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实践性作业进行课题探究的缘起
1、国内教育现状带来的深思。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存在让学校在孩子们眼里成为了刑场,所谓巩固知识、锻炼技能的作业既单调又枯燥,毫无乐趣,让他们疲于应付、苦不堪言,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遏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也就无从实现对于知识的自主建构。
2、美国教育带来的感触。美国小学生作业其实也不少,但他们的作业重在实践,内容延伸至社会,旨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习的兴趣。如,一节写作课后,老师简单的教授相关知识后,会告知学生最近发生的某个新闻事件,让他们回家去搜集各个新闻媒体是怎么报道的,研究各家媒体不同的表述方式。这让学生可以跟入微地观察社会,从而让学生兴致盎然,既巩固了知识,又深入地了解了社会,培养了他们参与社会的意识。
3、我市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改革的春风。“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是我市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它抛弃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它的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它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自主交流、自主发展、自主巩固、自主检测的平台,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它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把交流的平台交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创造的潜能自然在学生的身上迸发。
二、对于实践性作业的初步定义
本课题所提出的“实践性”是指作业设计既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飞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改良作业的形式与内容,让作业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建立联系,给他们提供自主探索、表现个人才华的机会,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素养都得到提高,实现对于知识体系的建构。
三、对于实践性作业研究的内容
(一)实践性作业的内容
1、心理类。以书信的形式与父母、老师谈心;以日记、周记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感:2、生活类。如洗衣、做饭、整理房间等:3、科学类。如培植植物、饲养小动物、搜集了解科普知识:4、社会类。如对某社会现象的探讨;对家乡生态环境的调查:5、艺术类。如绘画、手工制作、自编课本剧等。
(二)实践性作业的特征
1、学科整合性。小学的语文、数学、品德、音乐、美术、体育等各门学科都有其内在的联系,因此可以进行有机的整合。 学习《孔子游春》,可以查找文中相关人物的故事并交流自己的感受。学习《欢乐的泼水节》可以让学生观看节日视频,然后可以通过绘画或是文字的形式并把自己的心理感受表达出来,还可以进一步对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进行调搜集整理。
2、围绕中心目标的自主开放性。实践性作业从生活中取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由学生所关注的热点确定中心。特别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践方向,这既符合学生个体的需求,又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了机会。
例如学习《嫦娥奔月》一课,学生可以围绕“月”这一中心,自主展开实践性探究。(1)心理类:如用小短文表述自己对嫦娥的赞美或对逄蒙的批判;(2)生活类:相关的风俗习惯调查,例如赏月、月饼等;
(3)科学类:月的阴晴圆缺、桂花的相关知识;(4)社会类:如“逄蒙”出现的原因分析
3、契合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实效性。实践性作业它取材于生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整合性。不同的途径和不同的视角构成的学习结果显然也是不同的,但是通过学生的交流展示,我们就可以实现学生对于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实践性作业的优势
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强调学生个人独立完成,机械的复习课堂所授知识内容;实践性作业既主张学生自主学习,又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传统的作业由教师统一布置,题型一致,答案千篇一律;实践性作业要求教师既考虑课堂教学的主导性,又充分地依据学生生活,提炼中心,由学生自主选择,自我探究,作业的答案也是百花齐放、充满个性。实践性作业的呈现方式众多,它可以是语言表达型的,如讲故事;也可以是观察记录性的,如观察植物的生长、气候的变化;可以是调研型的,如搜集民风民俗资料、调查环境问题;可以是外出操作的,如参观博物馆、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还可以是制作类的,如绘画、手抄报制作。甚至实践性作业还可以互相结合,多种类型适时呈现。
(四)关于实践性作业的评价
由于实践性作业的特性,教师对学生实践性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不能完全采用常规的传统模式。按照实践性作业的目标和特征,对于实践性作业的评价应关注以下重点。
1、不惟结果,关注过程发展。实践性作业的评价应重视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思维方式的蜕变、严谨态度的形成、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2、不惟方式,提倡创新。学生审视问题的视角不同,感情评判的视野不同,结果也不尽相同。所以教师不能简单地用好坏来评断,而应关注学生作业是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创新。
3、不惟个体,鼓励合作。实践性作业的目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展,所以对学生实践性作业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知、情、意、行的多元素提升空间。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更要欣喜的看到学生的合作意识的诞生与合作探究带来的可喜成果。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新港实验小学 江苏】
