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瘢痕绒毛膜癌1例

来源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psj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GTD)是一组与妊娠相关的疾病,可以分为良性葡萄胎及恶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m,GTN),前者分为部分性和完全性葡萄胎,后者包括较常见的侵蚀性葡萄胎(invasive mole,IM)、绒毛膜癌、以及较为少见的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和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1].绒毛膜癌通常发生在子宫体,它是一种对化疗高度敏感的肿瘤,无转移者,化疗可以达到较好的预后.因此对绒毛膜癌,早期准确而及时的诊断至关重要.子宫体以外的绒毛膜癌相对罕见,到目前为止,文献报道的病例较少,多见于子宫颈[2],也有报道见于其他部位,包括卵巢[3]、输卵管[4]、阴道[5]、外阴[6]和肠道[7].绒毛膜癌发生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则更为少见.在此,我们报道1例罕见的剖宫产瘢痕部位绒毛膜癌的诊断和治疗经验.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并发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的相关危险因素和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37例PE孕妇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FGR分为PE并发FGR组(观察组)以及未并发FGR组(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临床数据、母体并发症及新生儿资料.结果 ①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P=0.004,OR=1.005)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
目的 探讨不同肠内营养泵入时间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肠内营养不耐受情况及睡眠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胃肠外科行胃癌全切术后给予鼻肠管肠内营养的患者共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分3次泵入,每次持续泵入6 h,间断2 h;B组采用持续16 h泵入法;C组采用持续24 h泵入法.比较3组术前1d与术后第8天体质量、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及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以及肠内营养期间不耐受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体质量、血红蛋白、白蛋白及总蛋白在组间
妊娠合并肛管癌临床上少见,预后较差,国内外至今尚未有报道,我院近期收治了 1例妊娠合并肛管癌患者,现将诊疗经验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rn1 病例资料rn患者,女,37岁,G2P1,农民.因“停经35周,发现肛管肿物10周”于2020年6月2日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患者停经25周因排便时肛门疼痛就诊于肛肠科,大便规律,每日1次,偶有便血,无大便困难,无里急后重,无便时肛内肿物脱出.专科查体:肛周可见结缔组织增生,指诊前位距肛缘约1 cm处可扪及菜花样肿物,指套血染.行盆腔磁共振:肛管区示一直径约33 mm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