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课题为:宜宾市科技局一般项目课题名称: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与宜宾市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立项编号:2013RY016
摘 要: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的核心,是经济运行的血脉,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利于充分发挥金融的核心作用,而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则有利于金融核心价值的实现。笔者基于对宜宾金融生态环境的了解,就如何优化金融环境提出粗浅的建议。
关键词:绿色金融;金融生态环境
2004年12月,《金融时报》刊发了周小川行长在“经济学50年论坛”所作的《完善法律制度,改进金融生态》的报告,将生态概念引入到金融领域。这一概念的提出,从逻辑上看,是运用生态学的方法和成果来分析和考察金融问题,因金融系统是在一定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环境下形成的,用生态学的观点,更能体现金融系统本身及其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现经十几年变迁,中国金融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融生态环境也得到极大改善,但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和问题,因此基于金融生态的视角研究这些问题,对推动金融体制的改革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金融生态环境界定
“金融生态”源自“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化的系统,有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两部分组成。金融生态借鉴自然生态的特征,由金融主体系统和金融生态环境系统两部分组成的。金融主体和金融生态环境相互依赖,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决定金融主体的生存状况、良性运转等,因此,研究金融生态环境将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就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从不同角度探讨过,而笔者结合当前金融生态环境的各个要素,将概念定义为:由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组成及与金融主体形成和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制度、体制和传统环境。
二、金融生态环境构成要素分析
金融生态环境与金融主体是一种互动关系,分析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主体的影响,应着眼于分析该环境对主体在行为和运行后果等方面的影响,如在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下,金融运作的效率高,成本低,且良性的运作后果对金融主体的行为产生正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从而约束或抑制金融主体的投机行为。因此,要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需要确定并分析该环境的组成要素,为更好分析金融生态环境,笔者选取城市作为分析对象,因城市作为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承载着经济、文化、资源和信息等因素。根据城市经济体的特点,笔者将评价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的构成要素分为以下六项:
表1中六个要素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有:经济基础居于核心地位,经济基础是金融生态环境生存和成长的物质基础;2.企业是金融机构与金融生态环境交流的媒介,是衡量金融生态环境是否良好运行的核心特征;3.金融是衡量金融生态环境好坏的“晴雨表,金融兴旺则经济发达,金融生态环境也就较好,反之则较差;4.法治环境是维持金融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保证,只有法治环境好,才能促进经济及金融业的发展,进而利于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5.信用环境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石,若政府、个人、机构、企业等信用缺失,则无法实现效能的最大化,因此良好的信用环境是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必备条件;6.在以政府为主导的现行体制下,政府是否过度干预金融是衡量金融生态环境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宜宾金融生态环境现状
1.宜宾金融生态环境总体运行平稳,存贷款均有所增加
以2015年宜宾市统计来看(见表2),在存款方面,2015年年末全市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914.21亿元,比年初增加229.12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911.25亿元,增加228.66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55.91亿元,增加151.95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54.48亿元,增加153.53亿元。在贷款方面,2015年末主要农村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317.5亿元,比年初增加156.52亿元。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256.37亿元,增加51.58亿元。其中,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21.75亿元,增加3.43亿元;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234.61亿元,增加48.15亿元。
2.宜宾市企业发展依然较弱
一个地区企业发展状况,是衡量金融生态环境是否良好运行的重要特征。宜宾经多年努力,企业获得快速发展,但宜宾市龙头企业较少,多为中小企业,抗金融风险的能力较差,近两年受经济下行影响,企业债务增多,部分企业面临资金周转困难,而中小企业生存现状更不容乐观。其次,大多数新建的中小企业缺乏流动资金,如近几年在全民创业的广泛发动下,宜宾新建了一些中小企业,这些新建的中小企业经多方筹集资金建立后,却面临着缺乏资金而无法正常运转.政府为促进企业发展,也出台了一些助推企业发展,解决资金困难的措施,以2015年为例,宜宾市帮助企业申报2015年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共获得支持项目15个,资金589万元,为27户企业直接减少生产成本或增加收益1.1亿元;开展中小微企业银企项目融资对接,达成融资合作协议129个项目,签约金额115.76亿元。加大奖补力度。将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纳入扶持重点,对“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分别给予企业5000元、5万元、10万元补助;对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的企业,给予5万元补助。虽然这些措施缓解了某些中小企业的燃眉之急,但没有从源头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3.政府、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尚未理顺
