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应用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longhai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新的测量仪器与技术的发展,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佳木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从教学改革的实际出发,对土木工程测量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健词: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郑秀梅(1976-),女,黑龙江兰西人,佳木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混凝土耐久性研究;刘晓丹(1979-),女,吉林白城人,佳木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结构工程。(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旧的知识体系与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1]而测量课是面向土木工程各专业都开设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实用性和实践性。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测图、读图、用图及放样等基本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的专业工作能力。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测量基本工作、地形测量和施工测量,[2]其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集中实习三个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处理、解决工程中有关测量问题的初步能力,熟悉现代测绘仪器与技术在整个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应用,能够胜任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多数测量工作。测量工作贯穿于土木工程建设的始末,而测绘技术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科技的进步面提高的。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能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早在2002年,佳木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开始对“土木工程测量”的课程改革进行初步探索,直至现在,共对土木工程测量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和实习)及考核方式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通过在校生及毕业生的信息反馈,证明教学改革的效果良好。
  
  一、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1.教学内容的改革
  旧的土木工程测量教学内容已经严重不符合现在教学需要,因此我院组织教师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广泛调查、咨询,根据测量在建筑工程中的实际应用,确定授课的重点、次重点、了解选学及自选内容。选择那些在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尽可能与工程实例相结合。并同时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让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若条件允许,也可把学生带到生产单位让学生进行参观或生产实习。
  由于改革后理论学时减少,所以在教学内容上还做了较大的调整,删除了一些现在已经不用的教学内容,只作为课后学生的了解内容。补充了很多大量的新知识。如删除了测量误差的整章介绍,而将测量误差的概念、分类和误差产生的原因等内容放到绪论中去讲解;删减地形图测绘的部分内容,重点介绍大比例尺地形图的识读与应用;删除平板仪介绍与使用的章节,增加了电子经纬仪的相关内容,并作为重点内容;增加了全站仪与GPS全球定位系统的介绍等等。
  
  2.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点培养学生能力是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所以课堂是教师的主战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合测量教学的要求,[3]必须使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现场模拟式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就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处理好经典内容和新技术之间的关系。为此,我院主要做了如下改革。
  (1)打破课堂完全教室化。测量课程有它自身的特点:[4]它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而理论又是与实践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针对这点,经过缜密研究,我院大胆提出了打破课堂完全教室化的的想法,即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视情况选择在教室内讲授或室外讲解,这取决于哪种方法更宜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这部分内容通常是实践部分的基础,如水准仪与经纬仪的使用介绍。若单纯在室内介绍,学生听完之后会没有什么印象,而在室外讲解加之仪器的配合,学生学习后即可掌握要领。
  (2)将学生化零为整。调整完的测量课程实践部分占全部课程的53%,而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都应以小组的形式出现,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小组成员一经确定就将保持到课程结束,并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不仅要负责领取及收回仪器,还要负责全组同学的知识掌握情况。因为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同一小组的同学始终在一起,互相之间能很好了解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组长将起到敦促与二次教授的责任,这是开课之初教师就与全体组长签定好的协议。
  (3)集中授课时间。以往的授课时间均为周四学时,分为两次课。通常是第一次课进行理论讲授,第二次课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而在实践操作时学生已经将前一次课的理论部分遗忘,教师还得再讲一遍,这样就大大浪费了时间。经过合理的论证之后,我院将测量课程的授课时间调整为一次课四学时,这样就解决了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之间时间差的问题,学生刚接受完的理论知识马上应用到实践中去,也符合了人的求证心理,来进一步验证理论与实践是否统一。
  
