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区农业发展一直以来都是资兴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资兴市现有林地面积320万亩,林地中蕴藏着极大的林业发展潜力和空间。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林业的改革和发展。另外。由于林区耕地数量少、剩余劳动力输出困难,严重影响了林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快资兴市林业改革与发展的脚步对促进资兴市林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推动我国市林业的快速发展、实现“生态立市”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资兴市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
l我国林业发展现状分析
根据森林资源更新结果显示,资兴市森林覆盖率为69.42%,森林蓄积量1039万立方米,东江库区经济林面积在森林面积占有重要比重,也是林区经济的主要来源之一,资兴市作为湘南地区最大的木材集散地,又是最大的杉木加工区,在集体、个人、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并存的经济模式中,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林权改革是关键。这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到国家利益、国家生态以及国土安全,更关系到林业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如何通过科学林业改革与发展促进林区经济发展已近成为目前资兴市林区经济发展的关键。
2林业改革与发展
2.1林权改革——林业改革与发展的基础林业改革与发展的基础是林权的改革,传统林权导致了林业职工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林业企业的发展。林业经济作为农业发展过程中,林区农民增收致富是贯彻资兴市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工作。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是现代林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是促进林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其需要通过明确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以产权的明确林地承包经营的长期性、稳定性,使农民感受到承包经营的保障。林权改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真正的做到山有主、主有权、权有责、责有利,以此达到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目的。另外,林权制度的改革有效地促进了森林资源的综合经营与利用,解决了传统森林资源利用、恢复与发展的难题。以提高成活率、提高成品品质与承包者自身利益相结合,使得承包者必须通过自身对林区的综合利用来达到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提高自身经济效益。通过林权改革在促进林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还能够促进生态保护的开展。
2.2林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林业改革的重点
林业改革能够有效地提高林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林业土地利用效率。通过林权改革承包后的林地的综合种植技术,能够使得承包者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同时林权改革后,放活经营使得农民提高了现代种植技术应用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民对种植品种与发展方向决定性,其自护经营权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农民对林地技术的投入,提高林地的综合利用。例如:林地间种平菇高产技术、林地间种豆等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种植与经营效益,促进了林地经济的发展,为林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另外,分类经营技术的发展也为现代林业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产出投入比低,造成农民在进行林地承包后需要很长一段时期才能见到投资效益。通过分类经营技术与间种等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将生产周期长与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的作物进行间种、套种,以此达到林地生产短期见效益的目的。提高农民林地承包的积极性。
2.3以科技服务与扶持促进林业改革
为农民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是促进林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工作,以政策制度、扶持以及科技服务等工作帮助农民种好林木,并针对林业种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政策倾斜,以此促进林业改革的实施。另外,还要通过为农民提供便捷的操作技术、信息、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服务,为林地改革后的经营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在科技服务上,政府应以林业科技推广站为基础,大力进行农村林地种植技术的推广与服务,科学利用测土配方技术。以此帮助农民进行林地的种植与经营,为提高农民林地承包后的经营与发展奠定基础。将间种、套种、防虫、防病害等工作切实落到实处,以此帮助林农种植与管理好林地,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林地改革的过程中,还要加强森林保护等工作的服务,以防火安全知识讲座、常见小规模火情处理等为培训内容强化对承包者的培训,以此提高林地的防火安全。
3关于林业发展的思考
林权改革为林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对林业工作提出了一些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颁布实施实施以来,各级政府都在积极的进行着林业改革工作。《决定》明确了林业发展要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也明确了林业的定位。在2008年特大冰灾以后,资兴市积极组织灾后自救,恢复森林资源,加强对天然林的保护、巩固退耕还林的成果,实施长防林工程,并针对重点地域进行重点治理,以此增加森林面积,缩小宜林地范围,较快速度的增加森林蓄积量。同时通过林业产业的发展还将极大的促进林业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资兴市经济的发展.为河山更加秀美、生态环境的改善奠定良好的基础。林业的发展必将带动林区经济的发展。同时通过特色高效林业种植、林下种植技术还能够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消化林区剩余劳动力。林业产业化的发展还能够促进林业相关产业乡镇企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为乡镇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基础保障。同时通过特色种植技术还能够促进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与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扩宽农村产业结构与就业渠道,为农村综合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 培植龙头, 规模化改造实现突破。
