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志V5、夏利新 N3已经上市,R008全新时尚小车和夏利新 N3另一车型也将陆续登场??天津一汽正在加快推出新车型。从1986年引进生产第一辆轿车CHARADE (夏瑞特),第一代夏利轿车红遍中国大江南北,圆了很多中国人的轿车梦。而今,“老”夏利正在谋复兴。
曾经的辉煌
李安定在《车记——亲历·轿车中国30年》一书中这样写道:
在90年代,中国轿车“三小”,特指天津夏利、广州标致、北京吉普三个地方项目。1984年,天津引进日本大发技术生产微型面包车。两年后,作为一种变形车,引进了大发刚刚投产的1升排量夏利微型轿车。邓小平看了夏利,夸赞不错,于是这个车型就小打小闹地干起来。1987年,夏利入围“三小”,更是埋头苦干,到1994年,已经形成5万辆的生产能力。……对于百姓大众来说,夏利是继“面的”之后享受轿车文明的一个台阶。夏利价格不到10万元,省油,车身短小灵活,维修成本低,颇受百姓待见。当时中国出租车保有量中天津夏利占39%,坐了头把交椅。
辉煌时期的夏利号称是“小小夏利车,红遍全中国”。上世纪90年代,夏利成为人们争相抢购的对象。很多人的有车生活是从夏利开始的。有资料记载,当时很多人为了抢到一辆车,甚至用砖头拍车,用钥匙划车来占位说,“这车是我的了。”到2009年,已经累计实现产销130万辆。
由于夏利车的良好口碑、天津夏利作为“三小”之一的特殊身份,夏利车成功占据了出租车的市场。有资料显示,截止1996年,国内出租轿车有80%以上是夏利,2000年夏利仍然占出租市场的三分之一,直到现在,乘坐出租车时,仍能听到一些老司机对夏利的怀念。
随着时代的变迁,天津夏利走入低谷。夏利的转折点,始于2000年中国加入WTO。到2001年年产只有5万辆,连续几年出现亏损,曾经叱咤全中国的夏利车渐渐被人们遗忘。
2002年一汽集团和天汽集团重组,积重难返的天津夏利开始逐步恢复生机。8月,许宪平上任后提出天津一汽应定位“经济型轿车自主研发的生产基地”,并将打造3万至5万元可靠性高的小型车作为突破口。3年后,天津一汽重获新生,产能提高了近一倍,销量增长两倍多。随后,新车型开始接连推出,2003年推出夏利A系列后,销量达到8万辆;2004年推出夏利N3,产销量上升到13万辆。
靠自己的双腿站起来
2006年以前,天津一汽的产品生产停留在简单组装阶段。按夏利企业内部人的说法是:“卖的都是速冻饺子,皮儿、馅儿都有了,只需要煮熟了把它卖出去就行。至于怎么和面,馅怎么拌才好吃,我们并不知道。”
2006年,王刚就任天津一汽总经理后,决心改变天津一汽不能自己造车的状况。
“我们过去企业在困难的时候,特别是在2000年、2001年的时候,我们大概有200多名大学生从企业离开了,这是我们最痛心的一件事情……我们现在这个企业也建立了博士后的工作站,同时引进了5名博士、45名硕士,在这些方面都将成为下一步支撑我们自主研发很关键的因素。”王刚对媒体说。
2010年,一款时尚小车威志V2的上市开始改变消费者对天津一汽的印象。其稍显时尚的外观,让习惯了天津一汽多年来单调车型的消费者感到一阵变革的清风。
威志V2是基于丰田旗下成熟的NBC平台,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研制推出的。由于自身基础薄弱,加上当时王刚下定决心要完全自主开发,这款新车,耗费资金2个亿,用时3年左右才正式推出。
作为一汽集团自主小型车生产基地,王刚坚持天津一汽在集团的定位,“一是靠自己独立过日子,不向爹妈伸手,还能帮助自己的兄弟(华利);二是要下大力气搞自主研发,自主创新。”
据一些天津一汽4S店反映,尽管“小问题比较多”,但现在威志V2仍然是市场销售的主力车型之一。令人欣慰的是,天津一汽终于“靠自己的双腿站起来” (王刚语)了。
王刚也承认,这样的代价是开发时间过长,导致产品换代周期过长,影响了产品对市场做出及时的回应。
威志V2之后,王刚改变了完全依靠自己搞新车开发的路子,开始尝试与国际上的大公司合作开发。其后,新车上市的速度开始加快。