  3.实践教学的改革
  测量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深化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使学生能巩固和掌握所学的测量技术,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在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重视并搞好测量实践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旧的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的分量微乎其微,[5]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且仪器落后、场地不规范等因素也制约着测量课程的发展。经过大量调查研究,我院对实践教学作出如下改革。
  (1)更新仪器。大部分旧仪器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施工需要,如:旧水准仪与经纬仪是倒镜,在对点、读数与记录时特别容易出错,现在的施工现场已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正镜的新型仪器。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仪器和光学仪器一起占据着施工场地,这两种仪器对学生是十分重要的,缺一不可。为此我院购进了一定数量的新型光学仪器与一系列施工中常用的电子仪器。如,激光水准仪、电子经纬仪(J6、J2)、全站仪及GPS全球定位系统。
  (2)增删实践项目。随着一些旧仪器的更换,新仪器仪表的补充,与之相应的实验项目或退出或进入了测量教学。如删除小平板仪测绘地形图这一实验内容,增加了有关电子经纬仪的3个实验项目,同时增加了全站仪与GPS全球定位系统的了解性实验内容。现在我院的测量实验项目共为12个。
  (3)增加实践教学时数。旧的测量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时数只有8学时,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与应用的需要,现在已经将实践课时数调整为36学时,按实际情况分配给12个实验项目。
  (4)建立规范实践基地。为了有效检核学生实习实验的成果,组织了本课程的相关教师与实验员对校区进行了各实验项目的测量,包括高程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控制测量及地形图测量等,利用取得的测量成果资料,建立了符合测量规范的校内实习实验基地,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安全,也保证了实习实验的效果。
  (5)增加基本技能测试环节。因任何一项实践内容都离不开仪器操作,故仪器操作是测量中最重要的环节,对各种仪器的使用情况,直接影响着测量能力的好坏。而测量基本技能测试的增加,再一次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主动或强制性的仪器操作,可以使学生模糊的理论内容变得清晰明朗,进一步加深对测量知识的理解程度。
  测量基本技能测试主要包括四大内容:水准仪的使用操作;光学经纬仪的使用操作;电子经纬仪的使用操作;距离测量的操作。
  
  4.考核方式的改革
  教学改革是以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为基准的,而不是限定在最后的考试成绩上,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对此,我院取消了一张试卷考试方式,而是把学生的的最终测量成绩分为三部分:平时成绩、理论考试、测量基本能力测试,三部分综合考核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体成绩分配见表1。另外实习单算成绩。
  表1 土木工程测量考核成绩分配表
  


  
  新教学方案通过5年的实施,我们发现这样能比较科学合理地反映学生学习的质量,并能在各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的动力。
  
  二、改革的效果
  
  从2002年至今,对“土木工程测量”的改革仍在进行中,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体系也要随时进行新陈代谢,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通过在校生和毕业生反馈回来的信息,我院的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效果良好。
  在“土木工程测量”课程之后的学期,学生要进行施工现场实习,在施工中学生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测量技能,得到了施工方管理人员的好评,有的学生被聘为施工场地的测量技术人员;还有的建设单位与学生达成有关协议,只要学生愿意,毕业后可以去单位工作,因为他们从学生的测量技能上看到了学生的专业素质。这一信息反馈回到学校后,对即将学习土木工程测量的学生来说又是一大动力,使他们在学习时更加认真、努力,进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我院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施工工作,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信任与好评,使得他们对以后的工作更有信心,也使我们的改革成果更有意义。
  
  三、结论
  
  实践证明,我院对土木工程测量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及考核方式等进行的改革比较成功。通过课程改革,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土木工程测量的相关技能,培养学生完成测量任务的综合能力,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这也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改革会随着科技的进步而继续进行着,不断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合格的土木工程人员。
  
  参考文献:
  [1]柳小燕.“建筑建筑测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测绘技术装备,2005,(1):41,46.
  [2]过静君.土木工程测量[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肖鸾,陈凤年,陈海胜.工程测量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5):99-101.
  [4]李艳,焦泽昌.工程测量教学方法改革[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5,(11).
  [5]任伟.工程测量实训课设计实施与考核的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7).
  (责任编辑:苏宇嵬)
其他文献
《夜莺之爱》是当代英国著名女剧作家汀布莱克·韦滕贝克的经典剧作。在该剧中,韦滕贝克通过“元戏剧”的叙事手法,不仅从艺术层面实现了对亚里士多德式悲剧艺术的理性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