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互动反馈系统 助力心育课堂以问题为中心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friend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旨在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扰和问题,注重实践性与实效性。小学高年级学生心育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互动反馈系统有助于实现“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详细探讨了心育课堂如何启动互动反馈系统,辅助师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还对相关问题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信息技术;互动反馈系统;心育课;小学高年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3-0040-03
  随着信息技术2.0工程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入融入学科教学实践。广东省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作为中山市信息技术2.0工程试点学校之一,不断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途径。结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以下简称心育课)互动性强、注重实践性和实效性的实施原则以及小学高年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内容要求,互动反馈系统以其强大的信息展示功能及交互控制功能与心育课堂完美融合。
  互动反馈系统已经成为课堂改革的助推器,常见的有希沃白板、UMU、Forclass等,本文主要探讨Forclass和UMU系统在心育课堂中的应用。互动反馈系统的原理很简单,学生有一个学习终端机(电脑、平板、智能手机等),教室中有教学一体机(教师操控的主机平台),双方在同一个局域网内使用相同的互动反馈软件或系统,信息同步展示在一体机和学习终端机上(信息展示功能),师生和生生之间及时反馈观点并实时做出评价(交互控制功能)。教师既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一对一教学,又可以基于大数據做出诊断和辅导,真正实现了“以问题为教学中心”“以学生为学习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
  “以问题为中心”的理念注重师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文将基于Forclass和UMU系统为代表的互动反馈系统在小学高年级心育课“以问题为中心”教学内容的应用实践做出具体阐述与分析。
  一、互动反馈系统辅助师生发现问题
  (一)调查问卷始于教学之前,锁定学生遇到的共性心理困扰和问题,确定教学主题
  确定心育课主题是每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面临的头等大事。通常心理教师会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下面简称《纲要》)的内容指引来确定主题。然而《纲要》只具有指引作用,辅助教师确定大的主题方向,主题需要更聚焦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扰和问题。这样的教学主题才更具有针对性并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每个学期伊始,心理教师会在开学第一课利用UMU的问卷功能收集信息,作为设立教学主题的参考。比如《纲要》中提出小学高年级下学期的教学内容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初中生活做准备”。问卷功能可以聚焦分析哪些问题,解决哪些问题,为初中生活做哪些准备。于是教师设计问卷如下:你希望心育课堂能够分析、解决哪些问题?(多选题)A. 学习中的问题;B.生活中的问题;C. 与异性相处的问题;D. 与老师相处的问题;E.与父母相处的问题。问卷自动形成大数据,发现80%的同学希望解决学习中的问题,50%同学希望聚焦生活中的问题,70%同学希望直面与异性相处的烦恼……大数据帮助教师发现大多数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由此设计课程或团体活动解决共性问题,做到以问题为导向。
  (二)Forclass的 “选择题”项目暴露学生遇到的个别问题,方便教师课后追踪辅导
  “寻找例外”课例中,面对“小智一周上学3天迟到的现象,你比较希望听到教师的哪种对话?”这一选择题,95%的同学选择充满鼓励的对话—— “小智,你有2天上学准时,你是怎么做到的?有什么办法可以更多天上学准时吗?”这也在教师的教学预设内。然而小H和小F两位选择了含有批评语气的对话——“你怎么又迟到?放学见你家长。”碍于上课时间关系,教师并没有在课堂上深入了解两位同学“特别”的选择,但是课下教师及时找到两位学生谈心。原来他们俩就是案例中的小智,自己迟到的主要原因是父母工作很晚才回来,起床晚,所以送自己上学就晚,他们真的希望老师好好地“教育”下自己的家长。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不一样,多亏了Forclass的选择功能,教师及时发现了学生成长背后的问题和诉求,为下一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二、互动反馈系统辅助师生分析问题
