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砂养胃汤加减结合针刺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来源 :辽宁中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angfeng0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香砂养胃汤加减结合针刺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共计纳入157例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均由该院2017年1月-2019年9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78例)口服瑞巴派特片治疗,观察组患者(7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香砂养胃汤加减及针刺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内镜检查积分变化及中医证候(胃脘隐痛、喜按喜暖、神疲乏力、食后胀满、大便稀溏、纳呆食少)积分变化、治疗后胃脘隐痛、腹胀、嗳气、反酸恶心等症状改善时间、患者不良反应及6个月后疾病复发率.结果 与对照组(84.62%,66/78)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4.94%,75/79)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内镜检查积分、胃脘隐痛、喜按喜暖、神疲乏力、食后胀满、大便稀溏、纳呆食少等中医症状积分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内镜检查积分、胃脘隐痛、喜按喜暖、神疲乏力、食后胀满、大便稀溏、纳呆食少等中医症状积分下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内镜检查积分、胃脘隐痛、喜按喜暖、神疲乏力、食后胀满、大便稀溏、纳呆食少等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脘隐痛、腹胀、嗳气、反酸恶心等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0.00%),P>0.05,而观察组患者6个月复发率(0.00%)低于对照组(5.13%,4/78),P<0.05.结论 香砂养胃汤加减结合针刺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佳,患者恢复好,恢复快,无不良反应,6个月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及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痛舒膏联合腕踝针及硫酸吗啡治疗肝癌骨转移疼痛临床疗效.方法 将肝癌骨转移疼痛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1组采用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对照2组采用痛舒膏联合腕踝针治疗,观察组采用痛舒膏联合腕踝针及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3疗效并做比较.结果 观察组疼痛疗效总有效率(95.0%,19/20)明显高于对照1组(80.0%,16/20)和对照2组(75.0%,15/20) (P <0.05).治疗后观察组卡氏评分提高率(50.0%,10/20)明显
目的 观察用热淋清颗粒联合左氧氟沙星预防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尿路感染的效果,并探究其对结石排净率、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于该院临床就诊的110例接受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热淋清颗粒联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统计两组患者术后2周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观察患者主要症状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统计结石排净率,监测肾功能变化,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
胃的探讨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的心脏康复联合参芪五味子汤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该院2017年11月-2019年11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予以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的心脏康复联合参芪五味子汤方案治疗.干预前、出院时分别评价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scale,WHOQOL-BREF),记录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发作程度、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eattle
卵巢癌是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妇女的生命和健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中华文化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和中医中药的有机结合,使作为祖国医学瑰宝的中医中药在治疗卵巢癌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工 作者的重视.现对中医药在卵巢癌治疗中的作用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发现中医药在抗肿瘤、缓解化疗后的不适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骨髓抑制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中医药治疗卵巢癌的实验研究发现:单味中药或中药复方可以提高卵巢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诱导其凋亡、有效抑制卵巢癌血管的生
卒中后抑郁易被患者及其家属误认为因卒中而产生的心理负担,加之诊断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等因素,造成卒中后抑郁的漏诊率极高,其临床发病率被严重低估.卒中后抑郁作为脑卒中后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并发症之一,严重阻碍神经功能的恢复,增加患者致残率、复发率和病死率.因此,对卒中后抑郁的积极治疗是极其必要的.卒中后抑郁的治疗西医以抗抑郁药物为主,临床应用均可不同程度显效,但存在如起效慢、疗程长、部分不良反应大、撤药综合征等,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应用.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涉及生理、心理、社会、遗传等多层面,临床症状具有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