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决策模型的百科词条质量评价方法研究——以百度百科为例

来源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rtim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一种基于多决策模型的百科词条质量评价方法,将质量评价转化为多属性决策问题,利用多分类器集成学习的模式对百科词条进行评价,结合属性权重得出质量评分与分类.在实验上,以百度百科作为数据源,进行了模型的统计分布验证与评分可信度验证,并与传统分类模型进行对比,获得了较高的准确度.实验表明,多决策模型在百科词条评价上有较高的可行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为百科词条质量评价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其他文献
洗钱犯罪活动在全球范围呈高发态势,为有效打击和遏制洗钱犯罪,基于情报主导警务理论可针对洗钱团伙进行威胁评估,以确定打击犯罪的重点,科学调配警务资源.本研究通过德尔菲法及皮尔森相关系数检验选取隐蔽能力、专业化程度、与上游犯罪团伙的勾联、情报能力等13项指标对洗钱团伙进行画像,并进一步对洗钱及其上游犯罪的危害性展开评级,从而构建测度洗钱犯罪威胁的综合评估模型.运用本模型可以帮助警方理清洗钱及相关犯罪团伙的组织结构、运行模式,发现其脆弱性,优化反洗钱情报侦查的战略决策.
隐私疲劳已经成为现代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不容忽视的时代性特征,本研究从经验数据中构建隐私疲劳的影响作用因素模型,并进一步梳理因素间的关系,揭示用户隐私疲劳的产生机制.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18名社交媒体用户进行深度访谈收集资料,经过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和理论饱和度检验等阶段,挖掘隐私疲劳的影响因素,并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 表明,感知成本是影响用户隐私疲劳的直接因素,自我效能和感知信任是根源因素,感知控制与自我认知偏差在用户隐私疲劳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研究不仅为理解用户隐