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园变成了休闲旅游区,农家姑娘卖了茶叶再卖风景,小村山水开始在茶香中展现着她的独特魅力。
一个休闲旅游产业如今正在兴旺着苍南县五凤乡八亩后村。村民们自己当起了旅游大使,将这片自然人文景观推销到了温州各地乃至周边其他城市。
过去,八亩后村的茶叶每斤能卖到200元,茶农们已经心满意足,但现在远远不止这个身价了。“就拿今年的春茶来说吧,一斤茶叶最高卖出了2250元”。村支书李圣廷告诉我们。
而实际上,打上了“五凤香茗”品牌的八亩后村茶叶,其价值远远不止这些!乡党委书记董宏库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除去茶叶本身的价值之外,由游客品茶带动的采茶、购茶、旅游、餐饮等,给村集体带来了年经济收入28万元、全村农民人均收入3540元的效益。
这效益正来自于茶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
八亩后村有着良好的产茶条件,满山茶园一垄一垄,郁郁葱葱。茶叶不仅香气高、品质好,口感也鲜爽。然而,由于不懂市场、不善推销,茶叶长期装在批发桶里套着“龙井”等品牌低价销售。2003年4月,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骆耀平作为科技特派员来到了八亩后村,帮助八亩后茶叶创建了“五凤香茗”的品牌。
有了茶叶品牌,村里提出了更有新意的想法:建一个有山区特色的“温州梅家坞”,发展休闲旅游业。去年3月5日,首届“温州·苍南开茶节”在五凤香茗园举办,农家采茶女穿上红色绣花小褂展开采茶比赛,农家制茶能手们现场制作新茶。当一杯杯香茶奉到游客们面前时,“温州梅家坞”的茶业旅游品牌又随电视镜头、摄影画面传开了,温州各地的客人纷纷驾着小车,慕名而来……
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了八亩后村,特别是双休日,市民们争相来到这里呼吸新鲜空气,享受万亩茶园的惬意。城里的孩子们尤其喜欢参与采茶、拣茶活动,当一天小茶农,体验生活,经常玩得流连忘返。
村民们自己当起了导游,一边手把手教给游客采茶的知识,一边给游客讲八亩后村悠久的种茶历史。上世纪七十年代以“五位茶农、五十元钱、五把锄头、五件蓑衣”起家发展茶叶产业,从而带领全村群众茶叶兴村的这段历史,成为八亩后村独有的茶业旅游文化资源。
看到这么多的游客“送上门来”,村里抓住这个商机,开始在茶园山顶修建凉亭、木棚,设置游客休闲茶楼,开办茶园特色茶膳。村民们还划出一小片茶园供游客体验,碰上新茶上市时,游客们可以自己挎上小竹篮上山采茶,再让茶园加工,每位收费仅20元。
旅游还带动了农家餐饮,村里的居民们将山竹笋、茶叶鸭、红烧猪蹄等这些特色农家菜从农家灶头端出来,给游客们尝鲜,一个庭院俨然就是一个农家餐馆。
采茶、品茗、赏景、吃农家饭,一系列旅游项目过后,游客们往往不忘再购上一些本地香茶,这些原来基本用于批发的茶叶,差不多都能被游客采购一空,批发转为零售,无形中增加了茶叶产值。
茶叶为旅游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财气和人气。据介绍,村里现在每周平均接待游客均在1000人次以上,去年,在茶叶产量保持500吨基本不变的同时,茶叶产值大大提升,达到了1800万元。
现在,村里正准备趁势而上,进一步挖掘本地的山水、人文旅游资源,“周边的两座古宅,陈家大宅和李家大院,还有古戏台、古村落、两个寺庙以及传说中的钱王陵都是我们准备拓展的外延旅游景点。”董宏库说。
从农产品到旅游产品,从自然经济到现代产业,同样是茶叶,它带来的经济效益却完全不一样了。“茶叶和旅游一旦结合起来,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是成倍增长的”。五凤乡副乡长王加正认为。(下转第42页)
(上接第41页)
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近一年多来,借鉴杭州梅家坞生态茶叶旅游产业的建设经验,八亩后村将茶叶从农产品向旅游产品延伸,很快迎来了茶业旅游的“春天”。苍南县绿剑茶叶有限公司是五凤香茗园的加工厂之一,今年开春以来已采摘了30%的名优茶;绿信茶叶专业合作社的500多亩茶园,预计今年可收成新鲜茶叶2.5万公斤。不少来自北京、江苏、上海等地的茶庄老板都提前到茶园等货。
茶业旅游内涵和外延的扩展,直接效应是提升了八亩后村茶叶的附加值,茶农从中增加了收入;间接效应则更多,为当地旅游带来了人气和商气,带旺了当地的旅游景点、农家乐以及其他农产品的销售。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带动作用还会加速释放出来,“五凤香茗园”的品牌将更具优势,内涵将更丰满。
