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需要发现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jf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第十二册《真情的回报》一课讲述了作者九岁时,因父亲生病住院,他毅然承担起家庭重担,在邻居的帮助下找到一份送报工作。开始他用一辆自行车推着送报,后来无力偿还父亲的医药费,只好卖掉自行车,每天他扛着沉甸甸的报袋挨家挨户送。因为作者诚实的劳动感动了邻居们,邻居们不但为他介绍新的客户,给他小费,还在圣诞节那天集体资助送给作者一辆崭新的自行车。
  两年前第一次执教时,我以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轻而易举,因为文章清新质朴,叙述简洁明快,容易读懂,可是教学效果却令我大失所望。
  再教此文,不敢轻率。反复研读文章,发现文章看似很简单其实却情真意切,想真正读懂并不容易。再三分析学生,找出了学生生活与文章背景之间的距离,决定为他们架设沟通的桥梁。精心设计教法,执教后才知道“真情”尽在不言中,需要我和学生用心发现。
  “圣诞节前夕,正好是星期四。晚上,我照常去收报费。我按响第一家的门铃,没人开门,走到第二家,也没人……走了一家又一家,每一家都没有人应门。我急得快哭出来了。明天——星期五,我必须上交报费。难道他们都在圣诞节前夜逛街去了不成?最后,我来到基尔恩先生家门口,按响了门铃。门忽然大开,我几乎是被基尔恩先生一下子拉了进去。”
  这段文字曾经被我一笔带过,这次,我发现其中的一个“疑点”:为什么订户们要全都集中在最后一家?让作者“走了一家又一家”?于是,就此让学生展开讨论,结果真如我所料,“疑点”成了“亮点”,成了学生理解“真情”的“生发点”。
  师(引读):那是圣诞节前夜,正好是我收报费的日子,晚上,我照常去——。我按响第一家的门铃——,走到第二家——,走了一家又一家……
  师(充满疑惑):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他们要把地点放在最后一家?这不是在捉弄作者吗?
  (引导学生同桌或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巡视时提醒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思考)
  生1:我想,他们是为了让“我”惊喜,当“我”濒临绝望时给我希望,那是一件令人多么高兴的事情啊!
  生2:他们选在圣诞节前夜也有特别的用意,因为这是个团圆的日子,“我”还要独自出来收报费,一定很孤独,他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为我精心设计了这次特别的聚会,一定会给“我”留下永生难忘的美好记忆。
  生3:在生活中,只有朋友和家人才会为我们这样精心策划节日,所以,在订户的心中,“我”已不只是一个报童了,而是一个朋友,一个家人,一个他们自己的孩子!
  师:可是,他们就不怕“我”中途回家吗?那他们的准备不就白费了吗?
  生4:不会不会!“我”平时送报那么负责,怎么会半途而废呢?
  生5:订户们可谓用心良苦啊!他们十分了解“我”,知道“我”是个有责任心的孩子,不会轻易放弃,一定会走到最后一家的。
  生6:这让“我”明白了“付出不会白费,付出总有回报”的道理。假如“我”没有坚持下去,也就不会收获到喜悦了。看来,坚持,就会有快乐在前方啊!
  ……
  文章疑点的设置可谓匠心独具,用心良苦,它始终存在并一如既往地望着我,等着我,教学中一旦找到这个“点”并想办法去突破,这种感觉就如同一朝分娩,堪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真是一身轻松啊!没有奥妙,没有捷径,文章疑点的发现只有依靠对教材深入的钻研。
  师:说得真好!你们和订户一样善解人意,心中同样充满了爱与关怀!就让我们陪小主人公一同感受这动人的场景。(出示第5节课文)
  师:请大家静心默读,用心品味,看看哪些地方令你感动?
  生7:平安夜是个团圆的日子,可订户们为了送圣诞礼物给“我”而“无一缺席”,说明他们都很重视“我”,这令我感动。
  生8:我从“充电车灯”看出订户为小作者考虑十分周到,为了让他起早贪黑送报的时候能看清楚道路,真是煞费苦心。这份关爱让我心动。
  生9:订户为什么要送崭新的自行车给“我”呢?因为自行车是“我”送报必不可少的工具,“我”曾经有过,可为还债卖了,他们了解“我”的心事,这实在是“我”梦寐以求的礼物啊!
  生10:这辆崭新的车是一辆有灵魂的车。
  生11:这辆新车,承载了订户们给“我”的太多关爱和温暖!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爱与感动。(齐读)
  这段关于自行车的描写是我一开始不屑一顾的文字:描写不够优美生动,甚至连一个值得学习的好词都没有。可是,同事提醒我,可不要小瞧了它,值得咬嚼的地方可不止一处哦!于是备课时细细品读,果然发现了不同凡响之处,于是让学生用心品味后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动。简单的文字,果真包含了不简单的“真情”。
  师(过渡):此时,“我”又是怎样的反应呢?(出示第6节课文)自由朗读这段话。
  师(指名范读后):订户们送给“我”的圣诞卡上会写些什么?“我”不知道说什么,其实心中却有千言万语,你能帮“我”表达出来吗?
