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09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有许许多多的传统美德,孕育了千千万万礼贤之士。但近年来接连发生的学生犯罪事件,让我陷入了困惑,我们的学生到底怎么了?
  部分青少年因为生活上享受,精神上空虚无聊,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对长辈缺少孝心,行为上粗俗放任。重庆的小丽把十包老鼠药放入母亲爱吃的芝麻糊中并细心搅匀,就这样断送母亲的生命;一些学生合伙抢劫、盗窃,一言不和,拔刀相见……如此严峻的现实,让人触目惊心。如果一个学生连起码的道德都没有,还谈什么全面发展?因而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刻不容缓。怎样进行德育教育呢?在语文课堂上能否渗透德育,能否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呢?我进行了一番尝试。
  
  一、深入研究教材,精挑细选,创设浓郁德育环境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美德材料非常丰富。我们应该好好进行挖掘,古为今用。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都是围绕人性的真、善、美展开的。如孔子《论语》中的“仁者爱”,“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温良恭俭让”。《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像这样优秀的,朗朗上口的行为规范应让学生进行大量背诵,熟记在心,规范自己的言行。在进行背诵时,为克服学生的畏难或厌倦情绪,我在语文课上,特地讲一些卧薪尝胆、闻鸡起舞、愚公移山的故事。学生在学课文的同时,既丰富了文化知识,又升华了精神境界,真可谓是一举多得,相得益彰。
  
  二、结合语文学科特点,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手法进行德育渗透
  
  (一)表情朗读,细心品味。
  每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总是声情并茂,语言生动优美的,如《春》、《济南的冬天》等课文。教学时我先播放录音朗读,让学生跟着配乐表情朗读,用心品味,充分感受美;从语言文字表达入手,感受作品内涵,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心中升起自豪感。
  
  (二)展开联想,引入情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创造和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进入作者的思想,引导学生把心摆进情境中去,入其境而知其情。如教《泰坦尼克号》一文时借助录像、幻灯等方式,再现当面临生死关头时,众生百态:有的人临危不惧,从容赴死;有的人舍身救人;有的人为了求生,害人害己,丑态百出……此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人应当怎样对待生命”。同学们因入其境而积极发言,各种思想冲击在一起,终使健康道德感情得到升华,在轻松愉悦的情感中得到德育熏陶。
  
  (三)养成写“修身日记”的习惯,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将其身邊之事写成日记,这叫“修身日记”。教师应让学生将其疑惑、其烦恼倾诉于日记中;或让学生对其一天所为,三省其身,进行自我批评,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并把一些优秀的文章当堂朗读,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以学生身边的榜样来教育学生。记得有一位同学曾写过一篇名为《捡纸》的日记,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他远远发现教室门口有张废纸,有两位同学熟视无睹地走了过去,而他经过时,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把纸捡起来送到不远处的垃圾箱。但他很困惑,因为不知自己是不是做了一件蠢事。第二天,我在班上当众读了其日记,并组织同学们讨论这位同学的做法对还是错,通过讨论,大家统一了认识,认为每个人都应像他一样从点滴小事做起,自觉维护环境卫生。此后,我发现班级的卫生有了明显好转。
  
