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锥形束CT观察不同年龄患者上颌第二前磨牙的根管形态及其增龄性变化规律,以期为临床提供影像学依据。
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的323例因正畸、种植、根管等治疗需要拍摄锥形束CT的患者,男性158例,女性165例,共440颗上颌第二前磨牙锥形束CT影像资料。将440颗患牙资料按年龄分为4组:≤20岁(中位数14.0,73例)、21~40岁(中位数31.0,141例)、41~60岁(中位数49.0,83例)及>60岁组(中位数68.0,26例),各年龄组上颌第二前磨牙数依次为109、195、106、30颗。分析各组根管类型、单根牙双根管发生率、双根管两根管口之间距离、根管横断面形态4项指标与年龄的关系,对4组上颌第二前磨牙的4项指标进行卡方检验,并采用有序分组资料的线性趋势检验分析其增龄性变化。
结果上颌第二前磨牙主要为单根牙[95.2%(419/440)];根管类型以Ⅰ型最多见[57.3%(252/440)],其次为Ⅱ型[16.8%(74/440)]、Ⅳ型[10.2%(45/440)]、Ⅲ型[8.9%(39/440)]、Ⅴ型[5.0%(22/440)]、Ⅵ型[0.9%(4/440)]、Ⅶ型[0.7%(3/440)]及其他型[0.2%(1/440)]。各年龄组Ⅰ~Ⅳ型根管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Ⅰ型逐渐减少,Ⅱ型逐渐增多,Ⅲ、Ⅳ型则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单根牙双根管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20岁以后双根管发生率的增幅较大,由≤20岁组的13.1%(13/99)上升至21~40岁组的45.0%(86/191),而40岁以后增幅显著变小(P<0.05);双根管两根管口之间距离随着年龄的增加而缩短,40岁以后缩幅显著变小(P<0.05);根管横断面形态以扁形[57.8%(1 121/1 938)]和椭圆形[31.3%(607/1 938)]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扁形和椭圆形呈下降趋势,而圆形逐渐增多。
结论锥形束CT能清晰准确地显示根管形态,上颌第二前磨牙主要为单根牙单根尖孔,其中Ⅰ、Ⅱ、Ⅲ型共83.0%(365/440),随着年龄增长根管形态愈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