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动员压力源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uitto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1
  摘 要 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运动员在训练期、比赛期的身心压力源的组成结构。
  关键词 运动员 压力源 组成结构
  国内外关于运动员压力源的研究开展多年,本文主要从影响运动员训练、比赛的环境性的、心理性的、社会性的、躯体性、哲学性的因素等方面进行归纳,希望对运动员压力的有效应对提供一个理论基础和前提。
  一、环境性压力源
  来自运动员对训练和比赛的场地、气候、海拔、时差等因素的压力有时会对影响比赛过程和结果。
  李益群(1990)曾对我国参加第23、24届奥运会的田径、游泳、举重等项目的教练员进行了调查,发现体能主导类项群优秀选手对场地、气候的不适应是仅次于经验不足、应变力差、心理失常,而导致临场发挥失利的第二位原因[1]。1992年以后关于主客场的心理学研究多引用该理论框架:在主要的集体运动项目和部分个人项目中,主场效应存在;主场效应大小因不同项目有变化、有差异。主场参赛与客场参赛相比,其获胜率较高于客场。由于对时差、场地的不适应,运动员需要提前几天甚至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到比赛地进行适应性训练和比赛。
  二、心理性压力源
  我们谈到的心理性压力源是指由于人心理上稳定的个性心理特质而造成的心理性压力源。
  在运动员选材中,根据各个项目的运动特点,除了考虑体型、身体关节比例、肌肉成分、运动素质基础、专项潜质等外在因素外,现在越来越重视运动员的内在稳定的心理特质等是考察运动员是否适宜从事该项运动的主要指标之一。
  丁雪琴[2]在总结我国优秀跳水运动员心理训练效果中指出,情绪稳定是技术稳定发挥的心理保证。日本著名乒乓球教练荻村说:“兵乓球运动员的自身锻炼,心理方面占第一,体力方面占第二,技术方面占第三,如果不遵守这种排列顺序,必定失败。”心理因素对于运动成绩的重要作用直接决定了在运动员选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社会性压力源
  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而对运动员心理造成的消极影响是最主要的社会性压力源。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一举一动都在媒体的注视中,运动员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大众的关注和监督.有些高水平运动员因为难以承受的舆论压力而以吸毒、赌博等不良方式缓解压力。比赛场上,运动员受观众、队友、教练的影响。赛后,受媒体大众对运动员场上表现的评价,会对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造成很大的影响。生活中,来自家人的殷切的期望,有时也会对运动员形成一定的压力。
  有研究者认为,日常生活事件比不经常发生的主要生活事件重要得多。那些看起来不怎么重要的“日常压力”积累起来的影响比主要事件更具有压力意义[3]。
  四、躯体性压力源
  主要指运动员由于自身身体方面的因素而形成的压力源。比如,运动员参加比赛前一个月左右由于在训练中不慎将踝关节扭伤,运动员面临伤病,不能训练,还有可能因此而无法参加比赛。这些意外事件造成的躯体性压力会给运动员一个潜在的暗示,身体受伤了,不能做好动作,从而影响比赛的正常发挥。
  Chan和Grossman报告受伤的赛跑运动员与没受伤者相比,表现出显著的压抑、焦虑、迷惑和低自尊心。众多的结果说明运动员无论技术水平多高,在情绪反应上都是脆弱的。
  五、哲学性压力源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人们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认识)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以抽象概念和逻辑形式反映社会存在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我们认为哲学性压力源是一种认知性压力源。运动员对训练和比赛的不适宜的认知,导致训练和比赛场上的行为的偏向。价值观是世界观的核心。
  运动员行为都是在其价值观系统的指导下进行和完成的。价值观在心理学中隶属于个性的范畴,其核心是职业需要,并通过职业评价、职业动机、职业愿望、职业态度、职业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运动员的价值观通过对训练和比赛的过程和结果的认识和归因的不同而表现。运动员不合理的认知观念,如“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会导致运动员对行为事件的不合理的认知,从而产生认知偏差,导致运动员心理压力的产生。如运动员因为自身运动成绩的“高原现象”而产生的退役意识等。
  六、结论
  在国内很多的关于运动员压力源的相关研究中,关于压力源的分类存在一定的分歧。陈传峰[4]将运动员压力源分为:1.训练压力;2.比赛压力;3.学习压力;4.生活压力;5.人际关系压力;6.就业/前途压力;7.身心压力等。谭先明[5]主要从人际关系、运动受伤、比赛失利、环境因素、日常生活遭遇和内外压力等6个维度(45个子项)的应激源对被试者进行测量。
  以上有关压力源的分类,围绕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个体因素进行的分类,将以上的四个因素综合,就是一个人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哲学因素。树立和培养运动员良好的世界观和职业价值观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压力源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运动员只有正确的认识自己和周围的变化,不断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才能使自己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常保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李益群.体能类项群选手在重大比赛中的“克拉克现象”[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1:2:40-45.
  [2] 丁雪琴.我国优秀跳水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1988(3):10.
  [3] (美)格林伯格(Greenberg,J.S.)著.石林译.全面压力管理(第9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5.
  [4] 陈传峰.不同项目运动员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1):46-50.
  [5] 谭先明.运动员应激量表的编制与初步分析(C)//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2004.10:190-193.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1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最近几年来,关于跆拳道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状况,目的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跆拳道运动中主要关节损伤的发生率,弄明白受伤的原因、发生部位、损伤机制,总结出它的损伤发生规律,找出预防方法给跆拳道训练、教学、比赛中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提供理论帮助。  关键词 跆拳道 运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2  摘 要 大学生的晨练意识培育既是阳光体育活动开展所倡导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针对当前大学生晨练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对晨练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提出了以提高学生体质为指导思想,成立相关组织并建立保障制度、完善监管、加强指导、加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硬件的投入、发挥社团作用等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1  摘 要 在现代篮球运动面向21世纪创新飞跃和进入攀高发展的新时期,由于运动员体能、技能等条件已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篮球战术意识的培养将是未来篮球运动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本文从篮球战术意识的构成要素出发,对篮球战术意识的培养做了阐述。  关键词 运动员 战术意识 培养  从哲学的角度理解,意识是高度发展、
中图分类号:G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1  摘 要 社会发展带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体育事业在发展的大潮中也在经历着变革,体操的竞赛规则在体操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也不断的经历着变化,从一方面来说,体操规则的变革在指引和引导着体操事业的发展方向,而在另一个角度来说,体操技术的发展又促进了体操新规则的制定和修改。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对男子竞技体操的新旧规则
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1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汤桥初级中学60名初一学生进行长跑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实验研究。对以课外长跑有氧运动作为干预手段对缓解初中生不良心理反应的效果实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跑运动有利于初一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在选取的9大类别指标中“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