一个休闲旅游产业如今正在兴旺着苍南县五凤乡八亩后村。村民们自己当起了旅游大使,将这片自然人文景观推销到了温州各地乃至周边其他城市。
过去,八亩后村的茶叶每斤能卖到200元,茶农们已经心满意足,但现在远远不止这个身价了。“就拿今年的春茶来说吧,一斤茶叶最高卖出了2250元”。村支书李圣廷告诉我们。
而实际上,打上了“五凤香茗”品牌的八亩后村茶叶,其价值远远不止这些!乡党委书记董宏库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除去茶叶本身的价值之外,由游客品茶带动的采茶、购茶、旅游、餐饮等,给村集体带来了年经济收入28万元、全村农民人均收入3540元的效益。
这效益正来自于茶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
八亩后村有着良好的产茶条件,满山茶园一垄一垄,郁郁葱葱。茶叶不仅香气高、品质好,口感也鲜爽。然而,由于不懂市场、不善推销,茶叶长期装在批发桶里套着“龙井”等品牌低价销售。2003年4月,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骆耀平作为科技特派员来到了八亩后村,帮助八亩后茶叶创建了“五凤香茗”的品牌。
有了茶叶品牌,村里提出了更有新意的想法:建一个有山区特色的“温州梅家坞”,发展休闲旅游业。去年3月5日,首届“温州·苍南开茶节”在五凤香茗园举办,农家采茶女穿上红色绣花小褂展开采茶比赛,农家制茶能手们现场制作新茶。当一杯杯香茶奉到游客们面前时,“温州梅家坞”的茶业旅游品牌又随电视镜头、摄影画面传开了,温州各地的客人纷纷驾着小车,慕名而来……
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了八亩后村,特别是双休日,市民们争相来到这里呼吸新鲜空气,享受万亩茶园的惬意。城里的孩子们尤其喜欢参与采茶、拣茶活动,当一天小茶农,体验生活,经常玩得流连忘返。
村民们自己当起了导游,一边手把手教给游客采茶的知识,一边给游客讲八亩后村悠久的种茶历史。上世纪七十年代以“五位茶农、五十元钱、五把锄头、五件蓑衣”起家发展茶叶产业,从而带领全村群众茶叶兴村的这段历史,成为八亩后村独有的茶业旅游文化资源。
看到这么多的游客“送上门来”,村里抓住这个商机,开始在茶园山顶修建凉亭、木棚,设置游客休闲茶楼,开办茶园特色茶膳。村民们还划出一小片茶园供游客体验,碰上新茶上市时,游客们可以自己挎上小竹篮上山采茶,再让茶园加工,每位收费仅20元。
旅游还带动了农家餐饮,村里的居民们将山竹笋、茶叶鸭、红烧猪蹄等这些特色农家菜从农家灶头端出来,给游客们尝鲜,一个庭院俨然就是一个农家餐馆。
采茶、品茗、赏景、吃农家饭,一系列旅游项目过后,游客们往往不忘再购上一些本地香茶,这些原来基本用于批发的茶叶,差不多都能被游客采购一空,批发转为零售,无形中增加了茶叶产值。
茶叶为旅游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财气和人气。据介绍,村里现在每周平均接待游客均在1000人次以上,去年,在茶叶产量保持500吨基本不变的同时,茶叶产值大大提升,达到了1800万元。
现在,村里正准备趁势而上,进一步挖掘本地的山水、人文旅游资源,“周边的两座古宅,陈家大宅和李家大院,还有古戏台、古村落、两个寺庙以及传说中的钱王陵都是我们准备拓展的外延旅游景点。”董宏库说。
从农产品到旅游产品,从自然经济到现代产业,同样是茶叶,它带来的经济效益却完全不一样了。“茶叶和旅游一旦结合起来,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是成倍增长的”。五凤乡副乡长王加正认为。(下转第42页)
(上接第41页)
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近一年多来,借鉴杭州梅家坞生态茶叶旅游产业的建设经验,八亩后村将茶叶从农产品向旅游产品延伸,很快迎来了茶业旅游的“春天”。苍南县绿剑茶叶有限公司是五凤香茗园的加工厂之一,今年开春以来已采摘了30%的名优茶;绿信茶叶专业合作社的500多亩茶园,预计今年可收成新鲜茶叶2.5万公斤。不少来自北京、江苏、上海等地的茶庄老板都提前到茶园等货。
茶业旅游内涵和外延的扩展,直接效应是提升了八亩后村茶叶的附加值,茶农从中增加了收入;间接效应则更多,为当地旅游带来了人气和商气,带旺了当地的旅游景点、农家乐以及其他农产品的销售。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带动作用还会加速释放出来,“五凤香茗园”的品牌将更具优势,内涵将更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