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浅探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h76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学生多读名著这不仅是语文学科的需要,也是为学生的一生“打底子”的需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经典阅读历程中满足其探究世界、探究人生的好奇心,体验到审美和发现的乐趣,获得愉悦和满足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部编本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作家曹文轩在《让孩子更全面地感应世界》一文中也说道:“一个孩子必须阅读大规模的作品,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应当如此,因为长篇小说从结构方式上和短篇作品很不一样,短篇作品培养的是一种精巧和单纯的思维方式,而长篇作品培养的是一种宏阔,复杂的思维方式。”2016年启用的部编教材对“名著阅读”提出了具体而深层次的要求,温儒敏主编强调,“要把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当作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名著阅读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情怀,为学生打开名著阅读之窗,带领学生激情昂扬地进入名著天地是时代和语文教育改革赋予教师的使命。本学期我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名著阅读教学的多样化策略做了以下尝试:
  一、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初中生由于受到阅历和年龄等方面的影响,对名著的了解和认识都相对浅显,教师在设计引读课时一定要注意策略,在学生陌生状态下的导读尤为重要,不妨以本人执教的《西游记》导读一课为例,在备课前,我认真研读了教材上的相关内容:课本的标题《〈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材第133页,对这两种读书方法的具体指导。于是我自然而然地就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精读方法的指导。然而实践下来却差强人意,这样的引读课无法让学生在他们已有的认知层面上有所提升,反而使学生丧失了阅读的兴趣。第二个班我在讲授的时候就作了较大调整。首先,课前播放《大话西游》中关于唐僧的经典片段。除此之外,我还搜集了一些《西游记》的历史资料、唐三藏的原型等给学生一一展示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中的唐三藏不同的形象,将单一的设计变成某一形象的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使其角度更多,角色更丰满,兴趣点也随之增多。那《西游记》记中的唐僧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呢?顺势引导学生去阅读《西游记》中的唐三藏,《西游记》一下子就很自然地呈现在了学生面前,学生阅读的热情也一下子被点燃了,整个班级一下子就兴起了《西游记》的阅读热潮。
  二、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很多时候,学生的阅读名著半路搁浅是有客观原因的,课余时间少,拾不起来放不下,缺少阅读的氛围就是重要的原因。对此,我认为教师可采用课堂集中阅读法来解决。上名著导读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阅读,教师也同读,以便时时与学生交流、沟通,师生共读,既有助于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沉浸于名著阅读之中,又能随时检测学生阅读的效果。阅读前,教师可根据名著篇幅的长短确定阅读的时间,规定好每节课学生要完成的阅读量,使学生养成每天读完固定页数的习惯;有效的名著推进课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有很大的帮助。在名著推进课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话题进行交流,比如在《朝花夕拾》的推进课上,我们班学生围绕“鲁迅的儿童教育理念”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深入的思考了鲁迅对于儿童教育有什么体验和看法,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此外,学生在讨论“鲁迅的童年”这个话题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集中讨论了鲁迅笔下的“父亲和儿子”:请学生梳理书中鲁迅和他父亲的故事,探讨他们之间的父子关系。以及鲁迅童年时期的哪些经历对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这样的名著推进课,既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也能有针对性地对某些重要的问题进行集中指导。师生交流让阅读进一步深入。在师生同读的浓浓氛围中,在交流、碰撞中,有效推进名著阅读。
  三、低眉信手续续弹,说进心中无限事
  例如我在教授《水浒传》时,就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水浒英雄形象阅读,在此过程中,有的学生甚至开始模仿人物说话,我就顺势引导学生试着给他们写人物传记或者人物自述。学生在写人物传记时,必然要对人物进行反复研读,对小说中的相关情节做必要的筛选和信息的整合,提炼出最能表现出人物个性的关键词。而写人物自述的话对于学生来讲阅读的要求就更高了,即所谓思辨性阅读,就是读者和作品的对话,在对话中达成理解、反思和断言。要建立对话关系就必须对人物形象有清晰的理解,还必须要有理性的评价。要站在人物的角度去理解人物言行的逻辑。学生的解读呈现后,我特别安排了一节课让学生来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过展示,我发现班级大部分孩子对于作品的理解都有了质的飞跃,绝不是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而是走入了文字的深处。课后我还鼓励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将作品编辑成册,《如是》《与君歌》便是同学们智慧的结晶。在阅读《西游记》时,我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绘制了师徒四人的西行线路图,并展开评比,多样化的名著阅读体验活动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收获颇丰。此外,我还准备展开名著“手抄报”设计大赛、朗诵比赛、读书笔记展评、编排课本剧、即兴演讲、开辩论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知识储量在不断增加,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思维也会因多样化的阅读体验活动而激活。同时,这些活动对于我自己来讲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也随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多的反思。
