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承事业快速发展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es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类发展离不开传承。各行各业有着传承的传统文化且流传万代,不管西方、东方国家,都是如此。故我们要感谢前人的伟大和智慧,这是不可不承认的结论。至于后人如何去学习和实践,以所需取之其精,最基本的技巧或者規律都是后人所深思和探索的结果,这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知识与智慧问题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对我国雕刻艺术的传承稳步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传承事业;雕刻艺术;稳步发展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上下5000千年,从最早的秦开始各行各业就重视文化代代相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肩负时代与历史使命的创新者的重要职责与更重要的任务是应当寻求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与历史的价值。我国的造纸、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四大发明,文字的出现,王羲之的书法,李时珍的草药,鲁班的木匠等,就是以传承的方式代代相传到今天,为造福人类。
  一、雕刻艺术在我国的形成
  我国的雕刻艺术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开始就有了工艺品,用各种材质雕刻做成了生活用品,如玉、金属、动物骨、动物牙,以及木质材料等。新石器时期,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已出现木雕鱼。秦汉两代,木雕工艺趋于成熟,绘画、雕刻技术精致完整。施彩木雕标志着古代木雕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传承事业也有了新的突破。
  唐代朝代,那时的工艺也随之而完美。像保存下来的木雕佛像,具有造型凝练,刀法流畅,整体强线条明快清晰的特点,成了艺术市场上的热点。明清时代的木雕大多以风俗、祝福为题材寓意吉祥,如年年有余、五谷丰登、龙凤呈祥、平安如意等,受到大众青睐。
  二、材质能给雕刻艺术更有创造出题材
  不管是石、木,材质品种多样,常见的木材有黄杨木、香樟木、白段木、沉香木、檀香、红花梨、红木、竹子等,按各木刻的工艺,当前最常见的有浮雕和圆雕。然而还可以细化分析,如东阳木雕起始于宋代,那时就有浮雕,图案优美,构图严紧;清代乾隆年间,被称之“雕花之乡”的东阳地区,竟有400多名工艺师被召进京城,修缮宫殿;乐清黄杨木雕从清代中期起就成为中国民间木雕工艺品之一,以雕小型黄杨木陈设品而闻名中外;广东金漆木雕起源于唐代,它用樟木雕刻,再漆贴金,金碧辉煌,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木雕是以各种木材及树根为材料进行雕刻,是传统雕刻工艺中的重要门类。木雕的历史非常悠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就有木雕鱼出土,这是我国木雕史上最早的实物。河南信阳战国大墓出土的木雕镇木兽,湖北云梦汉墓出土的彩雕木佣均为我国早期木雕作品。由于保护困难,现今很难看到超过千年的木雕作品。两宋时期作品较为多见,这时的木雕已采用组织细密的木材为载体进行制作,这利于木雕作品的传世。我国的一些庙宇里还保存有宋代的木雕作品。 元明时由于海外贸易的急速发展,木材种类有所增加,许多由海外进口的硬质木材,促进了木雕艺术的发展。
  明清期间是木雕艺术发展的辉煌时期,涌现出大量有史可考的名家、艺人及其作品。清末至民国年间由于政府的腐败,国力的衰退,外强的侵略,民不聊生,木雕艺术从此衰落,艺人名家也只能沦为匠人糊口度日。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民间工艺得到了保护与发掘,木雕也重新焕发生机,涌现出部分艺人与大师。他们的作品,工艺精湛,秉承传统,立意深远,讴歌时代,体现了大师们立足传统,锐意创新,直抒重获新生的胸怀和报效国家,知遇之恩的深情。
