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

来源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z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同学在进行了大量的作文训练之后依然对写好高考作文缺乏信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大家对在高考时会遇到什么样的题目心中没底。虽然要想预知高考作文题目无异于痴人说梦,但高考作文命题却是有规律可循的。特别是每年进行高考备考之时,全国各省市的重点中学都会命制大量的作文试题对高三学生进行训练,而命制这些试题的老师极有可能参与本省市的高考作文命题工作。这样一来,就使得这些重点中学命制的作文试题与本年度的高考作文试题有了一种直接的联系。所以,我们特开设“名校金题”栏目,每期对全国各省市重点中学高三年级的作文备考试题与优秀例文进行展示,并邀请该校的语文名师对试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解读,以期让大家在第一时间准确把握本年度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
  试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意为“我把祭品献上,有牛又有羊,上苍保佑我们吧!各种典章我都效法文王,盼着早日平定四方”。这是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时祭祀天地的仪式,通过在特定场合举行这种仪式使群体具有了“规范”,也促进了“信仰”的教化。
  后来诸如封禅仪式、春耕仪式、阅兵仪式、成人仪式、婚礼仪式、开业仪式、拜师仪式等,有的得以传承,甚至有所发展,有的则改变某些形式,或者加以简化,还有些仪式则逐步消失。在日常生活中,各种仪式已成常态,甚至一些年轻人为了上班时有好心情也要先举行上班仪式。
  对此,不少人认为仪式能够带来正能量,鼓励自己;也有部分人认为仪式过于烦琐,实在没有必要;也有人觉得仪式毕竟只是一种形式,喧宾夺主了。
  這引起了人们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根据你的认识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这道作文题把目光投射于当下的社会生活现象,创设了两个情境,表明仪式逐渐由神圣步入生活化。材料的内容既着眼于国家层面,也着眼于民众层面。通过这样一种情境设置把考生和国家民族、现实生活、文化传统等诸多领域关联起来,从而使考生的学识与能力得以呈现。此外,材料第三段提供了三个由仪式而引发的观点,写作时要求考生要在这些看法的比较中表明自己的态度,任务指令较为明确,但又具有开放性,可引发考生对仪式的不同角度的思考,从而拓宽考生对日常生活中各种仪式的思考,能区分不同层次考生的思维水平及写作水平。由此看来,该题既贴近现实,又符合“立德树人”的要求;既有明确的写作任务,又有综合概括、抽绎探究等思维要求。
  命题材料由三段话构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二段是情境创设,第三段为任务指令。第一个情境是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讲述周武王伐纣时祭祀天地的仪式,由此引申出仪式的作用,它是国家宣传教化与管理的方式或工具之一,具有规范行为和促进信仰的作用。若考生论述仪式的其他作用,属于对材料中所给情境的合理发散,言之有理即可。第二个情境侧重讲各种仪式随着历史社会发展而发生的变化,以及当今社会中仪式的生活化与普及化。考生若能看到变化背后的本质——顺应时代发展的仪式得以传承和发展,反之则简化甚至是消失,才真正地理解了该情境中隐含的观点,也体现了深入思考。第三段则是通过展示人们对于仪式的不同看法来下达任务指令,此时,前两段的情境退居幕后,多元性的观点浮出水面:仪式对国家、对个人的激励作用自是无疑,但是为了仪式而仪式,导致过于注重繁文缛节,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了仪式本身的意义和价值,这是不可取的。所以,考生在写作时既可以选择其一,也可以综合立意,没有要求考生必须明确地选择一方。但不管怎样,最好能在写作中体现出辩证思维,处理好二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切忌自说自话。总而言之,考生必须要紧紧围绕“仪式”这个核心进行写作,否则视为离题或者偏离题意。
  佳作展评
  传承仪式,享受生活
  文/何 睦
  历史长河流淌至今天,一些仪式或湮灭,或重生,人们对仪式的态度或贬抑,或褒扬。在我看来,仪式意义轻重、举行仪式有用与否不可一概而论,须有所辨别与扬弃,从而更好地传承仪式,最终更好地生活。
  仪式,顾名思义,其与礼仪有关,而礼仪最早源于远古人类祭祀神灵与祖先。无论是周武王讨伐暴君商纣王时祭祀天地的仪式,还是后来历朝历代的封禅仪式、春耕仪式、成人仪式、阅兵仪式等,仪式都以“礼”为核心,通过在特定场合举行仪式使群体有了规范,并促进了信仰的教化与传承。
