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ACY101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感恩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本文在分析当代大学生感恩的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感恩教育 感因意识 缺失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具有健全人格和优秀品质的标志。感恩意识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未来建设者的大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可是在大学校园里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亲情、友情、师生情,甚至出现恩将情报的现象,这些都折射出长期以来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
  一、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
  1.亲情的淡漠。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重重呵护下长大,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淡漠亲情,重视金钱权利。很多学生平时不打电话,一打电话就是问父母要钱。个别大学生甚至脱离家庭经济条件,漠视家长的辛苦,盲目地攀比,追求高标准,理所当然地向父母索取。尽管大学生在经济上过于依赖父母,但思想上却要求独立,我行我素,很少能听得进父母苦口婆心的教诲。
  2.师生情的淡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自古以来都是受到社会尊重的职业,从古至今无数尊师重教的事例都告诉我们老师是“到死丝方尽”的春蚕,是“成灰泪始干”的蜡烛,是值得尊重和爱戴的。尊师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体现,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体现。现在一些学生把尊师当成一种形式,一句口号,或者是教师节才有的专利,甚至带有很强的功利性。比如考试前、评优评先时、推荐入党时对老师千般尊敬,事后就爱理不理,有的在毕业后见到老师竟形同陌路,更有甚者堂而皇之地盗用老师的学术成果。对陪伴自己成长的老师都没有感恩之情,何谈延伸到更多的人,直至整个社会。
  3.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大学生多是十八岁以上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但一些大学生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人,已经需要承担社会责任。成为理想信念、诚信意识、公共意识、生命价值等“缺失的一代”。
  二、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1.家庭原因。为子女操一辈子心是中国父母根深蒂固的育子观念。在家里,孩子是中心,父母围着孩子转,从小时候帮孩子穿衣、整理书包、接送上学、陪读到长大后送孩子上大学、背行李、排队办理入学手续;从孩子小时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孩子长大后毫无怨言地支付生活费、学费等,事无巨细,事事操心。在教育上家长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把学习好作为衡量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忽视基本的道德观念、传统的美德教育、感恩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态,既没有独立意识,又没有情感上的感恩体验。
  2.学校原因。我国现行的“填鸭式”的应试教育,重学习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轻学生的人文教育,重语数外等考试课程的教育,轻德、体、音、美等非考试课的教育,导致学生不能全面发展。一些德育课程脱离学生成长需要,忽视了能使学生受益终生的感恩教育、素质教育。片面地灌输理论,讲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举一些“高、大、全”的英雄人物事例,脱离了现实,使学生觉得遥不可及。
  3.社会原因: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随着各种新旧观念的交错混合,社会竞争愈来愈激烈,不可避免地形成了金钱至上、唯利是图、追求享乐的价值观念,出现了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人情淡漠、损人利己、分配不公等现象,影响了大学生对行为方式、价值观的选择。再加上一些反传统道德,颠倒是非、过分宣扬个性解放的不良文化和网络恶搞带来的负面影响给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带来严重的冲击,受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不懂得感激他人、感激社会。
  4.大学生自身原因:从大学生自我意识来看,当代大学生是“80后”和“90后”,大都是独生子女,个体意识强、思想变化快,但自立意识、理想意识淡漠、依赖思想、功利思想严重。部分学生存在心理偏差,他们认为父母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坐享其成,拒绝成长,依赖父母,成为寄生于家庭中的特殊群体——“啃老族”。
  三、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
  1.重视家庭教育对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正处于心理逐渐发育成熟阶段,对事物认知往往显得片面和绝对化。由于学生社会阅历不深,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道德判断力不强的现象,对一些社会不正之风和不正常的现象缺乏辩证的理解,把握不住社会的主流,造成内心深处的矛盾。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把感恩教育从自发提到自觉的高度,弘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从思想上和生活细节上培养孩子感恩意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自我修养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2.发挥学校教育对大学生强化感恩意识的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的德育,感恩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学校作为感恩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假期“三下乡”等活动开展感恩教育,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会到对父母、他人、社会的帮助与施恩,不但能锻炼实际动手能力,而且能在活动中升华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可以教师节、母亲节、感恩节为契机,开展各种感谢老师的教诲、体谅父母的艰辛和回报社会等活动,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感恩氛围。让大学生体验感恩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从而使感恩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加大社会教育对大学生形成感恩意识的力度。感恩教育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社会必须从管理、指导、调适各个方面入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促使社会形成尊重他人、尊重财富、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社会不仅是要是一个“爱的人间”,更要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世界”。可以通过开展发表感恩宣言、写感恩家书、感恩征文、制作感恩卡等一系列活动,引发大学生的认同共鸣,激发大学生的感恩情感。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观看有关亲情、感恩为主题的电影、电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社会充满人文情怀,使之成为大学生道德情感产生的基点,通过不断传递正能量,培养大学生知恩、感恩、施恩意识,使其具有责任意识,积极回报社会。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全人类共同推崇的优秀人格品质。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在继承我国感恩的传统美德的基础上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在强化大学生自身感恩意识的同时传递、承接感恩的行动,共建美丽中国。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背景下,探讨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不仅是当下基础教育各方面关注的焦点,而且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解读》指出:“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化学教学以基本课型为主要平台,因而探索和开发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基本课型,是强化化学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1.习题讲评类课——重视师生间的民主与重组  (1)习题讲评课的分类。习
关于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这个话题,专家学者谈得很多,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思考。  1.利用多媒体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并能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1把复杂抽象的生物学过程生动、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  案例1: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课中,证明DNA是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求职者随之增多,而大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进一步凸显了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反观我国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可以发现缺乏具体的职
摘 要: 高职学生的安全法制意识令人担忧,开展高职学生法制安全教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任务,结合发生在校园的事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利学校、利家庭、更利社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法制安全教育 安全法制意识  高职学生的违法违纪行为是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必须重视的问题。结合高职院校的总体情况来看,这些年来为社会作出了不少贡献,违法违纪人数也相对减少,但高职学生违法违纪事件造成的危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