推进林业项目建设工作,广大林农是主体、是基础, 但要实行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林业龙头企业是主力、是关键。只有把林农的主体作用和企业的主力作用结合起来, 按利益纽带结成利益共同体, 才能夯实基础, 形成合力,这既是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也是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要积极培育和引进扶持林业龙头企业,增强改造活力,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采取租赁、承包、联营、转让等多种形式和办法,进一步完善了财税、金融、土地、科技等优惠政策。一是重点抓好了省级林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培育, 在建立原料林基地、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加工等方面给予贴息贷款和必要的资金补助,对企业融资、资源培育利用、木材运输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必要的奖励,促其做大做强, 发挥其在产业升级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国外、省外大企业参与林业建设。三是降低门槛, 鼓励发展中小企业,让他们积极参与龙头企业配套产品供给、销售等工作, 增强产业关联度,共同打造产业集群, 加快推进林业项目建设和林业产业化。
5规范操作, 改造工作有序推进
在实施林业项目工程过程中, 认真编制作业设计,严格按批准的作业设计组织实施, 坚持限额采伐制度, 在采伐限额内,年度木材采伐指标的分配优先满足林业规模建设的需要,按程序优先办理林木采伐、运输等手续,并按照“阳光政府” 和“效能政府” 的要求,积极推行采伐限额公示制度,努力做到简便易行、公开透明,依法有序地推进了林业项目工程建设工作。在改造中充分尊重林农和业主的意愿,由林权所有者自主决定适合的造林方式,对权属不清或有争议的林地不搞强迫命令和“一刀切”,切实依法维护了林权所有者的权益。同时,积极建立健全了林业项目建设公开制度,把改造任务、地点、范围、方式、实施主体等按规定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有效预防和避免了乱砍滥伐、林地流失以及环境破坏等违法事件的发生。
6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林业改革与发展对林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新农村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一方面需要政府导向作为基础,另一方面还要以林业种植技术的发展为关键,通过林权改革提高承包者的积极性,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并以林业经济发展为基础,促进农村经济的综合发展,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为保障农村社会安定、降低失业率奠定基础。在未来的几年里,随着林业改革的不断推进,林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
参考文献:
1王亚明;李建锋; 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问题思考[J];林业经济;2010年01期
2吕秀英; 试论国有林场森林分类经营[J];民营科技;2010年03期
l我国林业发展现状分析
根据森林资源更新结果显示,资兴市森林覆盖率为69.42%,森林蓄积量1039万立方米,东江库区经济林面积在森林面积占有重要比重,也是林区经济的主要来源之一,资兴市作为湘南地区最大的木材集散地,又是最大的杉木加工区,在集体、个人、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并存的经济模式中,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林权改革是关键。这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到国家利益、国家生态以及国土安全,更关系到林业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如何通过科学林业改革与发展促进林区经济发展已近成为目前资兴市林区经济发展的关键。
2林业改革与发展
2.1林权改革——林业改革与发展的基础林业改革与发展的基础是林权的改革,传统林权导致了林业职工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林业企业的发展。林业经济作为农业发展过程中,林区农民增收致富是贯彻资兴市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工作。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是现代林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是促进林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其需要通过明确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以产权的明确林地承包经营的长期性、稳定性,使农民感受到承包经营的保障。林权改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真正的做到山有主、主有权、权有责、责有利,以此达到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目的。另外,林权制度的改革有效地促进了森林资源的综合经营与利用,解决了传统森林资源利用、恢复与发展的难题。以提高成活率、提高成品品质与承包者自身利益相结合,使得承包者必须通过自身对林区的综合利用来达到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提高自身经济效益。通过林权改革在促进林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还能够促进生态保护的开展。
2.2林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林业改革的重点