  (四)改变枯燥的说道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又是课堂教学的发展和延伸,既能发展学生特点,培养个性品质,又是使学生获得身心健康的渠道。因此,我精心设计和有计划组织好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寓德育于活动中。比如确立一个德育主题,要求学生收集整理伟人故事,并进行讲故事比赛,这样一方面可以进行德育教育,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口才。又如利用节日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父亲节和母亲节可让学生为父母做一顿饭,洗一次衣服,或为父母写一段感谢语回去念给父母听……让他们学会感恩。道德的培养要从点滴做起,积善成习,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二、改善学习环境,陶冶健康的审美情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良好的育人环境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
  在教室里贴一些著名的人物图片,张贴格言警句,体现真、善、美的丰富内涵,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无声的滋润;在教室后墙上出版学习园地,由学生自主设计版面,把他们自己的得意之作——工整的书法,栩栩如生的绘画,动人心扉的文章一一展现,并由全班学生投票,选出每期之星。这样做既使学生淋漓尽致地表现才能,又提升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既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又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育人者必先自育,示范教育身体力行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平常要注意规范自身的言行,以高尚的言行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如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老师在平常上课、交谈中就应注意使用文明用语,在潜移默化中滋润学生的美好心灵。老师弯腰捡起一片废纸,一截粉笔,随手关住龙头……一个浅浅的微笑和一个简单的点头,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微不足道的小事,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培养着一个人的美德。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只要能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就会取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其他文献
(中共宁国市委党校, 安徽 宁国 242300)    [摘 要]邓小平同志30年前的一篇著名讲话,敲响了改革的鼓点,吹响了改革的号角,成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第一篇宣言书。在改革开放正处于攻坚的今天,重读此文,仍给我们极大的震撼与启迪。  [关键词]改革开放;新时期;宣言书  [中图分类号]A84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
我的爸爸叫栓柱子,是北山游击队的通讯员。1943年的一天夜间,他所在的游击队一百多人,被日军的一个团包围。经过一夜的激战,这一百多人全被日军打死。后来北山军分区在清理烈士遗体时,独独没有找到父亲。北山游击队是接到军分区的命令,和其他部队一起,到大山深处一个隐秘的地方集结,准备一举拿下县城。行动是极其秘密的,日军是怎么知道的呢?唯一能解释通的,就是游击队出了叛徒,叛徒通风报信,日军才在这里设下埋伏,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此次《雕塑》杂志主办的全国优秀雕塑毕业生展,对高校雕塑教学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教学中的继承、发展等提出质疑,最后对艺术教育中的各方面进行反思,并提出个人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艺术教育;继承;多元化: “爆米花”效应    一、从毕业展看高校雕塑教学发展的现状    每年的5、6月份《雕塑》杂志社主办的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是每个初夏最有热度的雕塑盛会。一届届的学生如
朱尚熹(以下简称朱):  曾先生,今年的7月7日是您99岁生日。由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雕塑学会发起的“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将要宣布正式建立。为全力支持我国雕塑界的这项“希望”工程,您还专门拿出一件作品《孙中山》头像进行义卖,义卖所得的全部经费献给“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这不仅仅是我们整个雕塑界的大事也是社会各界关心的大事。我们知道您的这件《孙中山》头像是1985至1986年间创作北京中山公园的《
“抽象雕塑”的概念源于西方文化艺术体系,当今中国艺术界对于抽象雕塑的界定是模糊的。<雕塑》杂志社举办的“全国抽象雕塑高级研修班”是一项继续教育项目,既可以优化和提升学员的创作观念和创作水平,也可以对艺术高校雕塑教学方面课程的缺乏予以及时的补充。  截至目前,由《雕塑》杂志社举办的全国抽象雕塑高级研修班,已经持续了4届,对于参与到课程学习的学员来讲,可谓受益匪浅。2015年6月8日上午,由《雕塑》杂
Praise of the Beauty Pine——the Notes of Zhang Yongjian’s New Works “the Story of Heaven”    作品:《苍天物语》尺寸:6000cm*600cm*350cm   材料:天然石灰岩 混凝土 鹅卵石 蛎壳   2007年6月 长白山国际雕塑公园  ⊙山左陈氏 by Shan Zuo Chen Shi      永见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许多艺术创作实例介绍了现代美学和视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不完全形”。并以之作为突破口,对现代空间造型设计的共性与内涵——“纯化”与“表现”等两个重要概念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不完全形、多元化、纯化  现代造型艺术的发展有两个突出特点:首先是受到高科技发展的影响,表现空间得到极大提升;其二是突破了审美价值上的单一性,多元化成为时代的特征,而概念导向成为许多创作的主轴。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历史上普遍恒久存在的特征。任何一种文化,只有在它能够与其他文化相区别时,才能被辨识,也才能有现实的存在。  文化是民族身份的一个重要标志,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民族、国家都有自己独有的文化,仅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来说,人们便可窥见世界文化的丰富多样。这些异彩纷呈的文化的形成过程必然与当地的人文脉络发展密切相关,彼此有差异,却又有相通、相融之处。  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利于捍
摘要: 现代主义艺术以其反传统的姿态吸引了众多的理论家的目光,本文分析了斯宾格勒、齐美尔、奥尔特加、卢卡契等四位理论家对现代主义艺术的观点。现代主义艺术的反传统精神使得理论家对其发展前景抱有悲观主义,即便如此,现代主义艺术仍拥有强盛的生命力。  关键词: 现代主义艺术特点发展趋向    现代主义是继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之后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在西方出现。它在艺术观念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理论,报告指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与正义”。与以往的外交政策相比,“合作共赢”首次作为中国的外交旗帜,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和外交理念的基础上,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潮流,阐明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