政府和银行之间的关系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重要的内容。我国金融改革努力的方向是打破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三位一体的关系,即政企分离、政银分离、银企分离,增强金融机构的独立性。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本应是金融市场秩序的保护者,但目前来看,政府却超越公共服务的职能,过多对金融进行干预,影响了金融部门的独立性和金融良性竞争,既而影响了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另外,政府的协调力度不到位,影响了银企之间的沟通交流,近两年宜宾不良贷款占比依然较高,且不良贷款处置难度和压力加大,而一旦形成贷款风险,政府因没有出台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保护债权安全,保证银行收回贷款,银行只能通过法院,但往往是赢了官司却不赢钱,这加剧了银企的矛盾,也使社会信用环境受到极大的影响。 四、优化宜宾金融生态环境对策建议
金融生态环境优化依赖于社会各个要素的密切联系,而作为宜宾市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和金融业持续发展,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市政府要从支持金融发展大局出发,为金融主体发展提供条件
首先,市政府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存款的作用,建立银行与与中小企业沟通交流机制,促进金融资源的转化。其次,政府不要过度干预银企的事务,要保持银企的独立性,并杜绝地区壁垒,并把信用建设与公民道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全市人民的道德素质。最后,要积极壮大宜宾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等地方性金融机构,规范发展融资性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准金融机构,积极设立五粮液集团财务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并引进更多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到宜宾设立分支机构,丰富宜宾的金融机构门类。
2.进一步深化信用体系建设,切实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为净化信用环境,打击金融诈骗,恶意拖欠和逃废债等行为,确保信贷资产的安全运行,市政府和法院、检察院应积极协助金融部门清查逾期贷款,盘活不良资产,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另外,要加快宜宾市征信系统的建设,促进信息公开化,逐步实现企业、个人信用信息共享;并有效落实各项失信联合惩戒措施,培育全社会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
3.加强法治建设,全面建设法制惩防环境
法治环境是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针对目前宜宾市出现的金融违法行为,除了要落实有关的法律制度外,还要在全市范围内加强宣传,对逃废债务行为保持严打态势,提高震慑效果,净化金融生态环境。其次,要进一步健全举报和监督机制,凡举报被查实的企业,依法实施联合惩戒,加大惩罚的力度;最后,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行为,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自觉抵制各类非法集资活动。
4.转换政府的职能,加强银、企的对接合作
政府要转换职能,首先,要加强与上级政府、上级金融监管部门及上级银行业机构的信息沟通。其次,引导建立良好的政银企互信关系,实现政府与金融单位、企业信息共享。并积极组织银企开展小范围、面对面的对接活动,促进银企间更加直接和有效的沟通交流。最后,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建立担保公司,为银企合作提供支撑和保障引导金融机构,帮助企业开展贷款到期周转,缓解企业的贷款周转压力。
参考文献:
[1]王颖,修国义,郭磊.黑龙江省金融生态环境的分析及优化[J].科技与管理,2011(2).
[2]李镔楠.金融生态环境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3]梁隆斌.金融生态文献综述[J].经济视角(下),2013(5).
摘 要: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的核心,是经济运行的血脉,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利于充分发挥金融的核心作用,而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则有利于金融核心价值的实现。笔者基于对宜宾金融生态环境的了解,就如何优化金融环境提出粗浅的建议。
关键词:绿色金融;金融生态环境
2004年12月,《金融时报》刊发了周小川行长在“经济学50年论坛”所作的《完善法律制度,改进金融生态》的报告,将生态概念引入到金融领域。这一概念的提出,从逻辑上看,是运用生态学的方法和成果来分析和考察金融问题,因金融系统是在一定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环境下形成的,用生态学的观点,更能体现金融系统本身及其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现经十几年变迁,中国金融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融生态环境也得到极大改善,但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和问题,因此基于金融生态的视角研究这些问题,对推动金融体制的改革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金融生态环境界定
“金融生态”源自“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化的系统,有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两部分组成。金融生态借鉴自然生态的特征,由金融主体系统和金融生态环境系统两部分组成的。金融主体和金融生态环境相互依赖,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决定金融主体的生存状况、良性运转等,因此,研究金融生态环境将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就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从不同角度探讨过,而笔者结合当前金融生态环境的各个要素,将概念定义为:由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组成及与金融主体形成和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制度、体制和传统环境。
二、金融生态环境构成要素分析
金融生态环境与金融主体是一种互动关系,分析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主体的影响,应着眼于分析该环境对主体在行为和运行后果等方面的影响,如在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下,金融运作的效率高,成本低,且良性的运作后果对金融主体的行为产生正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从而约束或抑制金融主体的投机行为。因此,要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需要确定并分析该环境的组成要素,为更好分析金融生态环境,笔者选取城市作为分析对象,因城市作为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承载着经济、文化、资源和信息等因素。根据城市经济体的特点,笔者将评价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的构成要素分为以下六项:
