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在培养,乐于学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fzqgkvbav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和运用创造性因素,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这种创造性品质,并以此来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在快乐中学习,才算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本文试图从中学语文教学出发,阐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方法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它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的思维活动。
  知识经济时代首先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要求学校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人。语文教学肩负着重要的神圣使命,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已成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实现语文教学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但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和应试教学的干扰,从总体而言,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还很不适应创造力培养教育的要求,突出表现为把传授知识和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作为课堂教学的根本。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不少教师习惯于对课文作静态的分析,满足于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和思路的掌握,师生的思维都被禁锢在一个狭隘的圈子里,结果,一篇篇原本活生生的文章被教“死”、学“死”了,这种现状,不能不令人担忧。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培养方法。
  一、问题法
  创造就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心理学家认为,发现问题是思维的第一步,回答问题是思维的第二步。这样,问题—回答—问题—回答就形成一系列的对话,进而迸发出创造性思维。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问的作用很大。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提问的重要性。问题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不断地阅读课文,不断地寻找问题,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组织引导学生评论:哪些问题提得好,哪些问题对大家有启发,哪些问题最新颖,哪些问题最富于挑战性,哪些同学发现的问题最多,等等。对于学生提的诸多问题,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选择部分问题和学生共同分析、研究、解决,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使用“问题法”教法,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教师要努力诱使学生开口,先激励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克服思维惰性,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只重数量不计质量,坚持问题无错原则。其次,教师应教给学生寻疑提问的思路、角度、范围和方法,使学生提出问题有章可循、有的放矢。最后,教师可以“抛砖引玉”,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作示范,开阔学生的视野,诱导学生发现问题,随着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就会喷涌而出。
  在教学中,我总是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讨论,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了避免他们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我会根据文章的特点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提一些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设计:从课文的标题入手,从文章中蕴涵的语外音入手,从文章的构思特点入手,从事件的发展变化入手,从人物形象入手,等等。如我在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让学生从题目入手:“看到题目你们会产生哪些问题?”
  学生1: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的仙湖,现在变成什么样了?
  学生2:什么时候消失的?
  学生3:为什么会消失?
  学生4:它的消失给我们人类带来哪些启示?
  虽然这是一篇说明文,但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而且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课文内容,更拓宽了思维。
  二、体验法
  在语文课上,我们总是习惯于从字、词、句、篇到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从情节、结构、线索到人物、环境、主题,给学生做彻底的“生理解剖”,学生完全没有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遭到了扼杀,与其这样,倒不如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体验,把创造的空间还给学生,比如教《江城子·密州出猎》时,我和学生一起朗读比赛,学生非常踊跃,很多人比老师读得好,他们读得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特别是几个男生读出了词的豪放、磅礴的气势,显示出阳刚之美,真是给人美的感受,课堂上时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许多同学情不自禁地大声叫好,当堂绝大部分能背诵这首诗。于是我放开手让学生讲解,他们或从字来谈词的意境,或从词来讲自己的理解,或直接说自己的观点、看法,没想到他们对字、词的理解会如此透彻,对句子的理解会如此深刻。以前,总认为学生不懂,把什么都讲出来,只要他们带上耳朵听就行,上课总是一再强调,至于听进去了多少则是个未知数,而这次学生争着讲自己的见解,个个思维活跃,踊跃回答,见他们兴致勃勃,我就顺水推舟,鼓励他们查找资料,写一篇赏析,他们的赏析或从时代背景出发对词进行评价,或有点到面对词进行评析,或直接对词、对作者进行评价,他们在评价赏析时能客观地说出自己的见解看法。
  就这样,我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生动、多元学习环境中,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挖掘自身潜在的能力,感到一种体验的愉悦,最终形成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创设情境法
  叶圣陶先生说:“读书贵在新得,作文贵在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工夫。”创设情境是触发创新灵感的有效手段,生活展示、实物演示、表演体会、音乐演染、图像再现等都是它的途径,而运用最广的当是语言表达情境。教学《羚羊木雕》,这篇文章内容比较浅显,因此,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朗读的指导上,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每个角色的性格和心理。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设身处地体会各个角色当时说话的神态、语气、语调、重音。在分角色朗读时,教学进入了一个高潮,书本中的故事回归到了生活,生活与书本融为一体。在师生对分角色朗读评议之后,我又设置了两个生活情境:“如果你是‘父母’(或‘我’),你认为怎样处理比较妥当?”“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又一次的升华。
  这堂课生活情境的创设,打破了封闭的语文课堂教学,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世界,使之融为一体,营造了一种真切的氛围,于是激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有话可谈。
  四、想象法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美国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指出:“艺术想象就是为一个旧的内容发现一种新的形式。”创造想象是不依赖于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各种方法,启发学生创造想象,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不断有所创见、有所创新。教材中记叙类的文章大都可以激发学生去想象,比如《我的叔叔于勒》可以让学生想象:于勒叔叔认出了我们,会发生哪些事情?《故乡》可以使学生想象宏儿和水生在当今社会的境况;《孔乙己》可以鼓励学生想象孔乙己的结局,或者想象孔乙己如果中举了会怎样……并试着将其想象的情境描述出来,这样,学生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许多合理的情境。
  实践证明,精心设计语文教学,勤于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对增强学生的进取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这种创造性品质,并以此来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才算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
  [2]中学语文教育.
