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解题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l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解题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解题技巧,还应当在其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技能,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初中數学课堂解题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解题策略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满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需求,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解题教学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解题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考试的要点,通过加强解题教学分析,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满足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
  一、 初中数学课堂解题教学的重要性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抽象的过程,而且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成果,都是需要通过解题能力来检验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解题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掌握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才能够实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解题过程中,提高其数学知识掌握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满足其数学学习要求。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指导学生提高解题能力,掌握解题思路,也是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采取有效的解题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点,更快地进行解题,强化其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更好地满足新课改要求下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
  二、 初中数学课堂解题教学策略
  1. 培养学生的解题自信心
  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解题信心,是帮助学生最大程度发挥潜力的手段,还能够便于学生自主找到适合的数学学习方法,完成数学思维的形成。多数的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和解题过程中会按照试卷的顺序来答题,当试卷中间出现一些较难的题目时,学生的解题信心会有所降低,在后面的答题中出现慌乱的情况,导致解题的整体思路被打断,做到试卷的后面越来越失去信心,导致最后试卷的分数不高。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解题策略培养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学生的真实心理进行相关的辅导,帮助学生在考试之前用充足的信心完成答题过程。教师可以将试卷可能出现的情况告诉学生,帮助学生做好心理的准备,不能被试卷中间出现的几道难题打倒,多给自己暗示,提高数学答题的信心。
  例如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在升旗仪式上,一位同学站在距离旗杆的24 m处,当国旗升到顶端时,此同学的视线仰角为30°,如果该名同学的两眼距离地面1.5 m,求旗杆的高度。对于上述例题的解析,很明显会涉及关于直角三角形的问题,但对于例题的设计,具有很强的生活感,是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这样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有一种亲切感,从而培养解题自信,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进行问题解答。
  2. 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
  在数学题目的解答过程中,做好审题是学生提高答题正确率的重要步骤。只有做到认真审题,才能够进行有效的答题。因此,学生必须要在审题过程中认真仔细,需要对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后再进行答题,做好审题有利于更准确地找到解题思路。
  例如:如下图所示,AB=CD,AC=DB,求证:∠A=∠D。
  上述例题是一道经典的证明全等的题型,主要锻炼学生对于已知条件的审题能力。如果学生不对题干进行仔细分析,而只根据对图形的直观观察进行解题,就只能得出∠AOC=∠DOB,而这样正好是落入了题目所设下的陷阱,难以完成题目的解答。对此,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审题进行引导,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审题,学会将已知的两个条件结合在一起进行思考,从而达到正确解题的目的。
  3. 应用问题导向教学法
  利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数学知识的讲授,问题导学理念就是一种“对话式”的教学模式,将对话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目的,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压迫中解救出来,通过师生交流来解决问题。问题导学的这一环节主要是由教师根据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来设计的教学方案。通过对课程的问题的确立,来设置一种问题情境课堂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知识,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问题的确立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肯定,能够促进其发现问题的积极性。通过这一环节来增强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不断地增强教学模式的科学性。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在求解时会出现两个解的情况,但也可能只有一个适合的情况,这就需要学生充分思考,确定最终的答案,对此,教师应当进行适当的问题引导,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保证解题的正确性。通过问题导向模式,实现课堂解题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 结束语
  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是初中教师应当完成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因此,在未来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解题教学的重要性,多为学生提供一些经典例题的解题方法,掌握典型知识点的解题方法,以在培养学生解题技巧的同时,提高其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也更好地满足课程教育改革需求。
  参考文献:
  [1]付志芳.初中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及解题技巧[J].西部素质教育,2016,(16):103.
  [2]洪莉.初中数学教育现状及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以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井头大云中学为例[J].中国培训,2016,(06):285.
  [3]祝一兰.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浅谈初中数学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J].学周刊,2015,(28):134.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改要求,要将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育中,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中,已经编排数学史内容。数学史是数学文化的精粹,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极有价值。  关键词:数学史;小学数学教材  数学文化不论是在国际还是在我国教育界,都得到了普遍的重视。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问题,为此,在努力探索解决中,产生了数学,并在社会工业化发展的推动下,逐渐成为一门具有庞大分支的学科。一代又一代天才、数学家和数学
摘 要:对于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来讲,通过创设各种适当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有效的培养。近几年来新课改脚步不断加速,新课标所提出的全新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转变着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当下全新教育环境高中课堂教学当中,要求教师应在数学教学当中充分融入真情实感,真正地打造出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具体生动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在这种教学环境当中不断培养学生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学习中,数学审题能力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良好的审题习惯和审题能力对小学生的解题能力会产生巨大影响。所以,本文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視对小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审题能力;学习习惯  前言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学得很认真,课堂气氛也很好,但是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情况却很不理
摘 要: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教育界极力提倡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那么,对于一名体育教师来说,如何在课堂上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本文作者将从:观察、模仿;听讲和倾听;领会和练习;评价和纠错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观察、模仿;听讲和倾听;领会和练习;评价和纠错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教育界极力提倡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