淌过大地的生命河

来源 :小溪流(成长校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lu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编心语:十多年前,著名作家刘晓平先生的《淌过大地的生命河》一文首度在《小溪流》上亮相。后来,《淌过大地的生命河》这篇充满哲理的经典美文不仅被选入多种选本,还多次成为中学语文试卷上的阅读材料,以其丰富深刻的内涵滋养了无数青少年。十多年后,刘晓平先生带来了《淌过大地的生命河》的续篇《大河成长的历程》,更加深入地诠释了生命与成长的意义。
  本期,小编特别将两篇美文同时奉上,以飨读者。
  人们把大地比作母亲。这是一个伟大、智慧的比喻,是一个举世绝妙的比喻。第一个这么比喻的人,我想他是天生绝伦的诗人,是举世无双的思想家。倘若没有壮阔、丰厚的大地,世界上的芸芸众生便是虚无的、空幻的了。没有了大地,便没有了生命,便没有了思想……因此,大地是万物之母。有了大地,便有了泉,便有了溪,便有了河流,便有了智慧和创造!
  有了这样一种思想认定,我便对那些把河流比作母亲的文字,总是从心底里去加以否定。在我的心灵里,河流不能比作母亲,河流只能是大地的儿子。河流就是生命,是大地母亲诞生的生命;是一种有血有肉的生命,一种有骨有思想的生命。
  当大地上有了我的第一声啼哭,父亲便以太阳的名义给我命名叫江河。从此,我便是一条生命河。一条诞生于大地,奔腾于大地,流淌于大地的生命河。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只是一个山孩子,一个迂回奔走、唱着清亮亮童谣的山孩子。那时父亲便告诉我:“孩子,你的名字叫江河,你不要做永远的小溪。山的外面有丘陵和平原,遥远的地方是大海,大海才是你的归宿啊!”当时,我幼稚的心灵不求理解,但求牢记;我就记下了自己的名字叫江河,我的归宿是大海。我好奇地问:“那父亲叫什么?”“父亲叫太阳哩!就是有升有落的太阳。”父亲怕我听不懂,还给我解释了许多的道理:太阳才平凡哩,因为平凡才有升有落;它的升落是依恋着它的儿子哩,它要看看儿子是怎样长大成江河、是怎样奔向了大海的,就为了儿子,它才平凡得永恒,永恒中有升有落。大海才伟大哩,但那是一种平凡积蓄的伟大。翻江倒海,那是多么磅礴雄浑的气势!但是,要奔归大海,江河得经受许多的考验。它得穿越重重山崖的阻拦,绕过层层嶂峦的困扰;它得有跨越山涧的勇气,至死不回的豪情;它得有斩断柔情的气概,奔如走马的气势;它必须不畏悬崖断壁,不恋风花雪月……“但我会想母亲的。”我告诉父亲。父亲说:“大地是博大的,你永远都走不出她的胸怀。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一想起她,母亲便会在你的身边。”我点头,记住了。
  于是,我便开始长大,我便开始了兼收并蓄和包容一切清纯、浑浊的吸收;我吸收了长大的养料,也吸收了长高的思想。当我再回首眺望母亲时,只见母亲的身躯已留下许多沟沟壑壑一般的伤痕;所有的伤痕就是一组七音的笛孔,奏响一支美好而忧伤的歌!但我记住了父亲的话,我得继续走下去。
  有时,面对芸芸众生的世界,我常为那些美好的生命和思想,浅吟低唱、瑟瑟和弦地奉上一曲;而身临那丑陋的人生和污浊的灵魂,我只能进行一种自我的人生挣扎和灵魂的清洗。因为,面对汪汪的清流和汹涌的洪峰,我只有容纳和沉淀。沉淀是一种生命净化的过程;因此,我也常常为自我丑陋的形象和污浊的思想而痛苦。歌德说:“随着每次大雨的侵袭,总要改变幽谷的美景。”但我却想“在同样的水里,再来一下第二次游泳”。于是,我试图完成一次次人生的净化和灵魂的泅渡。可一切,却好似在平缓地带静如死水般的恍惚中走过来了,我便一头扎进了大海。
  寻到了大海的归宿,自我便渺小了,才有了一种永恒的感觉。只有容入了大海,我才知道什么叫举重若轻,何以能百川归海。一切丑陋的人生和污浊的思想,在这里都被那种壮阔的美丽和碧蓝的清纯所包容了,人们所抒发的是那种对深沉浑厚的赞美和对宏大无边的感叹。
  这时候回首,我依然是太阳下一条淌过大地的生命河。我明白了:我的归宿为什么是大海,我的向往为什么是大海,而且只能是大海!
其他文献
海风呼啸而过。  我面朝大海,光脚伫立在柔软的沙滩上。细小的沙粒填充在脚趾间的缝隙里。温暖的阳光毫无阻挡地倾泻下来。没有嘈杂、没有失落,我一个人静静地站着。任凭海风吹乱我的发丝,任凭海水一次次漫上我的脚丫……我依然专心地聆听着大海的声音。天地何其大,此刻却仿佛独我一人。  从前,我还是个蓬头稚子,不管如何吵闹、任性,大人们总是无理由地包容我,用各种各样的玩具来逗我开心。直到有一天,我厌倦了那些看上
卷筒是卷扬减速机重要组成部件,卷筒的质量决定了卷扬减速机的盘绳的状况和钢丝绳的使用寿命,通过分析对比国内几种常用卷筒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笔者设计出一种为避免这些缺
或浓香馥郁,或淡雅清醇,色如翡翠、似朝霞——这就是茶,幽香的茶。  龙井、普洱、铁观音……尽是些含义深厚的名字。  泡茶时,我总会先掂一下茶叶的分量——只有量不多不少,味才会不浓不淡。品茶时,让茶香弥漫于口腔中,即使有淡淡的苦味,我也甘之如饴。有时候我也会贪多——放上一小撮上好的龙井在舌尖,却尝到满口苦涩,幸好只消一会儿,甘香随之而来。  做人亦如品茶。若贪多,尽管最后积攒了宝贵经验,尝到的却难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