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孩的“三国”体验

来源 :第二课堂(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益于“国际学生交换计划”的实施,兴泉实验高中的赵继春、王立源和李思良三人,分别于去年五月份被选换到美国、新加坡和韩国,体验了不同国度的高中学习生活。假期归来,他们分别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在异国体验到的一些难忘事情。
  
  赵继春&美国
  
  赵继春就读于美国Hater Ae—hemy中学。初到这所学校,赵继春感觉这是一所不错的中学,校园环境清静幽雅,学生数量不多,师资配置档次很高,赵继春很满意在这儿就读。在美国的这所中学体验近一个月以来,有三件事让他非常难忘。
  
  被吓着了
  
  赵继春所在的班只有十四名学生,实行小班额教学管理,所以赵继春很快就跟本班“有限”的同学“混熟”了。一个名字叫Amy的女同学成为赵继春要好的朋友,这个女孩看上去安静优雅,思维活跃。能在美国很快结识到好朋友,赵继春感到很高兴。
  有一天,赵继春和Amy闲谈。赵继春发现Amy的口袋有些鼓,就问Amy的口袋里装了什么。Amy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手枪。这让赵继春大受惊吓!看着赵继春紧张的样子,Amy轻松地笑了笑,然后解释:“不要紧张,父母觉得最近社区周边的安全级别不高,所以就让我带枪上学,用来防身。”
  赵继春虽然知道美国人有持枪的权利,但想不到美国的家长竟然会送一支手枪给女儿防身。学生带着枪来上课,真是太吓人了。赵继春感觉到枪在自己的头脑里是一种传奇,可以想象,也可以从电视剧里看到它,但枪械真实地出现在自己的面前时,它则真正变成了一种冰冷的恐怖。对于枪的认识,美国学生认为它和手中的笔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而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枪是一种仅可以想象却万万不敢亲手触摸的异物。
  
  体验竞选
  
  学校的学生会有一名“委员”转学走了,所以学生会职位出现了一个空缺。一开始,赵继春感觉这个空缺与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是这个空缺却让许多美国同学“热血沸腾”起来——他们纷纷报名参加这个“委员”的竞聘。为了能让自己竞聘成功,参与的同学开始整理个人资料,只要有空闲还四处游说,无非就是宣扬和标榜自己罢了。
  赵继春的安静引起了一位同学的注意。他问赵继春:“赵,大家都在为竞聘而行动,怎么不见你有所准备呢?”赵继春回答:“不想参加。”这位同学大为惊奇:“这么好的机会,你为什么不参加,为什么要主动放弃呢?”这位同学还激励他:“赵,行动起来吧,不论能不能成功,但你都会品尝到参与的快乐与激情。”被这位同学所激励,赵继春也有了参加这项竞聘活动的意向和行动。
  真是不参与不知道,一参与真奇妙一——为了能展示自己的才能和特点,赵继春也学着其他同学开始整理自己的个人资料,制作个人宣传画,还要准备演讲稿,也要四处游说自己的老师和同学,希望大家能支持自己。通过这样的活动,赵继春感受到了“总统竞选”的意味,亲身体验了一把“美国式的选举”,他对美国式的竞选有了深刻的感受——“不论是不是成功,参与是必需的”。
  在美同的这段生活中,赵继春常常会被这种热情所激励。
  
  很受感动
  
  学校除了有来自中国的学生赵继春,还有来自日本、法国、埃及等多个国家的学生。学校为了能让这些来自不同国度的学生有交流的机会,要搞一些沟通活动——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聊天。在一次聊天的过程中,不同国度的同学不知什么原因将话题集中到了2008年奥运会上来。大家的语言虽然不同,肤色也不同,但是一聊到2008年奥运会的感觉却是相同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真是太伟大了,中国太伟大了。
  作为一名中国学生,赵继春听到这些异国同学发自内心的对2008年奥运会的评价,以及他们对中国的由衷赞美,赵继春一下子感觉他与同学们之间没有了国籍的区别,全是心心相通的亲切感。赵继春被这种亲切感深深地感动了,他感觉世界越来越小,他感觉不同国度的人们之间会越来越因为能相互了解而理解。
  
