求知、求真、求善、求美的一个古老而新鲜的领域。清华国学研究院陈寅格先生曾一再强调学术研究中那种“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先生所追求的这种治学境界,正是大学精神的内核和精髓,是我们今天的高校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继承和发扬的精神,也是教师在引导、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过程中不可不弘扬的精神。
  
  三、现代教学意识和新型教育理念
  
  古代文学教学内容虽然是古代的东西,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能采取古代的教师灌输学生死记的形式,古代文学教师要结合新时期新情况,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求新求变。比如,利用多媒体,将视听手段引入古代文学教学中来;利用网络教学,将古代文学“教学场”进行时空上的拓展;采取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己查资料、自己准备教案课件、自己课堂教学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等等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尤为要强调的是以现代意义为出发点的教学意识,换言之即古为今用的教学意识。新课标要求通过语文必修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作为新课标时期高师古代文学教师,要培养起自己的以现代观念审视古代文学的思维习惯,将现代教学意识渗透进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有效贯彻落实现代意识、达成实际作用,与古代文学教师是否能够树立新型教育理念密不可分。关于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的问题,已经提出多年,在许多高等院校都开展过大讨论,在不少领导人的讲话和一些报刊杂志的文章中都有很好的论述。目前,在新型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方面已基本达成共识:树立人才培养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树立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的思想;树立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相互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思想;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更加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思想;树立在一定的教育目标指导下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以及加强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思想;树立本科教育要重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基础的思想。高师古代文学教师具有这样的教育理念,是培育新时期合格中学语文教学人才的先决条件。
  
  四、传统文化修养和审美品鉴能力
  
  一个优秀的古代文学教师,其学术视野和学养领域决不能仅仅局限在古代文学这个范围,而是要将文、史、哲打通,使自己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将古代文学的教学与史学、哲学紧密结合起来,从广阔的文化视野中去理解古代文学。文学的演进本来就和整个文化的演进息息相关,古代的文学家往往兼而为史学家、哲学家,他们的作品往往渗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在教学中,要十分注意从广阔的文化背景中解读文学作品、审视文学现象,从文学现象和作品的讲解中透视当时的文化思潮。通过言传身教,熏陶培养学生,使他们逐步积淀起较高的传统文化修养。
  由于授课对象是未来的中学语文教师,高师古代文学课在引导学生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方面,应具有一定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形式上的示范性,主要表现为教学手段和方法。二是内容上的示范性,主要体现在对作品把握的角度和品鉴感悟方式方法。因此,古代文学教师必须具备很高的审美品鉴和作品感悟能力,才能达到良好的示范、感染、熏陶效果。同时,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讲授,也要注意文、史、哲的打通,并可尝试运用现代文艺理论特别是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来分析作品,以拓宽学生文化学术视野,培养其开拓创新意识。
  本文为河北省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高师古代文学课强化实效性教改研究”(编号:0802002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随着元认知策略研究的兴起,自主学习开始受到广大教育者的关注。总体上看,国内自主学习研究主要分为两类:其一是主要对国外的自主学习理论进行介绍和评论,该类文章占
一、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做到紧扣时代脉搏,弘扬时代的主旋律    跟上时代,是党的生命活力之所在。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按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方针的要求,来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凡是符合时代本质和潮流的,我们就要学习鼓励,凡是不符合时代本质和潮流的,就要改进和舍弃。只有这样,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才会有不竭的活力,才能真正成为推进改革开放和
一、全过程分年级学生职业指导实施方略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指导不应只是学生毕业时才进行的一个阶段性的工作,而应是一个择业的准备过程,是一个指导学生制定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教学。东华理工大学是一所具有地学和核科学特色的多科性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目前在本校的国防科技学院、海军后备军官学院、核工程技术学院中有17个国防军工专业。面对新的形势,军工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抓哪些方面才能使它适应未来国防科技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没有党的各级农村组织的先进性建设,新农村建设就会失去组织保证、丧失发展动力、甚至迷失前进方向。因此,我们要深入学习胡锦涛同志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切实抓好党的先进性建设,以党的先进性建设引领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山西省晋城市委立足人口主体是农民、工作重点在农村的基本市情,按照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时代要求,积极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