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fy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初中英语阅读理解在中考中比重越来越大,不仅如此,阅读理解题目也越来越灵活,越来越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平时的积累功力。所以想要提高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题的能力,就要明确初中阅读理解考查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在了解文章的基础上,抓住首尾句;认真仔细、逐步答题;平心静气,不急躁,仔细检查,减少误差。严格说来,阅读理解主要要求是:1.掌握阅读主旨大意,用以说明主旨大意的事实和细节;2.既理解具体事实,也理解抽象的概念;3.既理解字面意思,也理解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以及意图等。
  【关键词】阅读理解 解题 技巧
  现在的阅读理解题主要是测试学生对英语语篇和理解的能力,作为一种比较好的考查和检测形式,已成为中考的必考题型,阅读理解试题的篇幅在中考题中的比重逐渐增多,约占试题总分的30~45%左右。为使考生完全掌握该题的做该题的做题方法,笔者总结以下几点,希望对广大学生有所帮助。
  一、弄清问题点,做到心中有数
  解题前就是要先看问题再通读全文,一般阅读理解的精华都会在提问里面被提及,分清楚不同题目的不同的考察点,不同的题目要不同地对待,在看完所有问题后就将全文浏览一下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对于问题的整体把握就更加有信心了。
  1.分清考察点,不同问题不同样对待。首先是阅读理解的细节事实题,做这类题的一般方法是先要找出题干或是选项中的关键字,再通过scanning快速确定该细节在文中的信息源,仔细对照题目要求,再排除或选择。
  是非判断题一般都遵循这样的规律;“三对一错或三错一对”。若该信息句是长句或难句,要学会找出主干部分,分析句子结构,正确理解信息句的意义。例证题一定要注意以一些副词的提示句入手,找出细节出处。
  排序题要先仔细观察选项,找出首尾相同的选项分组,进而通过具体细节信息比较进行排除和选择,一定要仔细审题。主旨大意题要注意首尾两段,要分情况来处理:如果主旨表达是一致的,那么文章的主旨便是两段重复表明的语句内容表达,找出选项中与归纳的主旨表达重复最多的选项即为最佳答案;如果主旨表达不一致,则需要观察文章的段落篇幅量是倾向于首段或是尾段,从而确定主旨段落。
  2.细读全文,抓住要点。要确定所需查找的信息范围,同时注意观察信息的特点。例如:如果问题或选项涉及到人名或者地名,就应该找首字母大写的单词;如果问题或选项涉及时间、日期、数字,就应该查看具体的数据。还要注意试题难易,应暂时绕开那些少数较难的题目,先做最有把握、最熟悉的题目,也就是此类题直接从文章中找到的。而对于那些要通过对文章归纳判断、逻辑推理的题目,需要再对全文快速阅读,仔细分析思考,反复对比、推敲选出正确答案。
  若文章短可先读短文,若文章长,先把文章后面的问题看一遍,然后带着问题去看文章,可以帮助你去掉杂念,提高阅读速度和解题的正确性。要善于找关键句,可以帮助你掌握文章的全貌,理解文章的主干。此外,还应该细读文章,因为有时的试题是考细节。可以边读边用铅笔做点标记,把有关的画出来,一目了然。
  二、屏气凝神,通读全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作为一个主要的教学目标,阅读理解题也是中考的一种重要题型。初中“阅读理解”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求学生能较快将一篇短文理解并且解答问题。但是在中考阅读理解中的要求就是在做阅读前就是要聚精会神,通读全文,将全文的大概意思了然于胸,这样对于做题是十分有益的。
  1.细品全文,边读边记录。可边读边用铅笔做些记录,把有关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起因(即五个W:who,what,when,where,why)划出来。这样处理之后,你对文章的内容和细节便会胸有成竹,对事态的发生、发展和解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理解大意,初选答案。一般短文都设有五个题目,对那些表层理解的题目可以断然选定。对那些深层理解的题目,应再查阅原文,但决不是简单重读,应找出依据,把所答案代入文中,再确定正误。在确定答案时,对文章和题中的词语应结合上下文思考其确切意思,切忌望文生义,作出错误的判断。
  2.复读全文,核对答案。要用全文的主题思想统率各思考题,研究其内在的联系和逻辑关系,并依次审核那些未获解答的题,对照题目,推测判断,确保理解无误。
  瞻前顾后,首尾突破。对一些具体的事情不要拘泥于一词一句,而应从短文整体考虑,从主线向外扩展,打开思路,前后上下对照。这样,应该减少“钻牛角尖”和“繁琐分析”。大多数短文,尤其是新闻报道或议论文的第一段,或每段的第一句,常包含了全文的主要信息或基本观点;而结尾部分常是结局或结论,寓言或幽默文字的结尾也往往是点晴之笔或值得玩味之处。因此,抓住首尾往往抓住了主要方面,主要问题解决了,次要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1]李路华.细节理解题重在理解细节[J].广东教育(高中版), 2010(3).
