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与挑战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orld5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需创新,创新科技靠人才,人才培养在教育,教育出路靠改革。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全社会对中国实现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认识越来越明确,那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科技与经济、科技与人才、人才与教育之间关系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人们逐渐形成这样的共识,那就是不断通过科技进步推动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不断通过创新人才的培养推动科技进步,不断通过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造就拔尖创新型人才层出不穷的局面,把我国从人口资源大国转变成为人力资源强国。
  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对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全面的规划。其核心任务就是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使之与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相适应,为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智力支持,源源不断地提供高素质劳动力资源和各级各类技术人才以及大批拔尖创新型人才。
  《规划纲要》共分6个部分、20章、70条,洋洋万言。对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任务、发展目标、改革的重点、实施途径和方法,以及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保障都作了明确部署,是一份指导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是今后一个时期长期和艰巨的任务。
  总览《规划纲要》,我们不仅看到了教育事业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明显感受得到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这种机遇与挑战贯穿于教育事业改革全过程,体现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教育领域之中。但就中小学科学教育而言,也是充满了机遇与挑战。
  中小学科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没有高水平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就不可能谈及科技人才的培养。《规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对于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机遇。我个人认为《规划纲要》的颁布对于中小学科学教育带来的机遇是巨大和空前的。这种机遇主要体现在:
  第一,《规划纲要》把人才培养作为主要任务之一,大大提升了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地位。《规划纲要》在战略主题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
其他文献
围绕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焕明身上诸多闪亮的光环,让我们稍作解读吧:  杨院士曾任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秘书长,“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组多样性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伦理、立法、社会问题委员会秘书长,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命伦理委员会委员,世界卫生组织人类遗传学与ELSI专家组成员,联合国人权委员会遗传学与伦理问题顾问组成员,联合国人权委员会遗传学与伦理问题顾问
随着技术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日益加强,在普通中小学进行技术与设计教育己成为国际基础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能拥有良好的技术素养,无疑将为他们今后适应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为了顺应这一趋势,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引进了英特尔公司开发的《Design and Discovery》课程,并组织专家团队进行了为期1年的改编,形成了这套《设计与发现》课程。其目标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设计与工
遵循《框架》的建议,NGSS的具体内容分为3个维度:科学与工程实践(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跨学科概念(crosscutting concepts)、学科核心概念(disciplinary core ideas),并强调为了支撑学生在科学和工程方面的有效学习,所有3个维度必须集成在标准、课程、教学和评测中。这在NGSS中是如何得以解决呢?  细读N
《中国科技教育》杂志将于2011年第1期起改版,内页改为80页,全彩印刷,国际16开。    杂志简介  《中国科技教育》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主办的国家级专业科技教育刊物。《中国科技教育》杂志集时代性、典型性、资料性、指导性、权威性于一体,以坚定的政治导向、敏锐的新闻嗅觉、独特的报道视角、开阔的编辑视野、灵活的经营思路和坦诚的合作精神,在新闻出版业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多
“遗传”概念的学习进程,是对遗传这一核心概念在学生不同发展阶段应达到的水平的一种假设。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考察与研究发现,国内外对遗传的学习进程的研究较少。但作为描述生命发展的重要科学概念,对它的学习进程的研究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为此,2012年起北京市在中国科协的引领下,开展了“儿童遗传概念学习进程”的课题研究,并基于遗传学习进程研究结果尝试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教学干预,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与大家
“科技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这是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这句话旨在强调科技发展的重要性,要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保护他们的创造精神,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  2011年初,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与英特尔公司合作,引
【摘要】当今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随着国家、社会对全面教育、素质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渐渐失去了其本身的优势,弊端也不断显露。因此,在当今的教育发展趋势下,物理教师必须积极的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而生活化教学是一种立足于学生现实需求的教学模式,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其有效的实践运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备
研究内容与方法简介  我们围绕“特定的光脉冲照射到一个半面涂黑的透明玻璃瓶时,瓶子可以发出声音”这一现象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我们先通过实验证实了实验的可行性,之后我们对实验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用实验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研究过程  实验可行性验证  猜想与假设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我们对实验现象产生的原理作如下猜测:由于照射瓶子的白炽灯电源是交流电,其强度会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导致其发出
在教育部、中国科协的支持和指导下,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学教育专门委员会、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和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12科学教育国际论坛”,于11月12 13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约150位国内外代表出席了论坛。论坛举办的宗旨是为科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国际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将国际最新的研究和实践进展与中国的科学教育实践相结合,为中国科学教育的实践探索提供新的视角。
具有国际声誉的中国植物学家和教育家吴征镒院士(1916.6.13—2013.6.20),原籍安徽歙县,后迁江苏仪征,出生于江西九江,成长于江苏扬州,立业于北京,成就大业于云南昆明,2007年91岁时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吴征镒院士的兄长分别是著名医学家吴征鉴院士和著名物理化学家吴征铠院士。5个兄弟中,有3位院士——吴征铠、吴征鉴、吴征镒,1位著名文史学者、戏曲学家吴白陶(征铸),以及资深工程师吴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