林业改革能够有效地提高林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林业土地利用效率。通过林权改革承包后的林地的综合种植技术,能够使得承包者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同时林权改革后,放活经营使得农民提高了现代种植技术应用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民对种植品种与发展方向决定性,其自护经营权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农民对林地技术的投入,提高林地的综合利用。例如:林地间种平菇高产技术、林地间种豆等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种植与经营效益,促进了林地经济的发展,为林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另外,分类经营技术的发展也为现代林业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产出投入比低,造成农民在进行林地承包后需要很长一段时期才能见到投资效益。通过分类经营技术与间种等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将生产周期长与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的作物进行间种、套种,以此达到林地生产短期见效益的目的。提高农民林地承包的积极性。
2.3以科技服务与扶持促进林业改革
为农民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是促进林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工作,以政策制度、扶持以及科技服务等工作帮助农民种好林木,并针对林业种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政策倾斜,以此促进林业改革的实施。另外,还要通过为农民提供便捷的操作技术、信息、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服务,为林地改革后的经营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在科技服务上,政府应以林业科技推广站为基础,大力进行农村林地种植技术的推广与服务,科学利用测土配方技术。以此帮助农民进行林地的种植与经营,为提高农民林地承包后的经营与发展奠定基础。将间种、套种、防虫、防病害等工作切实落到实处,以此帮助林农种植与管理好林地,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林地改革的过程中,还要加强森林保护等工作的服务,以防火安全知识讲座、常见小规模火情处理等为培训内容强化对承包者的培训,以此提高林地的防火安全。
3关于林业发展的思考
林权改革为林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对林业工作提出了一些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颁布实施实施以来,各级政府都在积极的进行着林业改革工作。《决定》明确了林业发展要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也明确了林业的定位。在2008年特大冰灾以后,资兴市积极组织灾后自救,恢复森林资源,加强对天然林的保护、巩固退耕还林的成果,实施长防林工程,并针对重点地域进行重点治理,以此增加森林面积,缩小宜林地范围,较快速度的增加森林蓄积量。同时通过林业产业的发展还将极大的促进林业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资兴市经济的发展.为河山更加秀美、生态环境的改善奠定良好的基础。林业的发展必将带动林区经济的发展。同时通过特色高效林业种植、林下种植技术还能够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消化林区剩余劳动力。林业产业化的发展还能够促进林业相关产业乡镇企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为乡镇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基础保障。同时通过特色种植技术还能够促进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与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扩宽农村产业结构与就业渠道,为农村综合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 培植龙头, 规模化改造实现突破。
推进林业项目建设工作,广大林农是主体、是基础, 但要实行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林业龙头企业是主力、是关键。只有把林农的主体作用和企业的主力作用结合起来, 按利益纽带结成利益共同体, 才能夯实基础, 形成合力,这既是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也是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要积极培育和引进扶持林业龙头企业,增强改造活力,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采取租赁、承包、联营、转让等多种形式和办法,进一步完善了财税、金融、土地、科技等优惠政策。一是重点抓好了省级林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培育, 在建立原料林基地、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加工等方面给予贴息贷款和必要的资金补助,对企业融资、资源培育利用、木材运输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必要的奖励,促其做大做强, 发挥其在产业升级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国外、省外大企业参与林业建设。三是降低门槛, 鼓励发展中小企业,让他们积极参与龙头企业配套产品供给、销售等工作, 增强产业关联度,共同打造产业集群, 加快推进林业项目建设和林业产业化。
5规范操作, 改造工作有序推进
在实施林业项目工程过程中, 认真编制作业设计,严格按批准的作业设计组织实施, 坚持限额采伐制度, 在采伐限额内,年度木材采伐指标的分配优先满足林业规模建设的需要,按程序优先办理林木采伐、运输等手续,并按照“阳光政府” 和“效能政府” 的要求,积极推行采伐限额公示制度,努力做到简便易行、公开透明,依法有序地推进了林业项目工程建设工作。在改造中充分尊重林农和业主的意愿,由林权所有者自主决定适合的造林方式,对权属不清或有争议的林地不搞强迫命令和“一刀切”,切实依法维护了林权所有者的权益。同时,积极建立健全了林业项目建设公开制度,把改造任务、地点、范围、方式、实施主体等按规定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有效预防和避免了乱砍滥伐、林地流失以及环境破坏等违法事件的发生。
6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林业改革与发展对林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新农村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一方面需要政府导向作为基础,另一方面还要以林业种植技术的发展为关键,通过林权改革提高承包者的积极性,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并以林业经济发展为基础,促进农村经济的综合发展,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为保障农村社会安定、降低失业率奠定基础。在未来的几年里,随着林业改革的不断推进,林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
参考文献:
1王亚明;李建锋; 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问题思考[J];林业经济;2010年01期
2吕秀英; 试论国有林场森林分类经营[J];民营科技;2010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