学习丰田 持续改善
出任天津一汽总经理前,王刚在一汽丰田工作多年,对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深有感触。
当王刚怀着满腔热情走进天津一汽工厂,眼前的景象大大出乎他的想象:车间工人有的在洗衣服,有的干脆躺在板凳上睡觉。
王刚明白,要改变现状,需要“一点一滴去做”、“不要急于求成,并不是想到了就能马上做到”。王刚为天津一汽开出了“学习丰田”、持续改善的药方,决定采用降低采购成本、工艺改善、节能减排改造、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等措施,持续挖掘内部成本潜力。
由于天津一汽做经济型轿车的定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因为做经济型轿车,质量做不好活不下去,成本问题解决不了永远过得很艰难。我们认为目前的成本还有继续优化的潜力可挖。比如抓好了质量本身就是降成本,我们工作效率如果能提高30%成本就会大大的降低。应该说在这些方面我们还要很好的向丰田学习,企业内部的成本还有很多地方可挖。”王刚这样说。
王刚在面前繁杂的事务中选取了两块“试验田”:一是天津一汽华利,二是发动机厂。
2008年,天津一汽重组一汽华利。这是一个已经没有生命力的濒危企业,彼时一汽华利已停产3年,资产负债率高达380%,华利工厂整合时,2000人的工厂人均年龄46岁,只有5个大学生。为拯救华利,天津一汽不仅每年投入1亿元帮助其转型,还对华利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现在的华利有全新的厂房、全新的设计、全新的设备,全新的产品结构、15万辆的产能规模,连续3年员工工资上涨,成为天津一汽的新增长点。
“过去认为是一大包袱,现在一定要成为一大财富。”王刚这样对华利员工讲。
发动机在汽车企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王刚将天津一汽发动机厂作为持续改善的重点。经过全方位、多层次的改善之后,现在天津一汽发动机厂年售后索赔率降低20%,每年的成本改善在6%~7%之间,工作效率提高了3倍。王刚对记者说:“以前一个工人一年只能生产60多台发动机,现在能生产177台。”内涵式的变化正在悄悄发生。
2009年,当质疑丰田的声音越来越多时,王刚领着天津一汽学习丰田已经3年,在产品结构、产品销量、工厂改造以及管理架构方面都开始呈现出新的面貌。
天津一汽2011年年报显示,华利公司 15万辆整车生产能力已建成投产;新研发中心的建设主体工程已经完工;5万台发动机和 10万台变速器能增改造项目业已完成。
今年以来,天津一汽针对市场变化,加速推出新产品。北京车展,天津一汽展出了新车威志V5,引来了众多关注的目光。其最大亮点是创新性导入了“智能双I”理念——I-Save 我节能,I-Safe我安全。
在油价高企的时代,天津一汽在节能方面做了不少文章。据介绍,威志V5不仅是被动降低能耗,更是主动提高能效。搭载VCT-I技术的高性能发动机,配合全新引入的ISS智能节油系统和EPS电子助力系统,更适合在城市拥堵路况中行驶,节能效果明显,百公里综合油耗最低达到5.6升/百公里。威志V5智能节油型及旗舰型产品,完全满足国家三阶段“节能产品 惠民工程”的要求,享受国家3000元惠民补贴,并达到了国五的环保标准。
在安全方面,威志V5不只是被动防护,更是主动防患未然。TPMS胎压报警系统、BOS刹车优先系统和ISO-FIX儿童安全座椅固定装置等先进的安全技术装置,更能全方位地保证驾乘人员的行车安全。
“十二五”期间,天津一汽将投放9款新车,到2015年,要实现产销60万辆的目标。在打造“新夏利、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突破”的三新战略指引下,以产品升级、质量提高、规模扩大、品牌提升和体系做强为工作主线,实现产品竞争力、产品质量等六方面的突破,使天津一汽能够长期可持续发展,实现“造小车精品、做小车大师、建核心企业”的企业愿景。或许,天津一汽的蜕变还不够迅捷,但只要方向明确,不断进步,希望就在眼前。