  [3]语文教学通讯.
  [4]语文教学之友.
  [5]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氛围的营造.
  [6]创新阅读教学四法.
其他文献
摘 要: 17—18世纪的欧洲正处于启蒙运动中,德国启蒙运动文学的杰出代表莱辛在其著作《拉奥孔》中比较“拉奥孔”这个题材在古典雕刻和古典诗中的不同的处理,论证了诗和造型艺术的区别和界限,阐述了各类艺术的共同规律性和特殊性,并批判了文克尔曼“高尚的简朴和静穆的伟大”的古典主义观点和其他一些从法国移植来的古典主义理论。莱辛的美丑观在德国启蒙运动中很有典型意义,莱辛坚持美的概念产生于客观对象之中,物体美
摘 要: 在高等职业院校外语教学方面,旧有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滞后于时代要求,因此我们急切地需要寻找出一种更加新颖且更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模式。各式各样的外语课外活动的组织有利于营造外语课外学习氛围,对促进外语教学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作者结合外语课外活动的作用、开展外语课外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结合自己多年指导校园英语课外活动的经验对高校外语课外活动的开展模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高职高专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设计、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而且要立足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做创新型语文教师。作者从事多年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在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对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了较为周密的分析与研究,本文主要针对这些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状 不足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广大语文教
摘 要: 班主任是为学生规划人生,为集体设计蓝图的人。文章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班主任如何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把阳光传递给学生。  关键词: 班主任 学生教育 工作案例    一、事件  在我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个学生——小刚,男,10岁,父亲、母亲小学毕业,因家庭经济困难,两人整天在本地打零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就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管。而爷爷奶奶只能管吃穿,对孩子的学习管理却无能为力,因
摘 要: 针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使学生立于不败之地这一问题,作者认为积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没有积累,作文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关键词: 写作教学 材料积累 作文水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做饭,先要有米,没米下锅,再巧也做不成饭。作文也先得有“米”,“米”就是写作材料。“米”来自生活,生活就是写作的“米仓”。  如何充实学生的写作“米仓”呢?我以为首先应指导学生注重积累,这是
摘 要: 公示语的翻译是一个城市对外宣传的窗口,文章通过列举泸州市公示语汉英翻译中出现的一些主要错误,探讨了公示语翻译的原则,分析了产生错误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城市对外宣传 公示语 翻译策略    一、引言  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简称外宣翻译)水平是一个城市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建设的重要体现。质量好的外宣资料译文有助于有效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发展旅游产业,扩大对外交流和合
【教学背景】:  二年级(上册)教学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学生已经能够在生活空间里辨认这些方向,初步知道了这四个方向在平面图上的习惯表示。本单元继续教学确定位置,有两个内容:一是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作为已有方向知识的延伸补充,便于学生在生活中更具体、细致地了解物体所在的位置。二是会看简单平面图中的路线,作为方向知识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方向感。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初步总
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故事《杰米扬的汤》,说的是热情好客的主人杰米扬用鲜美可口的鱼汤款待客人。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他一盆接一盆地请客人喝汤,没有休止。最后客人忍无可忍,纷纷拂袖而去,再也不敢登门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鲜美的鱼汤无疑是待客的佳肴,但过了量,就会适得其反。  化学在现代生活、社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本应是深受高中学生喜爱的一门课程。但在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
摘 要: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还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诱导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困生的失败心态。  关键词: 鼓励性评价 美术教学 实施途径    从通俗意义上讲,鼓励性评价就是说好话。对于教育者来讲,鼓励性评价就是教育者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闪光点,并以此为切入点,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的愿望,从而最
摘 要: 作者通过对《古代中国农业》作深刻的教学反思,认为“脱口秀”式的课堂教学,应该有幽默的语言、深厚的文史功底、适当的才艺表演、准确的身体语言。  关键词: “脱口秀” 《古代中国农业》教学 反思    一  “脱口秀”,是从英语词组Talk Show(口才展示)中音意同译的精彩典范,是形容人的口才很好,说出的话非常有吸引力,而且谈吐不俗,博得众人的喝彩。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讲得好,而随着新课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