  王立源&新加坡
  
  王立源的体验目的地是新加坡。在新加坡明德高级中学,王立源的感受也很多。
  
  自己眼中的小事却是大事
  
  明德中学有一个特别棒的图书馆,学校会主动给每位在校生办理好图书借阅证。王立源入校就读的第二天,老师就给他送来了图书证,并鼓励王立源要经常去图书馆借阅图书。王立源很快就去了图书馆借了一本书。有一天,王立源正在阅读那本尚未读完的图书,这时同桌问:“我记得这本书你已经借了快一周了吧?”王立源说:“是呀,书太厚,一周才看了不到一半。”同桌提醒王立源:“如果你想继续看,一定要去办理续借手续。”王立源说:“等我看完了再直接还上不就行了?”同桌说:“万万不可,一定要办理续借手续,不然你会有麻烦的。”
  有麻烦?借本书没有看完,想接着看完还会有麻烦——在国内的学校上学,基本上都是这么做的呀。王立源不解。同桌给他解释清楚:“如果你不办理续借手续,则被学校图书馆视为‘失信’,失信行为会被记录进个人档案中的。你一旦被记录有信用污点,就不能再继续借阅图书了,并且以后转学或是升学都会因为这个污点而受到限制,甚至你还会买不到同国的飞机票。”
  王立源吓了一跳,对于新加坡人重视“信用”的传闻他还是有所了解的,但没想到问题会如此严重。但是反过来一想,新加坡人不就是靠着“严守信用”的行事风格才成为文明而发达的国度的吗?想到这里,王立源“不敢”怠慢,赶紧去办理了图书续借——在新加坡这可不是什么小事,而是事关信用的大事呢。
  
  可被劳累坏了
  
  王立源初到新加坡感觉学校不太“珍惜”时间,放学特别早,一般是下午三点钟之前就放学了。学生放学了做什么呢?要做的事情真是太多了。每一个学生都要参加一个或是多个自己喜欢的社团组织,然后在社团组织的主导下参加“课外活动”。新加坡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不是“,自愿”的,而是“必需”的,他们需要通过参加课外活动积累学分,然后才能顺利毕业。新加坡对于课外活动的这种规定,让王立源颇感意外,因为在国内,学生想自愿参加课外活动,常常被校方“强迫”不许参加。
  王立源参加的学生社团是“野外训练营”。每到课外活动时间,社团负责人就会带领大家来到“野外”,搞各种各样的训练活动。比如有一次王立源他们一组五个人,只准带一杯水和一小块干粮,在一处模拟的“河流”中横渡。这项活动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地共同研究如何分配这一杯水和这一小块干粮,才能保障每个人都能在生存的前提下渡过河流。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但要付出智力,还 需要付出体力,大家有时需要流汗攀高,有时需要合力划船。虽然是模拟活动,但体力的付出却是真的。也就是说,在这样的模仿活动中,的确可以增长野外生存的能力和智慧。
  参加社团活动虽然很累,却是很有意义,王立源感觉新加坡学校提供给学生的课堂很大很大……
  
  口香糖一块电不敢吃了
  
  在国内,王立源有个习惯:时常会嚼上一块口香糖。但是在新加坡这种嚼口香糖的惬意生活却不再变得那么随意了。因为新加坡是一个“拒绝”口香糖的国度——你在公共场合买不到口香糖,你自带的口香糖也只能回家在私人空间里“偷偷享用”。
  像在国内,口香糖可以随买随得,随剥随嚼,嚼完随吐的事,在新加坡是绝不会发生的——新加坡老师早就给王立源上了一堂关于新加坡口香糖的“法制”课,说在这里卖口香糖是违法的,随口吐口香糖那是“犯罪”,会被罚款,弄不好还会被处以“鞭刑”。新加坡对口香糖的限制可谓是世界出名,加上王立源对鞭刑心怀惧怕,所以从来不敢再吃从国内带来的口香糖了。
  王立源一开始并不能理解新加坡人对口香糖的限制法令,但走在街道上看到整洁的城市,他就会感觉到这一限制法令的“伟大”来——正是因为严厉限制,所以校园以至整个国家都会这么清洁。
  
  李思良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