  [2]曾治琴.谈阅读理解解题[J].考试(高考文科版),2010(2).
  [3]叶延滨.不算灵感算发现[J].群言.2010(3).
其他文献
【摘要】中英文化语境的差异影响着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翻译。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必须了解不同民族语言的文化内涵而采纳不同的翻译方法。本文探讨汉语网络流行语的文化特征,解析中英文化语境的差异,强调文化语境对网络流行语的翻译的重要性,最后将从文化语境的视角探讨翻译网络流行语的方法。  【关键词】中英文化 语境差异 英译  汉语网络流行语是近几年发展极其迅速的语言现象,作为新的文化载体,它包含着大量的文化特征和
【摘要】在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中,听居首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技能。听力理解处于语言学习的中心地位。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环节。中考英语听力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在一定的语境或情景中所表现出的快速反应并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对语段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把感知到的声音转化为信息,将预测内容与所听内容相匹配。听力历来是中学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如何提高学生听的能力,是广大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而解
【摘要】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英语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人们对信息的检索和阅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英语水平。因此,英语教育一直在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索五年制高职英语阅读“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展开读前准备、读中思考、读后拓展三个教学活动,以提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模式 五年制高职 英语阅读教学 
【摘要】尤金·奈达是当代翻译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其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功能对等”论。傅雷是我国杰出的翻译家,他的主要理论是“神似说”,并主张将原文“化为我有”。本论文将分别介绍奈达的“功能对等论”和傅雷的“神似说”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同和差异。将二人的翻译思想进行分析对比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其理论内涵,求同存异,共同进步。  【关键词】功能对等 神似说 异同  中西译论中对于翻译本质的讨论分歧并不大,他们
【摘要】目前中职英语教学主要存在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不足等问题,因此仅依靠传统课堂教学难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能有效突破课堂教学在时间、空间及教学形式上的局限,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而如何将微课有效的应用到中职英语教学中去是目前广大中职英语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出发,结合微课的特点及优势,针对英语基础教学的难
【Abstract】The present thesis is an attempt to examine Lin Yutang’s Aesthetic Orientation and its embodiment in his translation thematization.  【Key words】Aesthetic orientation; translation thematizati
人工智能即让机器实现人的智能.想象一下,通过人工智能,在未来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个像哆啦A梦一样智能的机器人.当然,现在的人工智能还没有达到那个程度.但是,它确实正在悄
期刊
本文通过采用查阅以往研究资料的方式,辅以对相关研究对象的访谈及日常教学管理的观察,对广西某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现状进行研究,从高职院校和学生两方面
【摘要】成语体现了汉语的特色,是汉语的精华所在。在成语翻译过程中,翻译错误或翻译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汉语和英语间的文化差异。本文以与“猴”相关的成语为例,对这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在翻译的策略选择上,可在同义习语借用、直译、意译和增添法这四种策略中,根据上下文情境并对各种因素,特别是文化因素加以全面考虑的后选择合适的方法。  【关键词】文化差异 成语 翻译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对于语
【摘要】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而固定的语言表达方式,是民族语言文化的精华,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本论文从文化的角度入手,通过列举大量例子阐述了习语的起源及所蕴含的文化特点,论述了习语的可译性,旨在提供翻译英语习语的几种常用方法,以期对今后进行习语翻译研究的学者提供建设性的线索。  【关键词】习语 文化 翻译方法  一、引言  十九世纪,文化研究在西方十分流行,并于八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