  三、木雕传承艺术发展存在问题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在祖国大地掀起一片热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走上致富的道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轰烈的大好形势在祖国各地展开。不只是木雕艺术在制作上的改善,各种材质的雕刻在不断涌现。记得那时的改革中,木雕的纯手工制作大变化,为了效益,先由半机器与手工并用,最有记忆的例子,乐清黄杨木雕厂用机器打坯,开始一次性打出四个粗坯,后来增加至七个八个。为了效益,有些人没有木雕艺术基础也可以制作,与电脑合作,就变成了全机器雕刻,雕刻出来的产品的确精细,可是呆板没有生命力,就这样代替了纯手工雕刻艺术,传承的雕刻技艺似乎用不上了,效益节省时间占了纯手工,传统的打坯,用一凿一敲可能已经被遗忘,更不需要什么技术、技艺的方法,只要有电脑,使用机器就能刻出圆雕和浮雕各类雕刻产品,而且不断在社会上流传成为商业雕刻产品。甚至垄断了整个市场,导致阻碍了艺术的发展。纯手工传承雕刻技术被机械化生产所替代,冷落了传承文化艺术的发展。机器雕刻代替了纯手工的普及雕刻产品到处所见,各种类似的产品,琳琅瞒目。可是它不是我们的必须品,可以买也可以不买。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国家经济兴旺发达,送礼需求比较旺盛,木雕艺术品被简单商品化,导致了传承文化艺术的衰弱,使传统雕刻艺术处于停滞阶段。纯手工雕刻艺术作品稀罕,导致了传承艺术发展出现衰落。
  四、发扬传统传承艺术是艺人们的职责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各行各业的发展离不开传承的技术,许多行业都在文化探索中逐渐创新且满足人们的需求。走上致富之路。
  如何使雕刻艺术在传承中走出一条稳步发展之路,这是一个国家探索与实践的希望。从历史的发展来看,雕刻艺术如何真实做到发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从创新方面看,需要艺术基础想象和联想构思,这避免不了每位雕刻作者在题材、凿法、技巧各方面知识的积累,才会有新的思路出现。当前,网络高度发达,给人人带来了方便与快乐,可是对有些人带来了困惑,难静心,难进入思考,难以产生灵感。每一人的文化素质、修养、内涵不一,控制力不同,思路创作的想象也不一。如今的雕刻工作者把制作速度放在首位。可是真正去创作一件作品能与众不同的还是用心的去完成,不能以速度去限量。这样的作者实在不多,可能还会受到打击。
  五、传承雕刻艺术发展的思想推进
  传承雕刻艺术的发展,在原有的技法上进行探索与构思,这是必然趋势,家族的传承是最现实不过了。如一些雕刻世家子女从小就观察与配合长辈制作各种材质的雕刻艺术品,那年代没有机器,就是一凿一敲成型,童年的记忆是最深刻,对长辈的制作非常入脑难忘却。这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精典,也是一种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可贵精神,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豪。当今的年代,现代化如此发达,许多人做事身在此而思想不在当下。
  为什么如此多的雕刻师不重视纯手工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时间慢,要有耐力,技术真实,经济收入慢,而且制作过程 一凿一凿都要敲在主要部位,各种形象动态,有各种的用刀技巧,否则就会用错,破坏主要的部位,且浪费材料,而且也非常难掌握,对初学者可能会带来不顺的敲打效果,所以,传统传承的发展就会带来逆行发展。
  如何把传承雕刻艺术稳步发展下去,这真需要持久的力量。以理念、智慧、神韵为基础,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用传统文化的技巧完成作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传统文化的发展,且真实不虚,这是代表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是促进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六、结语
  中华传统传承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对文化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要有的认识,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内涵,提高文化素养。把传统传承艺术发扬光大传后代,需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一名对祖国有用的人才。以恒心打造传统传承雕刻艺术之精华。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傅永和.行云流水见传神?石以画传刀如笔——福建博物院藏寿山石薄意大师林清卿作品鉴赏[J].艺苑,2013(3).
  [2]苏少凌.手艺的“寓言”——读解何马“寿山石”雕刻风格中的典型性[J].雕塑,2011(6).