表1中六个要素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有:经济基础居于核心地位,经济基础是金融生态环境生存和成长的物质基础;2.企业是金融机构与金融生态环境交流的媒介,是衡量金融生态环境是否良好运行的核心特征;3.金融是衡量金融生态环境好坏的“晴雨表,金融兴旺则经济发达,金融生态环境也就较好,反之则较差;4.法治环境是维持金融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保证,只有法治环境好,才能促进经济及金融业的发展,进而利于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5.信用环境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石,若政府、个人、机构、企业等信用缺失,则无法实现效能的最大化,因此良好的信用环境是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必备条件;6.在以政府为主导的现行体制下,政府是否过度干预金融是衡量金融生态环境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宜宾金融生态环境现状
1.宜宾金融生态环境总体运行平稳,存贷款均有所增加
以2015年宜宾市统计来看(见表2),在存款方面,2015年年末全市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914.21亿元,比年初增加229.12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911.25亿元,增加228.66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55.91亿元,增加151.95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54.48亿元,增加153.53亿元。在贷款方面,2015年末主要农村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317.5亿元,比年初增加156.52亿元。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256.37亿元,增加51.58亿元。其中,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21.75亿元,增加3.43亿元;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234.61亿元,增加48.15亿元。
2.宜宾市企业发展依然较弱
一个地区企业发展状况,是衡量金融生态环境是否良好运行的重要特征。宜宾经多年努力,企业获得快速发展,但宜宾市龙头企业较少,多为中小企业,抗金融风险的能力较差,近两年受经济下行影响,企业债务增多,部分企业面临资金周转困难,而中小企业生存现状更不容乐观。其次,大多数新建的中小企业缺乏流动资金,如近几年在全民创业的广泛发动下,宜宾新建了一些中小企业,这些新建的中小企业经多方筹集资金建立后,却面临着缺乏资金而无法正常运转.政府为促进企业发展,也出台了一些助推企业发展,解决资金困难的措施,以2015年为例,宜宾市帮助企业申报2015年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共获得支持项目15个,资金589万元,为27户企业直接减少生产成本或增加收益1.1亿元;开展中小微企业银企项目融资对接,达成融资合作协议129个项目,签约金额115.76亿元。加大奖补力度。将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纳入扶持重点,对“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分别给予企业5000元、5万元、10万元补助;对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的企业,给予5万元补助。虽然这些措施缓解了某些中小企业的燃眉之急,但没有从源头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3.政府、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尚未理顺
政府和银行之间的关系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重要的内容。我国金融改革努力的方向是打破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三位一体的关系,即政企分离、政银分离、银企分离,增强金融机构的独立性。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本应是金融市场秩序的保护者,但目前来看,政府却超越公共服务的职能,过多对金融进行干预,影响了金融部门的独立性和金融良性竞争,既而影响了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另外,政府的协调力度不到位,影响了银企之间的沟通交流,近两年宜宾不良贷款占比依然较高,且不良贷款处置难度和压力加大,而一旦形成贷款风险,政府因没有出台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保护债权安全,保证银行收回贷款,银行只能通过法院,但往往是赢了官司却不赢钱,这加剧了银企的矛盾,也使社会信用环境受到极大的影响。 四、优化宜宾金融生态环境对策建议
金融生态环境优化依赖于社会各个要素的密切联系,而作为宜宾市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和金融业持续发展,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市政府要从支持金融发展大局出发,为金融主体发展提供条件
首先,市政府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存款的作用,建立银行与与中小企业沟通交流机制,促进金融资源的转化。其次,政府不要过度干预银企的事务,要保持银企的独立性,并杜绝地区壁垒,并把信用建设与公民道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全市人民的道德素质。最后,要积极壮大宜宾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等地方性金融机构,规范发展融资性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准金融机构,积极设立五粮液集团财务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并引进更多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到宜宾设立分支机构,丰富宜宾的金融机构门类。
2.进一步深化信用体系建设,切实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为净化信用环境,打击金融诈骗,恶意拖欠和逃废债等行为,确保信贷资产的安全运行,市政府和法院、检察院应积极协助金融部门清查逾期贷款,盘活不良资产,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另外,要加快宜宾市征信系统的建设,促进信息公开化,逐步实现企业、个人信用信息共享;并有效落实各项失信联合惩戒措施,培育全社会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
3.加强法治建设,全面建设法制惩防环境
法治环境是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针对目前宜宾市出现的金融违法行为,除了要落实有关的法律制度外,还要在全市范围内加强宣传,对逃废债务行为保持严打态势,提高震慑效果,净化金融生态环境。其次,要进一步健全举报和监督机制,凡举报被查实的企业,依法实施联合惩戒,加大惩罚的力度;最后,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行为,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自觉抵制各类非法集资活动。
4.转换政府的职能,加强银、企的对接合作
政府要转换职能,首先,要加强与上级政府、上级金融监管部门及上级银行业机构的信息沟通。其次,引导建立良好的政银企互信关系,实现政府与金融单位、企业信息共享。并积极组织银企开展小范围、面对面的对接活动,促进银企间更加直接和有效的沟通交流。最后,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建立担保公司,为银企合作提供支撑和保障引导金融机构,帮助企业开展贷款到期周转,缓解企业的贷款周转压力。
参考文献:
[1]王颖,修国义,郭磊.黑龙江省金融生态环境的分析及优化[J].科技与管理,2011(2).
[2]李镔楠.金融生态环境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3]梁隆斌.金融生态文献综述[J].经济视角(下),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