  (一)互动反馈系统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手段,师生对问题情境代入感更强
  利用Forclass和UMU系统的各种功能,可以给学生提供文字、图片、有声读物、动画和视频等形声结合、图文并茂的学习材料,创设生动活泼、色彩鲜艳、声情并茂的问题情境。学生更能身临其境地面对将要分析的问题情境。在“创意手写瓶”课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手写瓶的不足之前使用了视频资源。视频中介绍了手写瓶开发的背景以及存在的诸多优点,“很多人一起开会时会有喝矿泉水的习惯,可是每个矿泉水瓶子都是一样的,人们有时只喝了部分矿泉水,却找不到原来的瓶子,这样就造成了浪费。手写瓶就是在普通矿泉水瓶上贴有一个可刮涂层,人们可以在上面做出记号,方便找回自己的那瓶水,从而减少浪费。”学生最初被这则视频深深吸引,大部分学生都投票,认为这的确是减少浪费的好发明,应该大力推广。教师进一步使用Forclass系统发送学习工具功能、网上商城链接。学生们在网络商城中搜索“手写瓶”,却发现手写瓶的销量不佳。面对“创意好,但产品销量不佳”的问题情境,教师抛出问题:“这么好的创意却销量不佳,说明这个创意还存在一些不足或有待改善的地方。请小组进行发散思维,分析手写瓶存在的不足。”学生深陷这一问题情境中,分析问题的热情异常高涨。
  (二)互动反馈系统能有效记忆和展示师生分析问题过程,实现思维过程可视化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在教室里巡堂,发现学生比较好的作品,再逐一用投影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只有教师能够浏览全班同学作品,只有好的作品才有机会展示,并且作业纸很容易被弄丢弄皱,不便于保存。Forclass“拍照功能”方便保存每位同学的作品,“学生名录”功能展示每位同学的思维过程,“关注”功能能聚焦某几位同学的思维过程。每位同学都希望作品被看见的心理需求与教师高效展示、重点关注作品的教学需求同时得到保障。   在“好玩的为什么”课例中,要求教师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5W2H”方法。这是一个比较系统和复杂的思维过程,Forclass拍照功能将“5W2H”思维过程进一步可视化。教师派给每位学生一张作业纸,用“5W2H”就“书的发明”话题提出系列问题。学生完成“5W2H”作业纸,启用Forclass的拍照功能,既可以保存思维图片,又可以上传到大屏幕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通过Forclass的学生名录功能浏览所有学生的作品,并点击分屏关注,同时展示4个屏幕的作品,实现思维高效可视化。
  三、互动反馈系统辅助师生解决问题
  (一)互动反馈系统实时直播师生解决问题的过程,突出教学活动重难点
  问题解决过程通常为教学活动的重难点,该教学环节所占时间比重较大。心育课堂重视学生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既强调人人有机会体验,又要重点讲解典型范例。创设情境允许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只发挥引领和总结作用。教师在手机里安装希沃软件,点开希沃的授课助手拍摄学生活动细节,典型的问题解决过程同步投影在大屏幕上。其他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可以同时参考其他同学的问题解决方法。在“创意手写瓶”的体验环节,每个小组拿到一份材料,现场改善手写瓶。同学一般忙于自己小组工作,无暇去其他小组参观学习,教师就用希沃的授课助手拍摄改善过程,并同步投影到大屏幕上,便于小组间相互学习和进一步改良解决问题过程。
  (二)“点赞”“评论”功能进一步优化问题解决过程
  UMU的评论、点赞等功能及时对教学信息、学生活动进行反馈,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评论点赞,师生之间也能及时互动反馈。人是社会学习的产物,根据反馈不断反思及改良方法是问题解决的精髓。学生在“寻找例外”课堂中实时对其他同学“应对垃圾分类例外的好方法”进行点赞,互相评论,互相学习。教师在同学们不断讨论的基础上,最终总结出好方法,不断完善现有的垃圾分类制度与实践,更深入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互动反馈系统融入心育课堂的注意事项
  (一)互动反馈系统有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教师需警惕偏离教学目标
  Forclass系统的“抢答”“随机”“倒计时”等功能适合课程导入环节中比较表面的问题,学生不需要深入思考便可以积极投入课程中,激发学习兴趣。但如果功能使用不当,则会使课堂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实则没有收获。任何教学活动都应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环节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互动反馈系统的各种功能是教学活动的调味品而非必需品。
  如在“寻找例外”课例中,教师应牢牢把握寻找例外思维方法的技能目标及教学重点,仅需要使用“拍照”和“学生名录”这样便于展示学生作品的功能,促使师生回归本次课堂活动的核心。
  (二)互动反馈系统并非适用于所有教学主题,教师需警惕过度依赖
  教师在设计每次课程时需要思考,“脱离了互动反馈系统等智慧课堂形式,本次教学活动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可以实施吗?学生课程所学内容会打折扣吗?”
