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公共危机教育提高公共危机应对能力

来源 :中国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yu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1年福岛核泄漏,2014年埃博拉病毒疫情,以及2020年新冠肺炎……公共危机事件的出现呈现出周期性、较频繁的特征.随着全球化不断推进,区域性疫情突发、生化暴露、核武爆炸、地震灾难、洪水肆虐等公共危机事件很容易波及全球,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公共危机事件.面对公共危机事件,人们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很多是错误与不当的反应.有的是“无视危害”,比如新冠疫情下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一些人也不佩戴口罩;有的是“反应过度”,比如疫情下过度使用84消毒液导致身体受到伤害;有的是“反应偏离”,比如非典疫情下,一些人大量购买食盐.这些错误反应从侧面说明进一步加强公共危机教育与提高公共危机应对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其他文献
对1979-2019年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特征、北极涛动指数、南极涛动指数和Nino3.4指数进行分析,发现1979-1994年的热带气旋频数偏多,1995-2019年偏少,生成月份集中在6-11月,生成源地主要集中在10°N-18.3°N、127.1°E-150.5°E.南、北极涛动指数与150°E以西海区的热带气旋频数呈正相关关系,但与150°E以东海区的热带气旋频数呈负相关关系,涛动指数跟达到热带风暴、台风强度的热带气旋频数呈正相关关系,与达到强台风强度的热带气旋频数呈负相关关系.此外,南、北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社会变迁,家校合作政策在我国经历了初步萌芽、正式推进、规范提升与战略发展四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家校合作的认识与要求同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