  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恬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初中阶段实施名著导读,让学生读经典名著, 其根本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是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经典阅读历程中满足其探究世界、探究人生的好奇心,体验到审美和發现的乐趣,获得愉悦和满足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持久的读书兴趣,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希望我的尝试让名著阅读在学生心中绽放夺目光华,让学生的阅读之花常开,散发迷人的芳香,一直到高中、大学,以至终身。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我爱读书,也爱喝茶,书香悠悠,茶香缕缕,伴我流年的好时光。  小时候,在姥姥家生活,姥爷爱读书饮茶,姥姥爱养花做美食。每每回想那时候的生活,是那么快乐美好。退休在家的姥爷每天早早起来,姥姥已烧好热水,为姥爷沏好一杯茶,自己顺手也倒了一杯。顿时,馥郁的茶香扑鼻而来。姥姥手艺高超,早餐自然也是丰富可口好吃的。饭后,我在院子里玩耍,姥爷戴着老花镜读书,姥爷珍藏的书籍很多,印象最深的是四大名著,受其熏陶,
【摘要】《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教育;微笑;课堂;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背景  轩轩,是开学就备受“关注”的孩子。不知是先天还是后天的因
【摘要】“送别诗”是表达诗人离情别离的诗歌,古往今来广为传诵,本文通过对两首诗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的意象、情感进行分析归纳,以达到对“送别诗”的深层解读。  【关键词】送别诗;意象;意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小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解标题  “之”動词,讲成“到、去”。  (二)解诗歌  1.故人西辞黄鹤楼。  “故人”是老朋友,这
【摘要】群文阅读是当下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教学中已得到广泛的运用。本文在分析群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意义的基础上,依据小学语文课堂实践,总结多元化的阅读教学策略,促进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课堂;创新思维;培养方法;能力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群文阅读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阅读教学实践。所谓群文阅读,就是在单位时间内,教师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
【摘要】想象力培养对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为习作开辟崭新的天地,为习作提供无限的资源,为习作注入灵动与生气。因此,教师在习作指导过程中,应该保护想象力,释放儿童的天性,以生活体验为源泉激发想象力,以广泛阅读为手段提升想象力。  【关键词】三年级作文;写作水平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想象力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艺术元素。指导学生写作,就要给学生插上想象
【摘要】在文言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中,我们逐渐认识到通过诵读,重视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是文言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培养语感的基础上深入文本的情感,享受文言文的美感,这才是文言文教学的理想模式,才算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文言文的迷人魅力。  【关键词】文言文;语感;情感;美感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新高考改革下,高考压力依然存在,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还是呈现异化——文言文
【摘要】于永正老师曾说过:“语文姓语,小语姓小。语文在于它的工具性,如果工具性做好了,人文性也就跑不了了。”阅读教学要带给学生什么?学生的阅读就犹如摘玉米比赛,我们希望孩子们在阅读中收获的是知识和快乐,而不是在这场比赛中,反被玉米秆或叶子割得伤痕累累。关键在于,阅读教学要重在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由于多媒体设备不仅可以减少教师写板书浪费的时间,且其能生动地呈现出语文知识,因此在当前教学中各学校都积极引入了多媒体设备,虽然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存在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视觉障碍,但是合理使用仍具有积极意义。为此,笔者就提出几点多媒体在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期望可以为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媒体;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
【摘要】新体验作文新在从学生的生活中摄取素材,它强调亲身经历,从学生主体体验入手,关注学生的即时体验,通过整合课文  资源,从文本中挖掘写作方法,然后在活动中巧妙地渗透,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再依据提示单进行写作、评价!本文以《心灵之旅——心理活动描写指导》习作指导为例,对新体验作文教学进行探讨,力求为语文作文教学寻求一种思路。  【关键词】作文;教学;新体验;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
【摘要】伴随教育制度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阅读课课后作业设计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阅读课课后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本文便对小学语文阅读课课后作业设计的实效性进行了分析,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重要科目,小学语文阅读课课后作业能使学生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