  若无礼,若无仪式,自诩为“万物灵长”的人则与飞禽走兽、游鱼虫鸟无甚区别。正是源远流长的各种仪式,人为地划分甚至设定了言行准则的界限与规则,促进了人们道德与规则意识的自觉,也增进了群体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帝王在封禅仪式中感受权力的神圣与庄重,激发身为人君、勇担重任、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感;儿女在成人仪式中切身体会到成长之后的权利与义务;师生则在拜师仪式中密切了双方的人际关系,增进了情感与价值认同……
  然而,时时处处重视仪式,却不切实际。过于看重各种繁文缛节,往往会因小失大,甚至将人与人的关系异化成权力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晚清朝廷坚持让外国使者双膝下跪觐见,这不切实际、固执己见的仪式,最终严重损害了外交关系;新时代新社会中“女德班”“国学班”等,则一味强调复古,在钱与权的诱惑下人为强调仪式,给无辜、无知者戴上了沉重的人性枷锁;而各种为求升学就业、升官发财就到寺院里烧香拜佛的落后迷信之仪式,也依旧流毒甚广。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难道能对所有仪式轻易褒贬或盖棺定论吗?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增强自身的辨别意识与能力,对落后腐朽的仪式说“不”,对有益身心、适应时代的仪式则慎重取舍。其次,我们切不可忘记仪式的本质,即“礼”。传承仪式最重要的还是对仪式感的继承与发展,这也是践行礼的内在要求。   王小波曾言:“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只有注重仪式感,注重仪式的内蕴与象征,从而培育独属于自己的神圣的精神家园,我们才能真正享受生活,感悟生命的美好。
  点评
  文章在对材料情境分析透彻的基础上,提炼出“仪式需传承”的观点,再结合任务指令,强调“对仪式要辩证地看待”,切合立意。文章观点明确,论证层层深入。首段开门见山,亮出观点;第二段紧扣材料情境阐述仪式的内涵;第三段紧承上段深入说理,正反结合,有说服力;第四段论述仪式要有但若过于烦琐会产生哪些危害,体现了辩证分析的逻辑力量;第五段提醒人们怎样对待仪式才是科学正确的;结尾引用名言,重申观点,使文章首尾圆合,结构严谨。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
  高三年级10月月考作文试题导写
  刘远军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
  试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下图是2019年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给出的“当代青年眼中好工作”的图表数据。
  马克思说,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该遵循的是“人类的幸福”与“自身的完美”,我认为这句话说得恰到好处。“人类的幸福”与“自身的完美”二者并非不可得兼,它们都是我今后职业选择中的重要考量。不仅如此,我想,所有的青年人都该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时代需要青年,我们殊途同归。
  最后,我想以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的话作结:“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過于在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人生的使命。”
  祝安好!
  您的女儿
  ×年×月×日
  点评
  此文采用书信的形式和父亲交流关于职业选择的看法,以一个即将毕业的中学生的身份和父亲进行沟通,行文逻辑清晰,言辞恳切真诚,理性感性兼备。作者能让材料、自身体验、社会现象自然融合,把对个体生命欲望的满足和追求社会价值的实现结合起来,阐明青年对职业选择的思考。文章引用甚广,而不觉堆砌;切入甚小,而其旨却深;小我大我相融,文采与情怀兼备。考场急就章,如此堪称佳作。
其他文献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亦是如此。要想在高考考场上成就一篇高分作文,在考前储备一些写作素材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在历年的高考中,都有不少同学虽然在备考时准备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却依然与高分作文无缘。原因就在于写作素材也有经典与非经典之分,只有那些贴近生活、关注社会、展现个性、开阔视野、启迪智慧、表达真情的经典素材才能助你獲取作文高分。  为此,我们在本章中特意为你准备了30则新鲜、实用的经典素
