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处世智慧

来源 :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_ma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子仪(公元697年-公元781年),中唐名将,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他一生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在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为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收复洛阳长安两京、智退吐蕃回纥的战斗中有勇有谋,立下赫赫战功。著名诗人杜甫称赞他:“郭相谋深古来少”,“独任朔方无限功”。大唐因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史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郭子仪位高权重而不被皇上猜忌,富贵荣华而不被朝臣诋毁,既长寿,又多子,达到了事业和人生的最佳境界。相比之下,古代文臣武将几人能有如此辉煌?又有几人能有如此善终?在宦官专权、互相倾轧的唐王朝内部,郭子仪有勇有谋,文武双全,忠君爱国,独善其身,他的巨大成功既取决于他杰出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同时也取决于他高超的处世智慧。
  一、国事为重不计前嫌
  郭子仪性格开朗,心胸开阔,为人大度,处世平和,能以大局为重,为了国家利益可化敌为友,不计前嫌。
  郭子仪和李光弼曾同朝为将。但二人“不相能,虽同席不交谈”。安史之乱暴发后,朝廷任命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成为李光弼的顶头上司。李光弼害怕郭子仪给他小鞋穿,打算上书朝廷,调到别的地方去任职。刚好此时朝廷让郭子仪保举一人去平定河北。郭子仪秉公荐才,认为李光弼能担此任,于是就推荐了他。
  可是李光弼却误以为郭子仪想借刀杀人,故意把他送到危险的地方去送死。但君命难违,李光弼不能不从,临行前专门拜会郭子仪,说:“我战死也就罢了,只求你放过我的妻子儿女。”郭子仪知道李光弼误会了自己,激动地说:“眼下国难当头,我看将军你是个人才,才推举了你,我要和你一起出征,私人恩怨我早就不记在心上了。”李光弼听了大受感动,两人尽释前嫌,一同出征。
  二、忍辱负重以德报怨
  郭子仪由于战功卓著,功勋太高,经常横遭一些小人的嫉妒。但他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容常人所不能容,总是以德报怨。
  唐代宗年代,当郭子仪在前线泾阳为国浴血奋战时,却有人在后方挖了郭家的祖坟。郭子仪知道这件伤天害理的事是宦官鱼朝恩干的。鱼朝恩一向嫉妒郭子仪,多次进谗言诬陷郭子仪。
  郭子仪从泾阳返回朝中,满朝文武都以为郭子仪将与鱼朝恩大动干戈。然而郭子仪在皇上面前却绝口不提此事,等到皇上问起此事时,郭子仪才在满朝文武面前边哭边说:“臣一直在外面带兵打仗,却不能禁止手下的士兵挖别人的祖坟。如今有人挖了臣的祖坟,这是臣的过错招致上天的责罚,这是老天的报应啊,并不是有谁故意和我过不去。”一场随时可能发生的血腥争斗由于郭子仪的忍让而得以化解。
  不久,宦官鱼朝恩派员请郭子仪到自己家中赴宴。很多人都认为鱼朝恩不怀好意,设的是鸿门宴,劝郭子仪不要理睬,郭子仪却执意要去。眼看拗不过郭子仪,他的许多部下就决定带兵器随行保护,可是郭子仪也不同意,最后只带了几个仆人前去赴宴。鱼朝恩见郭子仪如此坦然,心中十分惭愧,对郭子仪说:“你真是长者,对我毫无疑心啊!”此后,鱼朝恩渐渐改变了对郭子仪的态度,在许多朝政上尽量给郭子仪提供方便。
  三、宽厚待人居功不傲
  郭子仪位高权重,但却从不居功自傲、盛气凌人。
   郭子仪对待部下不打骂,不训斥,如同亲人一般。郭子仪领兵打仗,特别注意保护老百姓,于民秋毫不犯。当时的唐朝,由于多年战乱,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百姓生活负担很重。郭子仪为了尽量不损害百姓的利益,多年坚持亲自耕种,他手下的军队军屯也开展得很好。
  郭子仪凭借自己的高尚品德,赢得了满朝文武的尊重。不仅朝廷上下尊重他,就连安史之乱中的叛将也尊重他。有一员叛将叫田承嗣,带兵占据了魏州,在当地十分蛮横,飞扬跋扈。郭子仪派使者去劝诫,田承嗣听说是郭子仪派来的人,十分恭敬,并跪倒在地,向郭子仪所在的方向遥拜,并对使者说:“我已经很久不向别人下跪了,但是郭公值得我下跪。”
  由于皇上听信谗言,郭子仪一度被削去兵权。不久叛将仆固怀恩率领大军威胁长安,朝廷急于用人便恢复了他的职位,还加封他为太尉,分宁、泾原、河西及朔方招抚观察使,关内河东副元帅,中书令等许多职位。然而郭子仪并不以自己对国家有用而要官要权,反而请求辞掉一些职位,只保留招抚观察使一职。他上奏皇上说,安史之乱以来,朝廷纲纪遭到破坏,争权夺利的风气很盛。为了刹住这股歪风邪气,他愿意以身作则,实行礼让。平定了仆固怀恩的叛乱之后,他再三推辞,终于辞掉了那些不必要的职位。
