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改革课堂教学成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素质的保障。怎样才能提高信息课堂教学效率呢?本文主要从制定信息课堂规则、重视学生信息素养提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探究的兴趣;教学方法灵活化,提高课堂互动性四方面探讨一二。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效率 制定守则 提高信息素养 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互动性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57-02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随着新课改和中考信息技术加试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然而,信息技术课堂效果却不容乐观,学生利用教师讲课的时间玩游戏,利用做练习的时间聊天,利用讨论的时间说笑等现象普遍存在。面对一台电脑,拥有整个世界,上课环境使得信息技术课堂暴露的问题相比于其他学科更加突出,课堂管理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所以首要任务就是实现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管理,打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一、制定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守则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当我接手新的班级时,都会要求学生制定一份“信息课学习守则”,“学习守则”的内容简单易记:不带零食、对号入座、不玩游戏、不聊天、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为了使学生牢记于心,将守则内容放到了每台电脑的桌面“背景”上,时时处处提醒学生不要忘记自己的承诺。久而久之,“学习守则”就成了学生心中默认的规则,不仅提高了课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而且学生在适应这些规则后形成了心理上的稳定感,增强了对“学习守则”的认同感。
信息技术课的主阵地是微机室,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随便找座位会很大程度的影响教学效果:部分学生上课前急急忙忙跑到微机室的角落占座位,而违纪现象往往也是由这个角落滋生出来的。为了杜绝这种现象,我为学生设置了固定机位,为每一个班级做了上机座次表,把经常违纪的学生安排在讲桌旁边的座位,便于教师管理。
二、重视信息素养提高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的最终目的,是有效性课堂的一种延伸。从广义上看,信息技术教育亦是一项信息文化活动,一方面,社会道德、伦理、价值观影响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影响着它们的生成和发展。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仅站在技术能力的角度,忽视并脱离了文化视野,影响了学生完整的信息素养的发展。新课改理念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理念必须提升到文化层面。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可塑时期,我们必须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有关的道德、法律、法规,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把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结合起来,在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与利用信息的道德观,使学生具有自觉抵制社会不良现象影响的能力。
三、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是为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这门课奠定基础。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充分运用丰富的学科内容。通过各种形式为学生展示一些新知识,新悬念,让学生每堂课都能从计算机上有新发现、新收获,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所蕴含的知识、技巧之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究欲。
2.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融合各种教学手段。教无定法,在教学中,我们积极探索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如启发式、探索式、研究式等。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改变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主动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创造和拓展的能力。在教学手段上,我们除了采用理论与上机结合的传统教法外,还可通过游戏激趣,还可进行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的各种擂台赛,对学生的操作速度、运用能力进行测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新知识。
3.结合多种方式进行科学评价,完善评价体系。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任务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评价的方式灵活多样,如教师评分、同学之间不记名互评、以及作品展示欣赏评价等。在展示学生作品时,学生也要参与评价,不仅要评价别人的作品,也要评价自己的作品,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程度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使学生能够客观的认识自己学习上的不足,及时改进,并能收获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满怀信心,兴致盎然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实现了整个教学过程的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唤起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愿,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和兴趣度。
四、精讲多练,增强教学设计的互动性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有效讲授与探究,师生互动;有效提问与倾听,指导学习”。这是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精髓。我将学生进行分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使得每个学习小组里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互相搭配,不同小组大致平衡,这样的安排不仅有利于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还有利于小组间展开公平合理的竞争。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获得技能,而且也能够使科学素养与技术素养得到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将教学的目标和方法明确,用行之有效的实际教学活动来影响学生、激励学生,不仅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给学生的不是直接的答案,而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为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对信息技术课堂的研究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不断实践、总结,找出更佳、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为积极构建师生自由对话、同构共生的有效课堂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参考文献:
[1]陈佳欢. 《中学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构建》2011年3月1日
[2]引自百度文库《信息技术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效率 制定守则 提高信息素养 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互动性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57-02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随着新课改和中考信息技术加试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然而,信息技术课堂效果却不容乐观,学生利用教师讲课的时间玩游戏,利用做练习的时间聊天,利用讨论的时间说笑等现象普遍存在。面对一台电脑,拥有整个世界,上课环境使得信息技术课堂暴露的问题相比于其他学科更加突出,课堂管理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所以首要任务就是实现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管理,打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一、制定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守则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当我接手新的班级时,都会要求学生制定一份“信息课学习守则”,“学习守则”的内容简单易记:不带零食、对号入座、不玩游戏、不聊天、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为了使学生牢记于心,将守则内容放到了每台电脑的桌面“背景”上,时时处处提醒学生不要忘记自己的承诺。久而久之,“学习守则”就成了学生心中默认的规则,不仅提高了课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而且学生在适应这些规则后形成了心理上的稳定感,增强了对“学习守则”的认同感。
信息技术课的主阵地是微机室,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随便找座位会很大程度的影响教学效果:部分学生上课前急急忙忙跑到微机室的角落占座位,而违纪现象往往也是由这个角落滋生出来的。为了杜绝这种现象,我为学生设置了固定机位,为每一个班级做了上机座次表,把经常违纪的学生安排在讲桌旁边的座位,便于教师管理。
二、重视信息素养提高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的最终目的,是有效性课堂的一种延伸。从广义上看,信息技术教育亦是一项信息文化活动,一方面,社会道德、伦理、价值观影响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影响着它们的生成和发展。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仅站在技术能力的角度,忽视并脱离了文化视野,影响了学生完整的信息素养的发展。新课改理念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理念必须提升到文化层面。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可塑时期,我们必须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有关的道德、法律、法规,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把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结合起来,在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与利用信息的道德观,使学生具有自觉抵制社会不良现象影响的能力。
三、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是为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这门课奠定基础。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充分运用丰富的学科内容。通过各种形式为学生展示一些新知识,新悬念,让学生每堂课都能从计算机上有新发现、新收获,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所蕴含的知识、技巧之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究欲。
2.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融合各种教学手段。教无定法,在教学中,我们积极探索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如启发式、探索式、研究式等。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改变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主动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创造和拓展的能力。在教学手段上,我们除了采用理论与上机结合的传统教法外,还可通过游戏激趣,还可进行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的各种擂台赛,对学生的操作速度、运用能力进行测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新知识。
3.结合多种方式进行科学评价,完善评价体系。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任务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评价的方式灵活多样,如教师评分、同学之间不记名互评、以及作品展示欣赏评价等。在展示学生作品时,学生也要参与评价,不仅要评价别人的作品,也要评价自己的作品,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程度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使学生能够客观的认识自己学习上的不足,及时改进,并能收获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满怀信心,兴致盎然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实现了整个教学过程的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唤起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愿,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和兴趣度。
四、精讲多练,增强教学设计的互动性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有效讲授与探究,师生互动;有效提问与倾听,指导学习”。这是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精髓。我将学生进行分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使得每个学习小组里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互相搭配,不同小组大致平衡,这样的安排不仅有利于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还有利于小组间展开公平合理的竞争。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获得技能,而且也能够使科学素养与技术素养得到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将教学的目标和方法明确,用行之有效的实际教学活动来影响学生、激励学生,不仅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给学生的不是直接的答案,而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为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对信息技术课堂的研究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不断实践、总结,找出更佳、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为积极构建师生自由对话、同构共生的有效课堂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参考文献:
[1]陈佳欢. 《中学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构建》2011年3月1日
[2]引自百度文库《信息技术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