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网络党建是网络时代视域下党建工作领域、手段、方式上的创新,是时代进步与科技发展给党建工作提出的全新要求。做好网络党建是高校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重要保证,是使高校党建工作迈向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平台。解放思想、事实求是,探索高校网络党建的规律,增强高校党建工作时效性,是推进高校党建工作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网络;党建;时效性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1]。党建网络化,是网络时代视域下党建工作领域、手段、方式上的创新,是时代进步与科技发展给党建工作提出的全新要求。作为知识创新、人才培育、智力支撑的高校,必须顺应时代需求,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把网络党建打造成为创建、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
一、以高度的政治视野重视高校网络党建工作
1.做好网络党建是高校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重要保证
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在校大学生,他们成长经历着网络的日新月异发展。在这样一个开放、交互、蝶变的网络社会里,他们时刻感受着外来文化和各种思潮的影响,思想上的束缚与解放、价值取向上的单一与多元、行为举止的自我与包容,在享受着丰富网络资源的同时,他们同时也在经受着各种价值观念的洗礼。若想占领并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阵地,高校就必须重视网络党建工作,开辟形式多样、方式灵活、富有生机的网络工作新方式,吸引学生的眼球。
2.做好网络党建是使高校党建工作迈向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平台
每个时代都有其各自的特点与特征,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获取信息的方式,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传统的诸如纸媒介的党建方式和手段已有不适应之处,必须进行改进和创新。高校网络党建的目标是将网络技术应用于党建工作,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样也是一种工作方式和手段的创新。
3.做好网络党建是确保高校党建保持先进性和与时俱进的重要途径
江泽民指出:“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是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2]时代的发展客观上要求高校党建工作要与时俱进、与时偕行。面对网络上的各种思潮,不是闭关自守,而是迎难而上,勇于开辟网络战场、占领网络阵地、打赢网络战争。
二、解放思想、事实求是,探索高校网络党建的规律
1.丰富内容与形式,增强网络党建吸引力
高校网络党建的发展除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论成果外,还要紧随时代潮流,把握热点焦点,注重信息的及时更新。另外,网络的吸引力不仅在于信息的获取,还要能够提供服务。因此,适当增加符合本校师生需求的栏目,如针对学生入党需求的网络入党申请、思想汇报、民主生活、民主评议等,做到既有理论高度和深度,又能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服务学生的能力,才能增强网络党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驾驭虚拟和现实,增强网络党建凝聚力
网络上虚拟党建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排斥现实中的实体党建的存在和发展,没有现实党建的存在,就没有网络党建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高校网络党建要努力探索网络党建与现实党建相结合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党建和现实党建的各自优越性,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增强党建凝聚力。
3.探索内外互动,增强网络党建的影响力
因为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在网络党建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党内活动和党外活动相交织的状况。在推动党内活动向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活动向党内渗透提供了契机。因此,要保证网络党建健康发展,就必须探索网络党内互动和党外互动的规律。
三、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开辟高校网络党建工作时效性
1.统筹规划,科学发展
伴随网络的发展,很多院校都已经或正在开展网络党建方面的工作,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网络党建毕竟是一个新事物,无论是对其认识的深化还是在实践中的推进,都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和积累的过程。因此,各高校在开展网络党建工作时,应该本着立足实际、服务为本、注重时效的要求推进本校网络党建工作,而不是人云亦云,照抄照搬。
2.健全机制,规范管理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就无法保证工作的顺利发展。高校网络党建管理制度的建立是确保网络党建有效利用和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各高校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立健全网络党建工作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强化管理责任。要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审查制度、保密制度等,使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3.培养人才,建设队伍
高校网络党建的发展离不开一支既懂党建工作又懂网络技术的新型党建工作队伍,这支队伍应当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熟悉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掌握网络技术。在网络发展日益加快的今天,这样的队伍更应该主动学习,既要树立大局意识,又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善于捕捉重点和热点、能够解难解困的网络党建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 http://www.chinanews.com/gn/news/2009/09-18/1874806.shtml