  四、 忠君爱国赤胆忠心
  郭子仪忠君爱国,从无非分之想。
  郭子仪生有八子七女,儿子和女婿全部都在朝廷担任要职,其中六子郭暧与皇帝的女儿升平公主结婚。郭子仪举办七十大寿时,全家人齐聚一堂,都来贺寿,唯独六儿媳升平公主没有来。六儿子郭暧一气之下打了老婆,还随口斥责道:“你以为你是公主,你爹是皇上,就可以不来拜寿!老实告诉你,我爹不稀罕当皇上。”这个话的言外之意是,要是他爹想当皇上,那皇位早就不是李家的了。升平公主为此气得发疯,立刻回宫禀告父皇。唐代宗李豫安慰女儿说:“你丈夫说的是实话,假使你公公真的想当皇上,天下岂是咱们李家的天下?” 唐代宗安慰劝解了女儿,让她迅速回去。
  郭子仪听说此事,十分生气,立刻把儿子捆绑送进宫去,请求皇上治罪。那知唐代宗并没放在心上,对郭子仪说:“小夫妻闺房琐事,床头打架床尾和,用不着计较,老大人你只当耳聋了,没听见也就算了。俗话说得好,‘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女们闺房里说的气话怎么可以认真呢?” 唐代宗说的是真话还是委曲求全的假托之辞,不得而知。但可以看出郭子仪位高权重,虽然子女犯了杀头之罪,还被皇上网开一面。郭子仪谢过皇恩,回家后把儿子好好教训了一顿,小两口又和好如初了。这个故事即为京剧《醉打金枝》的原型。
  五、素淡谦恭善处小人
  郭子仪为人客气、谦恭,善待君子,善处小人。
  唐德宗建中二年,时为汾阳郡王的郭子仪患病在家休息,御史中丞卢杞登门问候。郭子仪一反每次接见宾客时妻妾侍女陪伴左右的常态,马上命令身边服侍自己的姬妾都退到后堂去,他独自一人在病榻上等待。卢杞走后,姬妾侍女们非常不解地问郭子仪:“有很多官员也来探望过您,您从来也不让我们回避,他来为什么我们就要回避呢?”郭子仪微笑着说:“你们不知道,卢杞这个人脸色青灰,容貌丑陋。女人们一旦见到他肯定会忍俊不禁,笑出声来。而这个人心胸狭窄,阴险毒辣,最爱记仇,你们若是笑他,他一定以为是我故意羞辱他,他就会怀恨在心。况且他能言善辩,万一将来掌握生杀大权,必定诬陷报复,到时我郭家上百口人,恐怕就要倒霉了。”
  不久,德宗皇帝李适一方面赐郭子仪“尚父”称号,进位太尉、中书令,一方面提升卢杞为御史大夫并兼长安行政长官,十天后,又提升他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卢杞的确是一个阴险小人。卢杞既居相位,忌贤妒能和报复之行就开始显露。他人若有一点点小事不顺从他,他必置其于死地,杨炎、崔宁、张镒等均受其害。然而卢杞却始终敬重郭子仪,对郭家礼遇有加。郭子仪由于处事谨慎,预料在先,避免了不必要的祸害。
  唐代建中二年即公元781年6月14日,郭子仪在大富大贵中寿终正寝,享年85岁。德宗皇帝十分悲痛,下昭停朝五日,以示哀悼。按唐朝律令,一品官坟墓高一丈八尺。德宗皇帝专门下诏,特许其陪葬肃宗陵,坟比同等官职的人加高一丈,用以表彰郭子仪的巨大功绩。
  
  责任编辑:达名流
其他文献
进入新世纪,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文化建设新高潮逐渐兴起。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文化遗产工作的重大政策措施。2008年1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要求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部免费开放。因此,博物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博物馆现有的管理机
巴尔塔萨尔·格拉西安(1601—1658年)是17世纪西班牙一位满怀入世热忱的耶稣会教士,同时又是一位思想家、哲学家。他对人性、人格有着透彻淋漓的研究与理解。格拉西安的思想曾对包括伏尔泰及高乃依等在内的许多欧洲著名道德伦理学家以及德国17、18世纪的宫廷文学和19世纪的哲学产生过重要影响。叔本华认为他的哲理小说《漫评人生》也许是有史以来最为伟大、最为优美的寓言。尼采也曾多次提及这位西班牙思想家并断
学位
2010年12月7号19时40分,河南省渑池县巨源煤业公司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经过抢险指挥部反复核实,死亡26人。12月8日,在事故调查组成立大会上,渑池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魏保元“不厌其烦”地进行自我表扬:一是周密安排部署;二是狠抓隐患排查;三是严格查处生产矿井三超和三危险的行为;四是严格实行煤矿安全检测……在座的调查组成员当面反驳:魏县长,不要再说了,你要是自我表扬就别再说了,说你的问题,你都自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