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分类的“多元决定”和艺术学科建设的行稳致远

来源 :文化艺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hu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年前,艺术学脱离“文学”学科门类,成为拥有五个一级学科的第13个学科门类.此举一度被视为艺术学的“学域扩张”和“独立战争”.2021年底,新版《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发布,艺术学门类再次出现艺术学“合五为一”归并学术学位,部门艺术注重创作实践改为专业学位的重大调整.学科体系作为一种知识制度,“既是制度的条件,又是制度的结果”(斯皮瓦克语).中国的学科体系建设既面临着如何克服学科分工导致的研究区隔的问题,又要适应跨学科新领域不断涌现的现实,还要兼顾中国传统及其当下的发展,因此是一项系统工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人们对艺术学学科分类的剧烈讨论正是当下中国艺术学知识生产状况的折射.本期我们邀请了数位在艺术学不同学科领域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一起把脉问诊.他们从不同视角畅所欲言,希望能推动中国的艺术学学科建设不断走向成熟,更加自信.本期笔谈分别是:《学科目录调整应有学理依据》(李心峰)、《艺术分类的“多元决定”和艺术学科建设的行稳致远》(陈旭光)、《国家发展战略与新型设计学科建构》(邹其昌)、《关于“艺术学”〈学科专业目录〉设置的几点思考》(甘锋)、《艺术知识生产四题》(王云).——曾军(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其他文献
中外信息素养教育的相关研究具有各自的特点.国外研究更注重基础理论且研究呈现多元化特征,包括多元化的研究内容、主题、模式及其评价机制;我国研究则多以实践为先导,研究内容呈阶段性.尽管如此,从信息素养教育本质来说,中外信息素养教育研究都在经历由信息技术导向转向信息思维教育导向,批判性的信息素养教育是其未来发展方向.
新冠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的方式和节奏,CASHL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特点,谋定而动.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CASHL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服务的优势、劣势、威胁和机会,探讨了后疫情时代CASHL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服务发展的对策,提出只有持续加大投入,升级平台功能,丰富系统资源,拓展创新服务,才能使CASHL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外文文献资源保障作用,实现国家战略保障的目标.
11年前,艺术学脱离“文学”学科门类,成为拥有五个一级学科的第13个学科门类.此举一度被视为艺术学的“学域扩张”和“独立战争”.2021年底,新版《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发布,艺术学门类再次出现艺术学“合五为一”归并学术学位,部门艺术注重创作实践改为专业学位的重大调整.学科体系作为一种知识制度,“既是制度的条件,又是制度的结果”(斯皮瓦克语).中国的学科体系建设既面临着如何克服学科分工导致的研究区隔的问题,又要适应跨学科新领域不断涌现的现实,还要兼顾中国传统及其当下的发展
《读欧记疑》是清代王元启在整理欧阳修集的基础上,对欧阳修文章进行校勘、评注的著作.王元启《读欧记疑》的校勘方法为参校异本、本书互证、旁考他书、推理论证.另外,《读欧记疑》还体现了王元启分析致误原因、多闻阙疑的校勘态度,是为其校勘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