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就是我们的家”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场内,一些学生和志愿者一起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帐篷内,老人专注地下象棋;帐篷外,几名妇女刚洗完头正在聊天……在成都市的几处安置点内,他们平静地生活着。
  在这里,那些在地震中失去家园甚至亲人的灾民,不仅有了暂时的“家”,也感受着更多“亲人”的帮助和温暖。
  
  “我们就像一家人”
  
  “到这里以后,我们有两个地方可以洗熱水澡、理发,还换上了免费的白色T恤和凉鞋,生活基本恢复正常。”在成都市青羊区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西体中心,受灾群众对安置点的生活非常满意。除了保障日常生活物品,在这里,每天还有100名志愿者为灾民服务。
  “现在,请同学们一对一地拥抱,并说出心里的感受和最想说的话。”来自成都市28中的心理老师梁坚,是青羊区心理讲师团志愿者。17日上午,他和另外一位老师走进9号帐篷,招呼着10多名来自汶川县漩口中学的同学围坐成一圈,做起了“心理游戏”。
  “我很幸运,地震和几次余震都没有夺走我的生命,我要更好地活下去。”高从兵拥抱了旁边的同学张怀君,说出了内心的感受。“我们要努力活下去,一起共渡难关!”……同学们纷纷表示。最后,在梁坚老师的倡议下,同学们手牵手,依次重复刚才的话语。同学们眉目间的焦虑和忧郁在丝丝淡去,温暖的情绪开始悄悄蔓延……
  “我很久没有这么开心过了,很温暖,我们就像一家人。”邓文同学说,这是地震后漫长日子里最开心的一天,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好”!
  
  “在这里,我心里很踏实”
  
  在成都市成华区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成华区体育场内,一名头戴产妇帽的妇女很引人注目。她叫兰贤英。地震发生时,她的孩子刚刚出生5个小时。
  兰贤英是都江堰柳街镇龙安村人。地震发生那天早上8点,在都江堰水电十局医院的手术台上,医生对其实施了剖腹产手术。9点,一个男孩出生了。仅仅过了5个小时,地震就发生了。“当时,多亏一名医生把她从4楼背下来。不然,我都不知道怎么办!”说起地震时的情形,兰贤英的婆婆仍心有余悸。
  随后,救援队来了,将兰贤英安置到成都市第六医院接受护理。然而余震不断,惊恐中的兰贤英不能产乳,孩子哭闹得厉害。17日,抗震救灾指挥部工作人员专程到医院找到她,将她和孩子还有婆婆送到成华区体育场。安置点安排两名志愿者为她服务,好心的大妈专门为她熬了鲫鱼汤,安置点的群众还将热心人捐赠的衣物转送给她。
  由于有了营养和休息,兰贤英终于产乳了。孩子甜美地吮吸着乳汁,兰贤英也睡了地震后第一个好觉:“在这里,我心里很踏实”。
  
  建一个安宁、温暖的家
  
  “这些天,孩子们看了太多的尘土和废墟,希望这些风车能给他们带来一点好心情。”在四川省儿童活动中心外,家住西安路的周女士除了带来一大包干净衣服,手里还拿着几十个色彩鲜艳的纸风车。原来,全省第一家临时灾区儿童庇护所在这里成立。当市民得到消息后,都不约而同地赶来为安置在此的孩子带来干净的衣服和食物。然而,更多的人希望能担当这些受灾孩子的“临时爸妈”,让他们重新感受到家的温暖。
  位于成都武侯区一家企业的空置职工宿舍,是武侯区灾民安置点,名叫“爱心家园”。4层楼高的安置宿舍,每一间都有4架高低床,房里都有卫生间。所有的床、褥子、棉被、床单、枕头都是全新的。灾民来了,先洗澡,换上崭新的内衣、T恤衫、长裤、外套、袜子、鞋子,然后吃上一顿饱饭。“在这儿吃得好,住得也好,感谢政府!”一位77岁的老人向工作人员千恩万谢。
  从日常生活用品到书籍、电视机等,从一日三餐足量供应到一天3次定时消毒,从建立临时党支部到引进志愿者进行心理辅导……大家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给灾民建一个安宁、温暖的家。
其他文献
所谓换位思考法,就是理解别人的想法、感受,从对方的立场来看事。处理好人际关系需要换位思考, 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也同样需要换位。现在我们的教育对象,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养尊处优,好胜心强,希望别人顺着自己。怎样才能使外语课堂教学既符合他们的胃口,又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这始终是一个难点问题,而且越来越成为教育教学的焦点。  一、换位思考在英语课堂上的运用  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互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