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5月份以来,各地陆续公布了2012年的高考加分政策。在教育部一再发文要求规范高考加分项目的背景下,各地的高考加分项目依然纷繁复杂,名目累加超过百种,加分标准也是千差万别。以少数民族加分为例,各地的加分分值就有好几个版本,加5分、10分、15分、20分的省份都有。这样的混乱使高考加分再次成为“高考月”里广被口诛笔伐的靶标,一时间取消高考加分的呼声再次响起。
其实,高考加分政策的问题在于规范,而不是取消。在现有高考制度体系里,加分政策本身是一项积极的政策,其设置的初衷是体现鼓励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弱势人群的关爱、对创新人才的倾向性选拔。在公众普遍质疑高考制度的今天,加分政策恰恰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拐点。但由于设计不周密,以及认定过程不规范且缺乏有效监督,高考加分政策在很多地方出现了严重异化的现象,甚至成为部分人以权谋私的腐败工具。
高考加分政策的异化执行已经引起了许多家长和考生的强烈不满,社会声音普遍认为,现行加分政策在事实上造成了新的不公平。
对近几年各地高考加分政策进行梳理,笔者发现,政策在具体执行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
新的特权阶层破坏高考公平。一些加分政策明显倾向于强势群体,最极端的案例是某地曾经专门给金融高管的子女加分。这种现象的破坏性是多方面的,一是破坏了高考公平,降低了高考的公信力。二是容易让学生产生特权思想,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三是容易在教育领域滋生腐败,让权钱交易侵入教育系统腹地。
经济条件差异间接影响录取结果。在一些加分项目中,如航模加分,是非常耗费学生家庭资产的,动辄上万元的航模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消费得起的,难怪一些家长称航模加分为“富人的特权”。更有甚者,一些地方的“只要交齐8万元,航模考试包通过”的考试方式,赤裸裸地将普通家庭子女排除在加分队列之外。
加分项目不公开,加分信息不透明。从以往的操作来看,好多地区的加分认定是在遮遮掩掩的情况下进行的。很多学生和家长反映,高考录取结束后才知道有哪些加分项目,学校的加分名额都被老师偷偷地确定了。即使加分公示也没“公”可言,因为在省一级的公示中往往只有学生的姓名、报名序号,缺少有利于公众监督的详细信息,如学生所在学校、具体加分项目等。
评判标准严重滞后。有些高考加分项目的标准存在过低、滞后等方面的缺陷,如国家二级运动员就仍在沿用十几年前的标准。与低标准不相称的是这些项目的分值又太高,动辄20分,要知道在竞争如此激烈的高考环境下,20分足以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
笔者认为,虽然高考加分政策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更应制订合理的操作制度,把好事办好。如建立全国统一的高考加分标准,取消各地的加分政策制订权;精简、规范加分项目,统一加分分值;取消理工科院校的艺术特长和体育特长加分等。同时,还应加强对加分资质认定的审查,杜绝暗箱操作、腐败等情况的发生。
(本文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重庆高技术创业中心党委书记)
其实,高考加分政策的问题在于规范,而不是取消。在现有高考制度体系里,加分政策本身是一项积极的政策,其设置的初衷是体现鼓励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弱势人群的关爱、对创新人才的倾向性选拔。在公众普遍质疑高考制度的今天,加分政策恰恰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拐点。但由于设计不周密,以及认定过程不规范且缺乏有效监督,高考加分政策在很多地方出现了严重异化的现象,甚至成为部分人以权谋私的腐败工具。
高考加分政策的异化执行已经引起了许多家长和考生的强烈不满,社会声音普遍认为,现行加分政策在事实上造成了新的不公平。
对近几年各地高考加分政策进行梳理,笔者发现,政策在具体执行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
新的特权阶层破坏高考公平。一些加分政策明显倾向于强势群体,最极端的案例是某地曾经专门给金融高管的子女加分。这种现象的破坏性是多方面的,一是破坏了高考公平,降低了高考的公信力。二是容易让学生产生特权思想,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三是容易在教育领域滋生腐败,让权钱交易侵入教育系统腹地。
经济条件差异间接影响录取结果。在一些加分项目中,如航模加分,是非常耗费学生家庭资产的,动辄上万元的航模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消费得起的,难怪一些家长称航模加分为“富人的特权”。更有甚者,一些地方的“只要交齐8万元,航模考试包通过”的考试方式,赤裸裸地将普通家庭子女排除在加分队列之外。
加分项目不公开,加分信息不透明。从以往的操作来看,好多地区的加分认定是在遮遮掩掩的情况下进行的。很多学生和家长反映,高考录取结束后才知道有哪些加分项目,学校的加分名额都被老师偷偷地确定了。即使加分公示也没“公”可言,因为在省一级的公示中往往只有学生的姓名、报名序号,缺少有利于公众监督的详细信息,如学生所在学校、具体加分项目等。
评判标准严重滞后。有些高考加分项目的标准存在过低、滞后等方面的缺陷,如国家二级运动员就仍在沿用十几年前的标准。与低标准不相称的是这些项目的分值又太高,动辄20分,要知道在竞争如此激烈的高考环境下,20分足以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
笔者认为,虽然高考加分政策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更应制订合理的操作制度,把好事办好。如建立全国统一的高考加分标准,取消各地的加分政策制订权;精简、规范加分项目,统一加分分值;取消理工科院校的艺术特长和体育特长加分等。同时,还应加强对加分资质认定的审查,杜绝暗箱操作、腐败等情况的发生。
(本文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重庆高技术创业中心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