  [3]许申.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与创新[J].才智,2011(2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近年来中德两国在经济贸易、文化和旅游事业等方面的加强合作,德语成为了小语种中较为热门的一个语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就读德语专业。但是,就当前情况来看,德语专业的就业状况并不十分乐观。本调查研究以“德语易实习”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为切入点,以公众号运营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经验体会作为依据,对目前德语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进而为一些迷茫中的德语专业学习者提供
【摘要】景颇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他们跨中缅边境而居,民族同宗、文化同源,但由于历史、地域等因素影响,在国内,景颇文化主要受以汉文化为主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缅甸,主要受西方文化影响,本文通过对比中缅景颇文化发展现状,就景颇文化发展与创新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景颇文化的发展与创新要以传统为基础,要以传承和发扬优秀景颇文化为目的,要为促进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发展与创新不能离开党
【摘要】振兴乡村是近年来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政策之一,龙脊梯田在2018年荣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正式授牌,知名度越来越高。通过发展当地旅游业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利用龙脊古壮寨自身的民族风貌,将民宿的概念融入到传统村落建筑文化中去则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在进行传统村落民宿设计的时候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如何将民宿融入传统村落的环境中去;二是,游客在尽情体味乡村情怀的时候又不会被原始的生活条件困扰。本
【关键词】同伴交往;换位思考;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96-0060-03  【作者简介】孙琼,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小学(江苏苏州,215021)教师。  【设计理念】  在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能否换位思考是影响学生是否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学生在同伴交往时较多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很少具有换位思考的意识,也
·主持人语·  弱势儿童“是相对于正常儿童而言,指由于社会、家庭及个人原因,其基本权利难以得到切实维护,生存和发展遭遇障碍,需要借助外在力量支持和帮助的儿童”(李迎生,2006),主要包括残障儿童、失依儿童、贫困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等。目前,我国弱势儿童群体数量巨大,以0~6岁的弱势幼儿群体为例,《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有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2342万,占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
【摘要】VR虚拟技术为民俗博物馆空间陈列的发展与革新提供了扎实的手段,增强了空间展示效果,丰富了用户体验。它强化了民俗文化信息的传播、交流与互动。本文以中国泥人博物馆的VR虚拟空间展示系统为例,研究泥人展品和历史场景数字重构、数字再现历史和民俗风情、情感体验等,探讨新技术融合对于民俗文化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民俗博物馆;VR虚拟展示;中国泥人博物馆;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
【摘要】位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圭山镇的大糯黑村作为一个传统的彝族撒尼村寨,创造并保留了独特的石头建筑文化。其建筑布局自由灵活、错落有致,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筑外观朴实简洁、追求自然。这些建筑特点的形成既与当地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又受当地自然条件的深刻影响,还与当地民族文化传统相协调。研究其建筑特点,能够为村落建筑的营造提供诸多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彝族;撒尼;建筑;大糯黑  【中图
【摘要】《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图录》的编撰出版,是对锦州市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阶段性的总结,是我市继《中国民间剪纸集成·医巫闾山卷》、《大山的神灵——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等书籍后,又一部系统地、专业化地介绍了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的重要书藉。书中收录了医巫闾山地区出生年代跨度100多年的110名剪纸作者的750余幅剪纸作品。在编撰《图录》过程中,通过对老、中、青三代剪纸作者作品的收录
【摘要】目前,快速的城市化造成了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的问题,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对生态环境、乡村旅游、区域经济等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农业观光园的现状及问题,结合甘肃青藤农业观光园实际案例,以期为其他农业观光园的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观光农业;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青藤农业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一、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的现状及问题
【摘要】自1683年第一座公共博物馆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建立以来,博物馆体系经几世纪演变愈发完善,逐渐掌握话语权。但博物馆怀疑论的声音却从未销声匿迹,怀疑者们从博物馆剥离了作品的原初语境和改变了作品应有内涵出发,质疑着博物馆存在的必要性和价值。但17世纪以来,展览形式的诞生和体系的不断成熟,为博物馆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也为博物馆反驳质疑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力量。本文从展览视觉层面的整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