1、国内教育现状带来的深思。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存在让学校在孩子们眼里成为了刑场,所谓巩固知识、锻炼技能的作业既单调又枯燥,毫无乐趣,让他们疲于应付、苦不堪言,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遏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也就无从实现对于知识的自主建构。
2、美国教育带来的感触。美国小学生作业其实也不少,但他们的作业重在实践,内容延伸至社会,旨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习的兴趣。如,一节写作课后,老师简单的教授相关知识后,会告知学生最近发生的某个新闻事件,让他们回家去搜集各个新闻媒体是怎么报道的,研究各家媒体不同的表述方式。这让学生可以跟入微地观察社会,从而让学生兴致盎然,既巩固了知识,又深入地了解了社会,培养了他们参与社会的意识。
3、我市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改革的春风。“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是我市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它抛弃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它的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它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自主交流、自主发展、自主巩固、自主检测的平台,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它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把交流的平台交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创造的潜能自然在学生的身上迸发。
二、对于实践性作业的初步定义
本课题所提出的“实践性”是指作业设计既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飞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改良作业的形式与内容,让作业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建立联系,给他们提供自主探索、表现个人才华的机会,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素养都得到提高,实现对于知识体系的建构。
三、对于实践性作业研究的内容
(一)实践性作业的内容
1、心理类。以书信的形式与父母、老师谈心;以日记、周记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感:2、生活类。如洗衣、做饭、整理房间等:3、科学类。如培植植物、饲养小动物、搜集了解科普知识:4、社会类。如对某社会现象的探讨;对家乡生态环境的调查:5、艺术类。如绘画、手工制作、自编课本剧等。
(二)实践性作业的特征
1、学科整合性。小学的语文、数学、品德、音乐、美术、体育等各门学科都有其内在的联系,因此可以进行有机的整合。 学习《孔子游春》,可以查找文中相关人物的故事并交流自己的感受。学习《欢乐的泼水节》可以让学生观看节日视频,然后可以通过绘画或是文字的形式并把自己的心理感受表达出来,还可以进一步对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进行调搜集整理。
2、围绕中心目标的自主开放性。实践性作业从生活中取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由学生所关注的热点确定中心。特别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践方向,这既符合学生个体的需求,又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了机会。
例如学习《嫦娥奔月》一课,学生可以围绕“月”这一中心,自主展开实践性探究。(1)心理类:如用小短文表述自己对嫦娥的赞美或对逄蒙的批判;(2)生活类:相关的风俗习惯调查,例如赏月、月饼等;
(3)科学类:月的阴晴圆缺、桂花的相关知识;(4)社会类:如“逄蒙”出现的原因分析
3、契合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实效性。实践性作业它取材于生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整合性。不同的途径和不同的视角构成的学习结果显然也是不同的,但是通过学生的交流展示,我们就可以实现学生对于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实践性作业的优势
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强调学生个人独立完成,机械的复习课堂所授知识内容;实践性作业既主张学生自主学习,又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传统的作业由教师统一布置,题型一致,答案千篇一律;实践性作业要求教师既考虑课堂教学的主导性,又充分地依据学生生活,提炼中心,由学生自主选择,自我探究,作业的答案也是百花齐放、充满个性。实践性作业的呈现方式众多,它可以是语言表达型的,如讲故事;也可以是观察记录性的,如观察植物的生长、气候的变化;可以是调研型的,如搜集民风民俗资料、调查环境问题;可以是外出操作的,如参观博物馆、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还可以是制作类的,如绘画、手抄报制作。甚至实践性作业还可以互相结合,多种类型适时呈现。
(四)关于实践性作业的评价
由于实践性作业的特性,教师对学生实践性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不能完全采用常规的传统模式。按照实践性作业的目标和特征,对于实践性作业的评价应关注以下重点。
1、不惟结果,关注过程发展。实践性作业的评价应重视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思维方式的蜕变、严谨态度的形成、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2、不惟方式,提倡创新。学生审视问题的视角不同,感情评判的视野不同,结果也不尽相同。所以教师不能简单地用好坏来评断,而应关注学生作业是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创新。
3、不惟个体,鼓励合作。实践性作业的目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展,所以对学生实践性作业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知、情、意、行的多元素提升空间。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更要欣喜的看到学生的合作意识的诞生与合作探究带来的可喜成果。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新港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