[2]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538页
作者简介:董海浪(1980- ),女,辽宁沈阳人,博士,副教授,沈阳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关键词:网络;党建;时效性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1]。党建网络化,是网络时代视域下党建工作领域、手段、方式上的创新,是时代进步与科技发展给党建工作提出的全新要求。作为知识创新、人才培育、智力支撑的高校,必须顺应时代需求,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把网络党建打造成为创建、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
一、以高度的政治视野重视高校网络党建工作
1.做好网络党建是高校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重要保证
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在校大学生,他们成长经历着网络的日新月异发展。在这样一个开放、交互、蝶变的网络社会里,他们时刻感受着外来文化和各种思潮的影响,思想上的束缚与解放、价值取向上的单一与多元、行为举止的自我与包容,在享受着丰富网络资源的同时,他们同时也在经受着各种价值观念的洗礼。若想占领并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阵地,高校就必须重视网络党建工作,开辟形式多样、方式灵活、富有生机的网络工作新方式,吸引学生的眼球。
2.做好网络党建是使高校党建工作迈向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平台
每个时代都有其各自的特点与特征,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获取信息的方式,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传统的诸如纸媒介的党建方式和手段已有不适应之处,必须进行改进和创新。高校网络党建的目标是将网络技术应用于党建工作,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样也是一种工作方式和手段的创新。
3.做好网络党建是确保高校党建保持先进性和与时俱进的重要途径
江泽民指出:“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是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2]时代的发展客观上要求高校党建工作要与时俱进、与时偕行。面对网络上的各种思潮,不是闭关自守,而是迎难而上,勇于开辟网络战场、占领网络阵地、打赢网络战争。
二、解放思想、事实求是,探索高校网络党建的规律
1.丰富内容与形式,增强网络党建吸引力
高校网络党建的发展除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论成果外,还要紧随时代潮流,把握热点焦点,注重信息的及时更新。另外,网络的吸引力不仅在于信息的获取,还要能够提供服务。因此,适当增加符合本校师生需求的栏目,如针对学生入党需求的网络入党申请、思想汇报、民主生活、民主评议等,做到既有理论高度和深度,又能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服务学生的能力,才能增强网络党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驾驭虚拟和现实,增强网络党建凝聚力
网络上虚拟党建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排斥现实中的实体党建的存在和发展,没有现实党建的存在,就没有网络党建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高校网络党建要努力探索网络党建与现实党建相结合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党建和现实党建的各自优越性,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增强党建凝聚力。
3.探索内外互动,增强网络党建的影响力
因为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在网络党建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党内活动和党外活动相交织的状况。在推动党内活动向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活动向党内渗透提供了契机。因此,要保证网络党建健康发展,就必须探索网络党内互动和党外互动的规律。
三、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开辟高校网络党建工作时效性
1.统筹规划,科学发展
伴随网络的发展,很多院校都已经或正在开展网络党建方面的工作,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网络党建毕竟是一个新事物,无论是对其认识的深化还是在实践中的推进,都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和积累的过程。因此,各高校在开展网络党建工作时,应该本着立足实际、服务为本、注重时效的要求推进本校网络党建工作,而不是人云亦云,照抄照搬。
2.健全机制,规范管理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就无法保证工作的顺利发展。高校网络党建管理制度的建立是确保网络党建有效利用和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各高校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立健全网络党建工作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强化管理责任。要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审查制度、保密制度等,使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3.培养人才,建设队伍
高校网络党建的发展离不开一支既懂党建工作又懂网络技术的新型党建工作队伍,这支队伍应当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熟悉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掌握网络技术。在网络发展日益加快的今天,这样的队伍更应该主动学习,既要树立大局意识,又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善于捕捉重点和热点、能够解难解困的网络党建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 http://www.chinanews.com/gn/news/2009/09-18/1874806.shtml
[2]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538页
作者简介:董海浪(1980- ),女,辽宁沈阳人,博士,副教授,沈阳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