曾经的辉煌
李安定在《车记——亲历·轿车中国30年》一书中这样写道:
在90年代,中国轿车“三小”,特指天津夏利、广州标致、北京吉普三个地方项目。1984年,天津引进日本大发技术生产微型面包车。两年后,作为一种变形车,引进了大发刚刚投产的1升排量夏利微型轿车。邓小平看了夏利,夸赞不错,于是这个车型就小打小闹地干起来。1987年,夏利入围“三小”,更是埋头苦干,到1994年,已经形成5万辆的生产能力。……对于百姓大众来说,夏利是继“面的”之后享受轿车文明的一个台阶。夏利价格不到10万元,省油,车身短小灵活,维修成本低,颇受百姓待见。当时中国出租车保有量中天津夏利占39%,坐了头把交椅。
辉煌时期的夏利号称是“小小夏利车,红遍全中国”。上世纪90年代,夏利成为人们争相抢购的对象。很多人的有车生活是从夏利开始的。有资料记载,当时很多人为了抢到一辆车,甚至用砖头拍车,用钥匙划车来占位说,“这车是我的了。”到2009年,已经累计实现产销130万辆。
由于夏利车的良好口碑、天津夏利作为“三小”之一的特殊身份,夏利车成功占据了出租车的市场。有资料显示,截止1996年,国内出租轿车有80%以上是夏利,2000年夏利仍然占出租市场的三分之一,直到现在,乘坐出租车时,仍能听到一些老司机对夏利的怀念。
随着时代的变迁,天津夏利走入低谷。夏利的转折点,始于2000年中国加入WTO。到2001年年产只有5万辆,连续几年出现亏损,曾经叱咤全中国的夏利车渐渐被人们遗忘。
2002年一汽集团和天汽集团重组,积重难返的天津夏利开始逐步恢复生机。8月,许宪平上任后提出天津一汽应定位“经济型轿车自主研发的生产基地”,并将打造3万至5万元可靠性高的小型车作为突破口。3年后,天津一汽重获新生,产能提高了近一倍,销量增长两倍多。随后,新车型开始接连推出,2003年推出夏利A系列后,销量达到8万辆;2004年推出夏利N3,产销量上升到13万辆。
靠自己的双腿站起来
2006年以前,天津一汽的产品生产停留在简单组装阶段。按夏利企业内部人的说法是:“卖的都是速冻饺子,皮儿、馅儿都有了,只需要煮熟了把它卖出去就行。至于怎么和面,馅怎么拌才好吃,我们并不知道。”
2006年,王刚就任天津一汽总经理后,决心改变天津一汽不能自己造车的状况。
“我们过去企业在困难的时候,特别是在2000年、2001年的时候,我们大概有200多名大学生从企业离开了,这是我们最痛心的一件事情……我们现在这个企业也建立了博士后的工作站,同时引进了5名博士、45名硕士,在这些方面都将成为下一步支撑我们自主研发很关键的因素。”王刚对媒体说。
2010年,一款时尚小车威志V2的上市开始改变消费者对天津一汽的印象。其稍显时尚的外观,让习惯了天津一汽多年来单调车型的消费者感到一阵变革的清风。
威志V2是基于丰田旗下成熟的NBC平台,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研制推出的。由于自身基础薄弱,加上当时王刚下定决心要完全自主开发,这款新车,耗费资金2个亿,用时3年左右才正式推出。
作为一汽集团自主小型车生产基地,王刚坚持天津一汽在集团的定位,“一是靠自己独立过日子,不向爹妈伸手,还能帮助自己的兄弟(华利);二是要下大力气搞自主研发,自主创新。”
据一些天津一汽4S店反映,尽管“小问题比较多”,但现在威志V2仍然是市场销售的主力车型之一。令人欣慰的是,天津一汽终于“靠自己的双腿站起来” (王刚语)了。
王刚也承认,这样的代价是开发时间过长,导致产品换代周期过长,影响了产品对市场做出及时的回应。
威志V2之后,王刚改变了完全依靠自己搞新车开发的路子,开始尝试与国际上的大公司合作开发。其后,新车上市的速度开始加快。
学习丰田 持续改善
出任天津一汽总经理前,王刚在一汽丰田工作多年,对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深有感触。