  如在教学“寻找例外”课例之初,教师最初在传统教室里(多媒体一体机、黑板、粉笔、纸笔)施教这节课。由于这节课属于思维训练类课程,与注重体验和感受的心理团体辅导活动不同,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課堂氛围比较沉闷。课后学生反馈大脑一直在高速运转,比上一节数学课都累。结合学生的反馈,教师使用互动反馈系统的“抢答”功能活跃课堂气氛,使用“拖拽”功能体验垃圾分类和寻找例外垃圾的趣味性。而情绪调节类教学主题注重学生的身心反应和主观感受,依托大数据的互动反馈系统并非是这类体验活动的首选。如若加入VR等视觉再现技术,学生也可以身临其境进入情绪情境,这样互动反馈系统可以适用于心育课堂的其他主题教育活动。总之教学主题宜智能则智能,宜传统则传统,互动反馈系统并非万能。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是大势所趋,然而信息技术终究是教学助推器,需要为师生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以Forclass、UMU为代表的互动反馈系统聚焦学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问卷”“选择”等功能辅助教师发现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及个性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共性问题确定教学主题,并使用“拍照”“问答题”“学生名录”等功能展示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实现思维过程可视化。“评论”“点赞”功能促使师生、生生互动更加及时,进一步优化问题解决过程。然而教师在使用互动反馈系统时需瞄准教学目标,在适合的教学环节使用合适的功能,切忌过度依赖工具。教学活动无须停留在表面的繁华上,学生需要真正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25/201212/145679.html.
  [2]朱艳仪.互动反馈系统在小学“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教育信息技术,2015(12):56-58.
  [3]徐燕.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互动反馈课堂——以初中数学课堂为例[J].数理化学习,2014(8):39.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尚不成熟,容易走极端,孤立地看待事物。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在心理课堂上的应用是一项有意义的尝试。详细介绍了思维导图在初中阶段心理活动课中的应用过程,从准备工作、提取关键词、团队合作到色彩和图形运用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阐述。实践表明,思维导图在困境问题、人际冲突、抉择、利弊分析等成长中的问题,自我探索以及快速了解学生思维状态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思维
摘要:美术治疗是利用美术媒介,以心理投射理论以及被试在治疗过程中的反应为评估依据,对被试实施的旨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活动。文章通过对大量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从美术治疗是什么、为什么及怎样应用于自闭症儿童三个维度进行阐述。发现现有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方法论体系,未来应致力于自闭症美术治疗系统方法尤其是手工治疗方法系统的探索,加快美术治疗本土化,使美术治疗更适合我国自闭症儿童。  关键词:美术治疗;自闭症儿
摘要:小学高段学生处在青春初期,是个体心理成长、人格健全的关键期和敏感期,有心理困惑亦有一定的能力去面对和解决成长中的困惑。DIY心理剧场,是专门为小学高段学生实施朋辈心理辅导设计的一种新策略。由小学高段学生自主演练心理剧场,通过共性心理问题的搜集呈现、小团队合作交流、编写心理剧本、多次演练、评估真实感受、运用生活六个环节,充分运用小学高段学生已有的经验、方法和内在能量去解决自己或同伴出现的心理共
摘要:新高考背景下,选课、选专业、规划未来职业成了高中生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为避免选择的盲目性,提高高中生职业决策能力,构建有效的职业生涯辅导模式是很有必要的。基于这个现实考量,针对职业生涯决策中有发展性困难、情境性困难和长期性困难的学生,建构“课程 团辅 咨询”三位一体的“定制化”生涯辅导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增强生涯适应力,确立健康的职业生涯价值观,增强生涯信心。  关键词:职业生
关键词:心理剧;高中生;生涯发展;梦想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3-0072-04  【剧情简介】  本剧主要讲述了广东省江门培英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7)班的同学们毕业十年后的聚会,大家在聚会中纷纷回忆了各自毕业后发生的故事。剧中集中展现了四位同学牟书豪、胡云、梁小琪、李星星的故事。本剧采用插叙的方式,以同学聚会现场为原点,交替呈现了
摘要:当前心理教师普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如何根据选定的课题讲“出”一节课,而在于如何通过精心打磨、反复推敲上“好”一节心理课,让心理课的实效落地,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真正有所收获和成长。从活动内容要“动静结合”、活动数量需“疏密得当”、活动目标能“情理交融”、活动理念应“虚实相生”、活动构思有“点睛之笔”、活动过程宜“适度留白”这六个角度,论述了一节引人入胜的心理课所具备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