一  女子小口抿着香茗,旁立一男子徐徐展着画卷:“此女贤良淑惠,吾愿纳之为妾,夫人意下如何?”那明丽女子放置茶盏,只随意瞥了一眼,柔声言道:“夫君满意即可,無须找妾身再作计量。”  夫君仍在欣赏那肤若凝脂、精妙无双的画中美人。门外雨如帘,挂满苍穹。氤氲雾气中,她竟有些迷茫,不知当年三书六礼,八抬大轿,是归路,抑或歧途。  二  人言相府公子,便言多令才。她踏入深院的那一天,心中亦有过期盼。  众人
散文家梁衡说:“人与自然的交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从自然中索取物质,维持生命,同时又从它身上感悟美感,培养审美能力。”诚如斯言,人们生活在自然中,从自然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又从自然中获得美感、启示和寄托。而通过文学作品对自然的描写反观自然,又可以提升对自然美的感悟力,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专门设置了“自然情怀”散文单元,其中所选的五篇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表现
“希希啊,你王叔家的小胖子都回来了,你咋还不回来啊?”  “爷爷,今年我不回去过年了,还有半年就高考了,我要留在这儿学习呢。”  “又不回来啊,那好好学习啊,大冷天的别冻着,想吃啥就买啥,别心疼钱……”  ……  寒风刺骨的冬天,天空也是少有的阴沉,蒙蒙的雪给大地绘上了一层阴影。小希蜷缩在出租屋里,摩挲着手中的照片。照片上,两个女孩笑靥如花,怀里的狗狗露着犬牙。小希发出若有若无的呢喃:“阿姐……因
2018年11月,一段拍摄浙江衢州一流浪男子吃麻辣烫的抖音视频迅速走红。“麻辣烫好不好吃,天天吃,吃腻了没?”在这段被热传的视频中,画面外的女声这样问坐在路边的橱窗旁吃麻辣烫的男子。这名男子穿着稍显破旧的灰色外套和黑色运动裤,头发杂乱过肩,胡子从脸颊蔓延到了胸前。面对女子的问话,男子只是抬眼看了看镜头并不回答,然后继续埋头吃着碗里的食物。  视频中问话的女子来自浙江衢州龙游县湖镇,名叫郑宜桔,今年
演员于和伟把成熟定义为对眼前的世界看得越来越清晰,有了自己的方向,也有了自己的判断。而这份对自我的理性认识,无疑来源于深度的思考,而非单独的阅历积累。  个人的成长是一件复杂的事,这是一个把外界的知识和经验内化的过程,也即思考的过程。我们每天都会接收数以千计的信息,它们如同河流一般淌过我们的脑海,在短暂驻足期间被筛选并留存。那么所有这些生活的沉淀最终只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变为灰尘,不小心被意识一口气吹
且说《红楼梦》中四百余人,形色各异。除却主角众人,线索人物贾雨村也引人注目。  贾化(假话),字时飞,又号雨村(假语村言)。曹公喜用谐音来昭示某人的某某特征,贾雨村一出场,就以假话连篇为名,为其后头的卑劣埋下伏笔。其实他也不能算作卑劣,只能说本性凉薄,加之一路被红尘众生打磨,忘了初心,逐渐成了与最初的疏狂截然不同的麻木官侯。1  人不轻狂枉少年  少年时代的贾雨村内心是非常骄傲的,见娇杏姑娘两次回
社会的发展与媒介的发展相互促进,已经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并存的信息时代。传播媒介的发展进步,不仅延伸了“人类的器官”,更延伸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不光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还影响着某些社会制度、法律法规的制定或完善。如何利用多种媒介来沟通交流、传播文化、参与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专门设置了“信息时代的语文
2020年7月下旬,一段視频记录下了发生在河南郑州一辆公交车上的暖心一幕:一名乘客上车后手机没电了,也没带零钱,无法买票。车上一个6岁的小男孩在妈妈鼓励下,帮这名乘客投了币。乘客送给男孩两个苹果表示感谢。下车时,男孩的妈妈告诉他,分享一个苹果给司机叔叔。男孩便将苹果递给司机,司机师傅夸道:“你做得很棒,苹果不用了,谢谢你!”但男孩仍坚持送苹果,于是司机师傅拿出自己带的李子和他交换。这段只有短短1分
谢海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坪塘街道敬老院保安员。  29年前,23岁的湖南农民谢芳与入室盗窃歹徒搏斗,身中9刀,落下残疾。刚刚从部队复员回家的谢海华,经人介绍与谢芳订婚。面对谢芳日益严重的后遗症,谢海华仍选择了与她结婚。没多久,他们的儿子出生了。不幸的是,谢芳的身体每况愈下,手脚韧带和肌肉开始不断萎缩,不久便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妻子卧病在床,儿子嗷嗷待哺,家庭重担都落在谢海华一个人身上。谢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