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问课艺术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an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效率 方法 观念
  现代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体现在教师能否主动自觉地去实践问课,做到不仅问学生,更要问自己,问同行,通过有效的问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一、问自己
  教师在备课前首先要问自己:我这节课要教给学生什么?要反复研究自己对教材的把握是否准确,所定的教学目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学内容是否适合本班学生,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是什么,缺少的是什么,学习中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怎样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要仔细研究怎样引入,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引入、好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效、合理的问题将促进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教学的深度,从而达到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此教师要将所教的内容与教学过程反复地进行思考、设计、质疑、修改、完善。
  二、问学生
  问课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教学方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问题是思维的向导,问得好是课堂教学实践的催化剂,合适的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目前我们的教学缺少的不是题目,缺少的是思维;缺少的不是有潜力的学生,缺少的是能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的老师。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地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观察、学会询问,经常有目的地问学生,不仅有教师问,更要让学生问,让学生合作讨论,做到以生为本,让学生拥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索,促使学生自主进入探求知识的境界,积极开发学生的理性思维潜能,培养学生反思建构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三、问同行
  在教研活动和平时的交流中,教师之间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示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暴露出来,使每次问课都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使自己在教学中更加灵活,推理更加严密,思路更加流畅。每一次的删删改改,重新成文,都无异于一次飞跃升华。如前段时间,笔者在北京学习期间有幸聆听了许多著名专家的报告,并与专家们一起对新课程教学与改革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对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唯有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翻越重重山岭。对于数学更需要严谨,需要思维,需要证明,需要全身心地投入,需要按规则办事,扎扎实实打好基础,而不能想一步登天,只有耐得住寂寞方能出成绩。教有教法,学有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得当与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的正确学法来源于教师的经验,来源于教师的研究学习,来源于教师的指导渗透,来源于师生的合作学习。
其他文献
近日,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实施意见》,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林权登记档案、林权合同档案和林权交易档案等集体林权制度档案管理工
【摘要】在职校就业班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开心辞典”的问答的模式,使教学的内容合理巧妙的蕴含在所有题目之中,教师在解释题目或者正确答案时就是在教授知识。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职校就业班
自商务部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全国农村构建现代流通网络以来,四川省有125个县(市、区)、159家流通企业参与试点,试点面达到69.9%。目前四川省农家店建设稳步推进,新建和改造
美术课堂教学新课标创新精神一、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给学生创设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  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在宽松愉快的环境里,往往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容易突发奇想,有利于个性的发挥。所以,在上课的时候,面带微笑这是我必须做到的,而且在语言上注意不给学生一种威慑力,而是通过语言沟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我在上课时,一开始总是给学生一些鼓励的话:我看了上节课留给大家的作业,感到你们的思维那么
[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要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渗透和培养,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多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机会,从低年级起就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心中埋下创新的种子,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阵地。  [關键词] 创新能力 创新欲望 创新意识 语文教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堂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