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学:缘起、界定、创作原则及其前景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ub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具有自觉生态意识的生态文学文类大致发轫于18世纪的西方启蒙运动时期,是西方新兴工业技术革命催生的新型文学产儿,并伴随人与非人类世界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持续恶化而日渐兴盛.它通过描写非人类自然世界及物种之间的关系,探究人之肉身和精神对自然生态的依存并反映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复杂纠葛,深挖生态危机的历史文化根源,开展对阴冷的启蒙现代性和张狂的工业技术文明的全面批判、深刻反思、执着纠偏,探寻走出生态危机的文化路径.其体裁庞杂多样,风格诡谲多变,非人类自然世界总是其关注的焦点,对人类与非人类自然世界间的永续和谐共生的追求始终是其不变的宗旨.本文将对生态文学的缘起、演变、界定、创作及其前景做简要探讨,以期对国内生态文学的研究和创作有所启迪.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患者的疗效、耐受性与安全性。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3年2月间在吉林省肿瘤医院住院的晚期肾癌患者63例进行随访观察,男45例,女18例,中位年龄57岁(15~82岁)。48例行患肾切除术后复发或转移,其中36例在复发及转移前曾行细胞因子治疗;手术后发现复发或转移的间期<1年者11例,≥1年者37例;肾原发病灶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15例,均行肾肿瘤穿刺活检。手术后及肾穿
县级融媒体是打通媒体融合“最后一公里”的枢纽平台,是打破乡村社会治理结构性困境、实现乡村“善治”的重要引擎.县级融媒体在坚守媒体属性边界上拓展服务功能,实现引导群众和服务群众的功能平衡.本文依据“技术-组织-环境”(TOE)理论框架,探析了基于乡村社会治理的县级融媒体建设的内涵、平台定位及其实践路径.研究认为,县级融媒体的底色是“媒体”,既是参与主体,也是互动平台,在乡村社会治理过程中应充分释放其媒体效能,实现“媒体平台+”政务、商务、服务三足鼎立的平台型融媒架构,通过技术的培养、组织的保障、环境的支撑,
图像与情感具有天然的联系,图像在情感动员上具有天然的优势.本文以视觉修辞理论为视域,探索网络舆论中图像进行情感动员的机制,认为网络舆论中,图像的情感动员主要通过语言的锚固、刺点和展面的对比、意象的生成与建构以及原型的征用与激活等机制来实现,对图像进行裁剪、组合和再造等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机制的运行.整体上,图像在网络舆论的情感动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网络舆论的非理性化倾向.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百年奋斗史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始终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能够做到正确审视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正确解决不同发展时期出现的各种社会难题,不断走出困境取得成功,在发展实践中不断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来指导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坚持、运用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不懈探索和奋斗的必然结果,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归根结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