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变异型后部可逆性白质脑病综合征二例报道
【机 构】
: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北京 100853;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医学中心 410005,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049,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北京 100853,解放
【出 处】
: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发表日期】
:
2020年19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脑电神经反馈(NF)技术改善主观认知下降(SCD)患者认知功能的有效性。方法选择自2019年4月至8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招募的10名SCD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通过脑电NF技术在2周内进行5次基于失匹配负波(MMN)的神经活动调节。以中线额中点(Fz)、中央点(Cz)以及顶点(Pz)3处电极为训练电极,基于Oddball范式以听觉音调刺激(标准刺激1000 Hz,偏差刺激为个人听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影响严重,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目前SAH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也缺乏针对性强且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从发病率、发病机制、评估手段、治疗方法等方面对目前SAH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及动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加深对其的理解。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围溶栓期(入院时至静脉溶栓后24 h)血压对颅内出血、神经功能改善、一级终点事件和二级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对自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于连云港市国家高级卒中中心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并随访90 d的42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其围溶栓期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五分位数分组为<130.00 mmHg组(Q1组)、130.00~140.49 mmHg组(Q2组)、1
目的探讨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CS)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收治的病程在3个月内的急性、亚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短时程SCS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第30天及第90天时药量变化情况、疼痛与睡眠变化情况,以及后遗症和并发症。结果(1)术后第30天,超过50%的患者停止用药。术后第90天
脑葡萄糖代谢紊乱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理生理学特征之一,其中葡萄糖代谢过程中的有氧糖酵解(Warburg效应)异常是AD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改善脑葡萄糖代谢已成为防治AD的重要策略。腺苷-磷酸(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是感受体内能量水平波动最敏感的分子化合物,调控葡萄糖代谢的中心枢纽。激活AMPK可影响Warburg效应及其关键限速酶活性,调节脑葡萄糖代谢,达到临床早期延缓A
脑肠轴是肠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通路,肠道功能障碍可增加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病风险,改善肠道功能可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但其调控机制仍不明确。本文围绕脑肠轴中肠道对脑功能的调节机制综述如下。
自身免疫性癫痫(AE)是一类由自身抗体或免疫细胞介导的癫痫,其发病机制主要为AE相关的自身免疫性抗体作用于神经细胞膜表面或细胞内抗原,导致神经系统兴奋性和抑制性紊乱,从而引起癫痫发作。谷氨酸受体3B亚单位抗体(GluR3B Ab's)是一种与AE发作相关的抗神经元自身抗体,其与神经元或少突胶质前体细胞上的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AMPAR)的GluR3B亚基结合,增加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