当王刚怀着满腔热情走进天津一汽工厂,眼前的景象大大出乎他的想象:车间工人有的在洗衣服,有的干脆躺在板凳上睡觉。
王刚明白,要改变现状,需要“一点一滴去做”、“不要急于求成,并不是想到了就能马上做到”。王刚为天津一汽开出了“学习丰田”、持续改善的药方,决定采用降低采购成本、工艺改善、节能减排改造、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等措施,持续挖掘内部成本潜力。
由于天津一汽做经济型轿车的定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因为做经济型轿车,质量做不好活不下去,成本问题解决不了永远过得很艰难。我们认为目前的成本还有继续优化的潜力可挖。比如抓好了质量本身就是降成本,我们工作效率如果能提高30%成本就会大大的降低。应该说在这些方面我们还要很好的向丰田学习,企业内部的成本还有很多地方可挖。”王刚这样说。
王刚在面前繁杂的事务中选取了两块“试验田”:一是天津一汽华利,二是发动机厂。
2008年,天津一汽重组一汽华利。这是一个已经没有生命力的濒危企业,彼时一汽华利已停产3年,资产负债率高达380%,华利工厂整合时,2000人的工厂人均年龄46岁,只有5个大学生。为拯救华利,天津一汽不仅每年投入1亿元帮助其转型,还对华利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现在的华利有全新的厂房、全新的设计、全新的设备,全新的产品结构、15万辆的产能规模,连续3年员工工资上涨,成为天津一汽的新增长点。
“过去认为是一大包袱,现在一定要成为一大财富。”王刚这样对华利员工讲。
发动机在汽车企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王刚将天津一汽发动机厂作为持续改善的重点。经过全方位、多层次的改善之后,现在天津一汽发动机厂年售后索赔率降低20%,每年的成本改善在6%~7%之间,工作效率提高了3倍。王刚对记者说:“以前一个工人一年只能生产60多台发动机,现在能生产177台。”内涵式的变化正在悄悄发生。
2009年,当质疑丰田的声音越来越多时,王刚领着天津一汽学习丰田已经3年,在产品结构、产品销量、工厂改造以及管理架构方面都开始呈现出新的面貌。
天津一汽2011年年报显示,华利公司 15万辆整车生产能力已建成投产;新研发中心的建设主体工程已经完工;5万台发动机和 10万台变速器能增改造项目业已完成。
今年以来,天津一汽针对市场变化,加速推出新产品。北京车展,天津一汽展出了新车威志V5,引来了众多关注的目光。其最大亮点是创新性导入了“智能双I”理念——I-Save 我节能,I-Safe我安全。
在油价高企的时代,天津一汽在节能方面做了不少文章。据介绍,威志V5不仅是被动降低能耗,更是主动提高能效。搭载VCT-I技术的高性能发动机,配合全新引入的ISS智能节油系统和EPS电子助力系统,更适合在城市拥堵路况中行驶,节能效果明显,百公里综合油耗最低达到5.6升/百公里。威志V5智能节油型及旗舰型产品,完全满足国家三阶段“节能产品 惠民工程”的要求,享受国家3000元惠民补贴,并达到了国五的环保标准。
在安全方面,威志V5不只是被动防护,更是主动防患未然。TPMS胎压报警系统、BOS刹车优先系统和ISO-FIX儿童安全座椅固定装置等先进的安全技术装置,更能全方位地保证驾乘人员的行车安全。
“十二五”期间,天津一汽将投放9款新车,到2015年,要实现产销60万辆的目标。在打造“新夏利、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突破”的三新战略指引下,以产品升级、质量提高、规模扩大、品牌提升和体系做强为工作主线,实现产品竞争力、产品质量等六方面的突破,使天津一汽能够长期可持续发展,实现“造小车精品、做小车大师、建核心企业”的企业愿景。或许,天津一汽的蜕变还不够迅捷,但只要方向明确,不断进步,希望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