  师:请同学们分别来做“我”和订户的代言人,写出他们没有说出的话。(出示小黑板:圣诞卡上写着:迈克, /我目瞪口呆,心中涌动着一股热潮: )南边两组是迈克,北边两组是订户。(播放深情的轻音乐)
  (教师巡视,发现优秀作品,交替请学生朗读,营造对话氛围,形成互相倾诉的场景)
  生12:迈克,你是一个了不起的男子汉,你用自己诚实的劳动分担着家庭的负担,你是我们见过的最好的送报人。祝愿你父亲快快康复。爱你的订户。
  生13:亲爱的朋友们,我只不过做了我力所能及的事情,你们却给了我一次又一次的帮助和惊喜。我无以回报,我会用我更真诚的劳动来感谢你们。
  生14:迈克,你的诚实让我们感动。你送报及时,报纸保管完好,处处为大家考虑,你是个细心的孩子,更是个善良而坚强的孩子。我们爱你!
  生15:你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你们爱我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你们的这份真情我不会忘记。谢谢你们!
  ……
  美学原理指出:“作品的美学原理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和读者在接受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创造的基础便是作品的空白。”文本中的“空白”虽然指向文本中没有写出来的部分,但文本中已经做了一些暗示或指示。因此,“补白”是文本解读的一个独特的视野,是文本解读的一个永不枯竭的源泉。“补白”式文本解读会给学生打开一个五彩缤纷的情感世界,从而让学生体验到“真情”与“回报”的交替往复、密不可分,带领学生奔向文本的中心。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人的心灵的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有发现的欲望,但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做个发现者,就像我发现“真情”一样。只要肯钻研,我相信,还会有更多的“真情”在等待我们!
其他文献
一、统计分析  1.报刊刊物转载排名  2014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英语教与学》(以下简称《小学英语教与学》)共转载论文160篇,被全文转载的报刊有34种。其中《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小学教学设计》《教学月刊(小学版)》等报刊的转载量排在前9位(详见下表),占转载论文总量的86.6%。  2.作者单位、地域分布情况统计  以被转载论文的第一作者统计,56.2%来自小学,17.5%来自高校,其
案例背景  几年前,我执教了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教材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在数表里框出几个数,找到几个不同的和来发现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连号的参观券或座位等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每次教学都很顺利,学生能用圈划、连线、列举等多种办法找到规律。每次都能在有限的40分钟里完成教学任务,内容饱满、环节紧凑,层层递进,学生热
周卫东 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师范大学小教系、晓庄学院客座指导老师,国培班卓越团队指导教师,江苏省教育厅推介的苏派名师代表之一。  参加十多项国家、省级课题的研究。在全国各省市执教观摩课、作专题讲座300余场,他努力追求和探寻数学的本质,形成“对话生成、清新自然、灵动深邃”的课堂教学风格,在全国赢得广大同行的青睐。在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类报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应答与建构》。 
Science封面:风车发电和燃煤电厂大烟囱;写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之前。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北郊的布尔歇展览中心舉行,参加会议的190个国家预计都将宣布各自为限制气候变化将要采取的各项措施。Science杂志第6264期封面发表了题为《选择气候的未来》三篇文章,分别介绍了《读懂中国非化石能源的战略》,《气候的十字路口》以及《转换思路,聚焦解决方案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来展开教学,因人施教的科学性不够;二是没有根据课文的阅读特点来讲解课文,因材施教的原则性不强。总而言之,没有根据阅读的心理过程进行教学。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两个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就必须依据认读心理,优化教学过程。  心理过程指认识、情感、意志三个
创新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学科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在当今新课程理念下,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都在各学科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在美术学科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美术学科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对自然美的创新  自然界是人的审美对象,自然界所有的声、色、形具有美的意义,山水花鸟就是自然美的
“绘本手工书”是我们的校本特色课程。绘本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默契巧妙搭配而构成的文学作品,以画面感强、文字精、寓意深等特点,深受孩子们甚至成人的喜爱。  一直觉得美术是门有生命、有温度的学科,它在不需要应试的前提下承载着孩子们的情感与梦想。也许每个孩子都有成为作家、画家的梦想,而“绘本手工书”课程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让他们在不需要联系出版社的情况下,就能轻易拥有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提出的“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教学理念,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在充分考虑学生学情和学习需要的基础上,科学地选择恰当的教法,突出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思想,既要让学生学得主动,又要达到会学的目的。那么,如何掌握其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呢?我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扣题引思,知“内容”  课文的题目一般都提示了课文
数学实验,是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试验等实践活动习得知识,提高技能,积累经验,发展应用意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它着力于学生的学,是以学生人人参与实际操作为特征的数学验证或探究活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及内容的设定、教材内容的选取及呈现、教学资源的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数学实验的相关要求,为我们开展数学实验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在基本理念中提出了“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
储冬生 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优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通市名师培养对象,海安县十大杰出青年,海安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现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本原性问题驱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先后在《人民教育》《江苏教育》等报刊上发表文章100多篇,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